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生光,只在芦花浅水边
》
作者:刘雪萍
岭南秋色静
白絮楫轻舟
蒹葭蔚然起
晓窥一江流
地履有其黄
天戴无其苍
纵有八荒意
来日亦方长
要一个深秋,薄雾飘浮,轻烟笼罩,旷野溪流,天山共色。风和水,云和山的故事,就浸润了游子的心绪。
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来时的路,我不断驻足在这悠然前行的河边,只因那乡情难了。月河,你好!
一念起,晨曦破晓云翳,一念落,芦苇起伏温柔。
诗经所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芦苇,被称为最早入诗的水生植物。先秦无名氏关注到,当河柳已经抽出新绿,经年的“原上草”还苍黄卧眠,一派萧瑟衰落,只等“春风吹又生”,随意慵懒在河床湿地上,和应季萌动的百花相比,芦苇青萍般的嫩芽,在四月间,才没出水面,影影绰绰飘浮,水生的凉意,自尊又自卑。
“只在芦花浅水边,”是唐朝诗人司马曙的诗句,作者笔下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交织,文风婉约闲淡。也许是我敬仰的那位文学长辈对这句诗的钟情,便取为自己的网名。“司马曙”老师真挚温和,谦逊朴素,对于文学青年总是给予帮助和鼓励,在我心中是旗帜一样的存在。他被誉为安康文坛八九十年代诗歌领军人物之一,却低调的自诩“只是文学海洋边一只随意生长的芦苇”。
归来也无风雨也无晴。王小波说“尘世之上感到片刻欢欣的人,都可以算是诗人”。百年前荒芜的楚蜀移民拓荒岸边,生长了一群人,以文学为基底,雪泥鸿爪里思考过生命生活和自我价值,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质感的斗士。“那只白鹭贴着水面飞过,栖息于一颗芦苇,而芦苇正好准备了一首曲子。如此,足够我爱这破碎泥泞的人间”。秦巴大山的清旷和恒月河流的空灵孕育了沿岸无数雅士,像诗人一样真实通透勇敢。
路边的闲花野草,在角落里淡然沉静,似雪落无痕。当经历了暴躁炎热的夏季,寂寞无望的冬季,岁月片片落下,犹如经霜枫叶的颜色,红是炽热的渴望,黄是伤感的遗憾,随着荻花变白,所有求而不得,就从缄默化为文字,河上风乍起,却不忍离去。
如果有一种植物能代表心语,那一定是河边徐徐而动,又浩浩荡荡的芦苇:登高山,望长水,听秋风,辨鸟鸣,艺术化生活。
总是以为,最好的懂得,会在文字间,于是喜欢将那些打马而过的往事,曾经的山长水阔,用文字倾诉。在故乡,转身遇见秋,一花一草,曲曲折折中延展的都是温暖的记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作者简介:
缓慢成长:刘雪萍,女。七零后,陕西安康人。喜欢运动,音乐,文学。愿意用有温度的文字,书写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平淡的日子里寻找诗一样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