山东讯(本报网收藏栏目总顾问肖庆收 首席记者李贵民 助理月禾)近来,媒体在山东济南章丘区有关部门了解到,礼赞璀璨中华文明,大型纪录片《城子崖》在CCTV-9 11月25日起每天20:00和山东卫视11月28日起每天19:30准时播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级非遗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黑陶专业委员会会长、济南德功龙山黑陶艺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刘德功先生应邀参与拍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纪录片《城子崖》共3集,每集50分钟,以时间为顺序,通过讲述几代考古工作者对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发掘以及对龙山文化研究的故事……龙山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又称为“万邦”时代、“万国”时代,中华文明形成了多地同时起源、多元并行发展的新格局。考古人的接续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祖先生产生活、创造文明的生动图景:他们躬耕田野、辛勤劳作;他们抽麻纺织、饲养狩猎;他们凿井取水、筑屋制陶;他们夯土筑城、踏歌起舞;他们祭祀天地祖先,他们迁徙传播文明……
据了解,土生土长的刘德功先生最初是源于对龙山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情怀,震惊于老祖宗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辉煌灿烂的黑陶文明,那被誉为四千六百年前地球最精致之作。刘德功先生第一眼看到就深深喜欢上了它,从收藏研究到恢复再现,艺术探索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几十年如一日,终有收获。
刘德功先生早在念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带着看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顺着脚下的黄土讲述这里埋藏着有关人类文明和中华文化起源的重大秘密,这里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刘德功先生对龙山文化的兴趣、研究和复原事业以此而生。
大家都知道,制陶是融创水火和调和泥土的艺术,要复原龙山黑陶,就要掌握当时的制作工艺,而历经四千多年的文化断代,谈何容易?刘德功先生就从研究脚下的黄土开始,城子崖遗址是海岱地区古济水下游流域的核心地域,沉积丰富,他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实验对比了包括黄河淤泥在内的上千种沉积黄土,才找到了当时制作龙山黑陶的原始原料,然后就是不断探索黑陶烧制工艺,用什么样的窑炉烧造,用什么样的燃料熏烧,如何控制炉温和烧制时间,不同的器皿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如何保证其烧造质量、解决干湿度和温度的细微变化问题……通过努力,大体解决了上千个工艺难题,攻克了上千种紧要技术,终于系统完整的复原了龙山文化及其上下源头黑陶、白陶、红陶的制作工艺,所烧制的陶鬹、陶鼎等几十个品种深受社会各界藏友青睐。
目前 刘德功把准时代脉搏,以市场为导向,又在龙山黑陶的制作工艺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让黑陶艺术和刻瓷、绘画、雕塑、书法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精美的花鸟虫鱼、山水等纹案的黑陶艺术,一经上市,就得到了海内外众多收藏名流的追捧,市场“钱”景可观。
大型纪录片《城子崖》播出后,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讲述纪录片展示了山东黑陶文化产业之美,网友@史*红在留言中说,一直很关注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曾经在博物馆组织的征文中获得二等奖。这次观看《城子崖》更是心情澎湃,这是山东人的骄傲,更是章丘人的骄傲,章丘是龙山文化发源地,这里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我们有理由发扬她,宣传她,铭记她。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