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红雨伞
作者: 陈光拔
刚刚入秋的一天下午,太阳和乌云把天空演绎得变化无常。
老良一个人风尘仆仆地走在茂盛的"三种"田的田埂上,右手拿着手机给村支书发信息,左手撑着一个竹棍。老良有点胖,又有点矮,大概是走得有点急,且走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天气很热,额头上早已浸出了豆大的汗珠。只好将身上的外套脱下,披挂在了左手的手腕上。并放慢了步伐。
"半年的驻村工作,还算没白费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 老良看着自己主导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形势,自然自语。走下田埂,欣慰地欣赏着黄花似锦、十分壮观的二百多亩连片大花金鸡菊;长势喜人的风梨萝卜;即将收获的良种西红柿。

看着这场面,老良很是得意:"科学还是科学,一地三种,这条路看来是走对了。"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是他担任乡村振兴驻村队长以来,第 18 次来到村子里,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次。
一阵凉风吹过,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重重地拍打在老良的身上。本来爱留寸头的老良,头顶没有厚实的头发,雨点砸在头上,还真有点像打鼓的味道。老良怪责着老天:"这鬼天气,说变就变。" 赶紧从田埂里走出,向村委走去。可事与愿违,天与人作对,老良越走得快,雨就越下得大,好像追着他下似的。
老良想:这老天是在捉弄于我?干脆就在雨慢行。似乎可以满足退线后的闲庭信步的快感,享受雨中田园的兴味。
说起"老良",这还真有一些趣事:老良本来不算老,可他的确姓老名良,真实名字就叫″老良"。由于他供职的银行有规定,在中层领导干部位置上,年龄到了 52 岁就要退下来,好让位给年轻人。组织上还给这些退下的人员取了个很得体的职务名,叫什么″督导员、副督导员"、一开起会来又统称为“退线干部"。
这不,没退位之前,老良是单位的部门总经理,人们自然也很习惯地称老良为″老总",正像姓"付"的人一样,无论你当多大官,人们称呼时总叫″付(副)么子,付(副)么子",笑之总转不了"正"。
就在两年前,他也到龄了,从总经理岗位上退下来了,自然就变成了"督导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退线干部。
人一退位下来,称老良为"老督导员"吧,又很拗口,干脆恢复″实名制",直接改口称他为"老良"了。这个″老总经理"的不合谐的称呼也就成了过去。
老良本以为退线下来当″督导员",可以一身轻闲了,但殊不知,他一退线下来就碰到了好政策,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各单位都要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要驻村到村里去,驻村时还要网上打卡、考核,时间还不能少于半个月以上,以帮助村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经济。因为,年轻人要上班,这些退线人员被领导认为既有领导能力,又有工作经验,搞乡村振兴是把好手,最适合不过的人员了。
于是,老良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单位乡村振兴驻村队员的首选,还冠名当上了"驻村工作队队长"。村里人一开始也叫他为"老"队长或"老"干部,后来,也干脆直呼"老良"了。
这几年,不知什么原因,老良多了个"嗜好",无论是上班拎包,还是去打羽毛球,公文包或羽毛球包里总放上一把雨伞,而且是红色的。
他的同事问过他,可他只是笑一笑,不告诉任何人这"嗜好"背后的秘密。有一次,一位球友开他的玩笑,有意将哪把红雨伞偷偷地拿走,藏了起来。
不知哪来的敏感度,他每次打完球第一反应的就是关注那把伞。
"哪个把我的雨伞拿了?快还给我。"
虽然不是很生气,但语气有点恳求,还摆着非找到不可的焦急样子,很决意的说:"那把伞对我来说很重要,一定要找到。哪个拿错了,快还给我吧!"
