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难忘的三十里营房
衣继烈
2021年9月28日清晨,我们告别西藏阿里的狮泉河镇,前往新疆。怀恩告诉我们,今晚就住在新疆的三十里营房。
三十里营房其实是个地名,但确实与军营有关。这个地方虽然荒无人烟,却是军事要地,离这不远的喀喇昆仑山口,就与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就在这里驻军,以防英军从印度入侵。国民党军队也一直在这里建了哨所,叫赛图拉哨所。当时没有公路,只有骡马道。传说1950年解放军一个先遣连进驻赛图拉哨所,驻防的国民党部队有1个班,以为换防的来了,埋怨道:怎么三年多才来换防?还换军装了?可见这里的与世隔绝和消息的闭塞。


后来,这个哨所向东移了三十里,为区别老哨所,大家就把新营区叫做三十里营房。

现在,连接新疆和西藏的219国道就从三十里营房穿过。接近三十里营房时,要经过一个公安边防派出所检查站,检查站路边立有一块巨石,雕刻着几个红色大字:“昆仑第一所,新疆南大门。海拔3780米。”

公路两旁解放军的军营一座连着一座,每座军营后面的高山上,都镶有醒目的大字:“砺兵天山,亮剑昆仑”、“铁心向党,忠诚卫国”、“长空利剑镇守边疆”、“训练不怕苦,打仗不怕死”等等,军人的壮志情怀一目了然,看得人热血沸腾。
穿过营区,就来到一片民房,其实这是一个小镇,叫皮山县赛图拉镇,镇政府的三层办公楼显得鹤立鸡群,恢宏大气,这是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的上海捐建的。这个赛图拉镇是在2010年才成立的,远没有三十里营房的名气大,在地图上,可以找到三十里营房的位置,却找不到赛图拉镇的位置。赛图拉镇是个高原边境镇,拥有行政面积8250平方公里,与印度相邻。
我们到达三十里营房时,已是下午7点多钟了,怀恩早上出发时就说了,在三十里营房过了5点就很难找到住的地方了。果真如此,我们在小镇里转来转去,几个小客栈早已人满为患,一些小餐馆饭店,也都住满了人,几乎都是自驾游爱好者和大货车司机。怀恩好不容易联系了一家建筑公司,他们把招待所和几间干部宿舍都腾出来,才解决了我们的住宿问题。
三十里营房虽然偏远荒凉,条件艰苦,却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有三十里营房三十里情怀之说,这种故事和情怀,都与军人有关。100多年以来,中国军人一直镇守在这里,他们没有丢掉巍峨的喀喇昆仑,没有失去我国西部的天然屏障,他们不愧为中国的钢铁长城。尤其是现在,这里的军事地位更加重要。
说起驻守三十里营房的解放军部队,有两个单位不能不提及。
一个是神仙湾哨所,这个哨所是全军海拔最高的哨所,位于喀喇昆仑山山口,与印度、巴基斯坦相望。“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神仙湾边防连驻地空气含氧量低,常年风大雪大,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下……多年来,一代代连队官兵坚守边关、扎根边关、奉献边关,与其他边防官兵一起在雪域高原铸就了“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喀喇昆仑精神。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神仙湾哨所"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在新藏线上,人们都知道,在遥远的喀喇昆仑山上,有一个最高、最苦、最让人崇敬和牵挂的小小哨所--神仙湾。



另一个单位就是解放军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是全军海拔最高、条件最差、环境最苦的医疗机构,

这里有一群女兵,被广大官兵和群众誉为“昆仑女神”。她们不仅为官兵们治病救命,还积极为官兵们做心理疏导,表演文艺节目。她们成了新藏线官兵们最欢迎的战友和朋友。在喀喇昆仑山,男兵和女兵的拥抱,是很正常的事。有位女兵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人和人擦肩而过很正常,但在昆仑山一切都变得不寻常。不管是谁,能够在这里活下去已经很不容易,更别说是有着共同目标与信仰的战友了。所以,这里的擦肩而过就会变得很难忘,而大家告别或相见时所需的表达,也不是简单地握下手或者点点头,就能满足了的。”喀喇昆仑山严酷的生存环境,改变了人们告别或相见时的表达方式,拥抱成为战友们更有生命间相互的关爱、信任,甚至托付和祝福的表达方式。


三十里营房的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这种故事现在还在延续……(2022.11.22)
(配图由作者提供)
大坂城的姑娘(小丹二胡).mp3
作者简介:衣继烈,男,山东烟台栖霞人,汉族。1970年入伍,1982年转业到湖南省邵阳市工作……如今,自驾游说走就走,享世上最高奢华,得人生灿烂自由。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衣继烈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