在一位既是球友又是老搭挡的追问下,他带着心酸而沉痛的心情,道出了实请,说出了哪个"嗜好"的缘由。
″哪是我妈前几年留给我最后的一件物品,并告诉我,无论何时住地何处,一定传承父辈们的红色传统,保持红色本质,用这把伞挡住一切污水,不可给自己一生留下遗憾。" 球友们听后,都沉默了。
"啊!原来是这样。" 于是那把红伞又悄悄地回到了他的羽毛球包中。

正当老良还想趁天热,想散步于小雨中时,大雨也不讲情面了,豆大的雨点顿时向老良倾来。他下意识地想到那把雨伞,可一愣,原来一那公文包忘记带上了!使他躲也无处躲,藏也无处藏。直骂"他娘的麻屁"的土话,飞快的跑了起来。
他用外套罩着头部,低着头没跑出几步,正碰一个人的满怀,还差点跌倒。
″对不起,冒看见。"
"老良,哦,老良队长,怎么淋着雨走?" 老良这时才抬头一看,脸色顿时变得面红耳赤,不好意思。
原来与他碰个满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刘主住。刘主任四十来岁,身材高挑,明目清秀,徐娘半老。穿着打扮不亚于城里的少妇,经得起看,走在路上,回头率蛮高的。只是守寡有好几年了。
刘主任也被老良这一撞,也显得尴尬,因为她的手在老良要跌倒时,巳下意识地正好抓住了老良的手,扶着了他。刘主任还来不及松开,心里感觉老良的手,刚劲有力,特有男人味。她好几年没拉过男人这样的手了!近距离四目相对,两人都感觉特别,相视了良久。
刘主任走得急,打着一把伞就从村委走出来,忘记多拿一把伞了。
"老良队长,村支书看到你的信息,又见下雨,要我来接你。快来,躲雨!"这时才放开了老良的手。
老良一看,刘主任打的正是自己那把熟悉而又珍贵的红伞。
"我的伞怎么会在她的手里?……"雨中,老良并不想去追问刘主任,更不想破坏刘主任雨中送伞的情义。所以,想说出的话只在心中,没说出来。
此时,老良只觉得今天的这把红伞的伞面特别大,能给两人挡雨。
一男一女共打一把伞,虽然怪不好意思,但老良与刘主任时而紧紧地挤在一起,时而又疏开来。
刘主任还算开朗,笑着说:"老良,哦,老队长,都老干部了,还怕丑?要不,你打伞,我走?"听刘主任这么一说,老良也不好推了辞,只好硬着头皮,相拥而行。
难得一次与漂亮妇女一起共伞雨中行,老良全身热烘烘的。就这样,他们一男一女,一高一矮,一瘦一胖,共撑一把红雨伞,在僻静的田埂小道上慢慢地走,尽情地感受雨中漫步的意境。
田间的翠绿,遍地金黄的菊花朵朵,雨中的阳光,映衬着这美丽的情调,好一幅人与自然风光图。
也许是天的作弄,也许是天老爷的安排,他俩还不到村委,雨就停了。
一股凉风吹来,老良浑身抖颤了一下,外套已湿,又没带其他衣服,怎么办?老良"啊噗"一声,雷声般的喷嚏声音,把村支书李书记从里屋惊了出来。
李支书走出来见状,生怕老良着凉感冒,赶紧去拿自己的衣服给他换,可一穿,哪里是穿衣服,简直是″牛栏里关猫",把刘主任笑了个头仰天。
不一会,刘主任从家里拿来了一件夾克衫,说道:"这是我给我原来男人买的新衣服,还没穿过的,你试下,合身么?" 老良往身上一穿,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合身。
″老良,这好像是给你买的呢!"李支书边笑边说。弄得老良和刘主任极不好意思,会心地笑了。
″老良,月底了,你怎么还来了?"
"李书记,回去快半个月了,我不放心那一百多亩田里的大花金鸡菊和良种风梨萝卜、良种西红柿,眼看要有收获、上市了,总不能看着不管,这不,上周回去,我联系了几家企业与花卉市场,还有药店和超市,还在直播间建立了个帐户,把我们村的田园风景旅游宣传片,一地三种形象宣传片,以及我们村合作社模式、产品、产量、价格等进行发布,点击率还蛮高的。花卉市场答应全部要,而药店答应收购菊花,矛盾着呢,订单也源源不断地发来了。"
"哎呀!老总,你太伟大了,我们几个村委正在为这事发愁。我们组织老百姓参加合作社,按你们工作组提出的乡村振兴方案,进行一地三种的科学耕种法,花了头本还不算什么,有了收成变不成钱就脑火了,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对不起老百姓啊。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李书记,我这不是也焦急吗,特别是大花金鸡菊,花期只有四个多月,虽然花大而艳丽,可广泛用来装点花坛和庭院,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有清热解毒功效。现在正是花期旺季,那么一大片金黄景象,一定会给游客带来好的心情,为隐晦的季节增添色彩,如何带动旅游,如何让这些花卉进入市场,当时,我心里实在没底,这不就急忙赶紧过来了,向你汇报吗?在路上,我还寻思发愁,下步该怎么办呢!"
"这么好的事,你还发愁?怎么回事?"李书记被老梁的话弄得云里雾里,搞不清老良发愁是为哪一般。
老良则焦急地说:"李书记,现在几家企业和超市订单需求量远远超过我们的产量,一家花卉市场就要包了那片大花金鸡菊,用来在火车站站前广场布置国庆节的花卉。如不保障供应,就是我们失信,就会失去明年的订单,这一项乡村振兴项目就会妖折。这不,我就急忙过来和你商量怎么办。"
"哎呀!原来是这样。段总,不要紧,我们分别与周边几个村联系一下,把他们的产品也收购过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老梁,还有个矛盾,大花金鸡菊,用于国庆装饰了,那药材收购商的订单又怎么办?" 李书记又提出了新问题。
"对啊,要不我再去联系下花卉市场老板,国庆一过,那些金鸡菊我们再廉价收回来,再采摘菊花晒干,完成药材商的订单,这不就一举两得,实现双赢么。"
"好办法。"
"这个办法好是好,但也要全面估算一下,能有多少……?" 刘主任还没等老良他们说完,就激动的差点跳了起来,紧紧握住老良的手说:"老队长,太感谢了,村里组建这合作社 80%是妇女参加,她们平时经常讲你是位认真负责的好干部,看来还真是这样。有你这样帮助我们搞乡村振兴,我这个妇女主任的工作好做多了。"
刘主任的一番夸奖,说得老良不好意思了,心想:"我这不是变成妇女队长了?" 李支书更是称赞道:"是从老总驻入我村搞乡村振兴工作一年多时间,给我们想主意,出点子,跑项目,筹资金,建平台,搞培训,推行一村三社、一社三业、一户三入、一地三种、一山三养′等产业以来,我们村有了农业兴盛,带动了观光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农作物生产合作社、养殖合作社,每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又办了农业银行的惠农卡。帮助贷款筹集资金。现在,旅游三业,地上三种,山上三养,都见成效了,受益了!要不然,我们怎能这么快脱贫致富。"
"哪里,哪里,应该的,应该的。"老良从来不太谦虚的作风,此时在李书记和这位妇女主任面前却格外谦虚起来了。
正在他们兴致勃勃地谈及发展前景时,村里的网络管理员走了出来。"书记,书记,不得了了……"
"怎么回事?这么高兴。"
"快进去看,就知道了。"
老良和李支书及刘主任一同进了村委的互联网室。
管理员指着电脑屏说:"你们看这里,明天省电视台要来我村录制风光片,你们再看这里,花生、萝卜发来订单几十万斤,价值达 50 多万,你们再看这里,山里鸡、鸭和蛋的订单这么,哪能保证。你们再看这,后天有一个 30 多人的自驾游客要来,并要订房订餐。"
三个人你望我,我望你,既高兴,又发愁。
刘主任风趣的指着老良说起了风凉话:"就是你在什么网络发这发哪。这下可好了。带来麻烦了吧!"
老良就说:"看来,我们结合本地资源,走科技振兴的路子是对了的。"
还是李书记办法多,要网络管理员打开村广播器,在广播里挨家挨户的通知,要这户做什么,哪户做什么,精细的作了一番部署和安排,侧身又对刘主任说。
"刘主任,你怎能怪老总呢,我们还得感谢他,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是大好事。”
李支书转身又吩咐管理员,"小王,你去把另外几个村委和几个合作社的负责人找来,我们开个会,研究一下。"
"好嘞!书记。"管理员小王像个小姑娘似的飞快的走出了村委。
"谢谢你,老良老总。"
憨厚地老良拍拍李书记的肩,说:"不客气,一家人嘛。"

不知何故,放在门口的那把红雨伞,本来是好好的撑在地上的,突然来了个 360 度大旋转,似乎也在欢喜起舞,像自个儿的笑翻了天。
刘主任和老良不约而同的去捡,俩人又来了一个碰碰对,这回不是碰个正怀,而是低头时两个脑壳碰在了一起,俩人都发出了"哎哟"声,深情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会心的笑了起来,额头上的"痛"也化作了喜悦。
李支书在一旁见着,偷着乐了起来。取笑道:"你们俩个人,真是应证了那句话,不是冤家不碰头,我看是,不是一家不碰头。"
"书记,不要乱讲。人家老队长不是这号人。"刘主任解释说。
"这把红伞不是老良送给你的吗?"李支书突然挑破了这层窗户纸。
"这……"刘主任吱吱不语。
"这……″老良也吱吱不语。
刘主任虽然十分喜欢这把红雨伞,但李书记这一说,很不情愿地说:"老良队长,我知道这把伞是你妈的留给祢的。你很在意它。还是还给你吧!"
"刘主任,这……,你怎么知道的?"
"你就别管,还给你吧!"
"我已经给你女儿了,就送给她吧,但你要告诉她,这把红雨伞中的情怀,也算是给她播下红色种子,让她记住红色传统,也是件好事。"
"哪,……。" 当刘主任收起红雨伞时,李书记好像突然想起了一件喜事。
"老总,我带你去看一我们村的旅游风景点的布置,一定让你吓一跳。"
"对,对,对,走,出看一下这半个月我们旅游合作社的成果。"刘主任显得更加得意和喜悦,上前拉住老良的手就走。
三个人一起来到了旅游景点的门口。
"这就是在你那把红雨伞的启迪下装饰的风景,就这十天装饰的,快完工了,你看怎样?再提点意点?"
老良万万没想到,自己提出将乡村振兴旅游作为重点产业发展,过去一年,虽然有了一定规模和起色,但经这一打盼,更具特色。
展现在老良前面的是门口那两把巨型红雨伞,如女少亭亭玉立,光彩照人,既像一座亭子,又像一朵花菇。进景区道路和各小道的两边却相隔挂起小小的红雨伞和红灯笼。旅游道的旁边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鹅卵石和一条条嬉戏的小鱼。小溪“哗啦啦”地唱着歌欢快地流向远方。顺着溪水望去,小溪宛如一条玉带镶嵌在土地上。景区内有各种果树,各种花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桂花树和脐橙树。桂花树仍然散发出清香,让人陶醉,脐橙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实,十分迷人。
一把把小红伞,一盏盏红灯笼,犹如两条火龙争奇斗艳,映衬着青山绿水,艳丽花草,漂香果树,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太美了,我照下,再在网上发下,一定会收引更多的游客。"老良兴奋不已,用手机拍下了这乡村人间美景。

说起老良和刘主任的情结,还真是这把红雨伞牵起来的。
那是半年前,正逢清明雨水期,老良自驾车向驻村办公室驶去,路过乡中学门口,见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孩独自一个站在校门口,焦急的等着雨停好回家,热心的老良赶紧停下车,问了那女孩去哪,一问得知是去自己要去哪个村,顺便就带她来到了村口。可雨还在下,老良担心小女孩淋雨,只好将自已带的这把珍贵的红雨伞递给了她,让她打伞回家。
哪知,那女孩就是刘主任的女儿,这样,这把红雨伞就留在了刘主任家。
寡妇门前事非多,这句话一点不假。哪些村姑们不知怎么得到得消息,听说了这一档子的事情后,说东说西,说这说哪的都有传出来了,害得刘主任好几次见到老良都躲起来,几次拿着哪把红雨伞想还给他,可心里又舍不得失去这把伞……
刘主任见李书记这么说了,只好解释了一番,赶忙收起那把红雨伞,递到老良手中。
"老良队长,给,伞还是还给你。"
"哎,看你们这又是怎么了,一把雨伞而已,这么久了,又不值几个钱,更何况讲好了是送给你女儿的,就算留作个纪念吧!"
这时,刘主任转身去了办公室,取来了一把油布红雨伞,做工很精制,手把上还吊着一个红十字结,很有艺朮品味。
"哪,这把伞送给你,也留个纪念吧!" 老良接过油布红雨伞,爱不释手的放在手中,左瞧瞧,在瞧瞧。
″老良队长,这把红色油布伞也有你的功劳呢。" 老良被刘主任这么一说,愣住了。
原来,在旅游合作社讨论怎么发展产业时,刘主任的女儿打着那把红雨伞进来了,刘主任灵机一动,我们这里不是有做油布伞、油斗笠的传统工艺和习俗吗?何不在旅游产品上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和传统工艺,做各式各样的风情伞,一边用来装饰景点,吸引游客,一边用于旅游纪念品买?
这一提议得到了合作社妇女们的赞同,就这样干了起来。
一把红雨伞,一把油布红伞,经刘主任的女儿上抖音一折腾,在网上做了个特效网页,一宣传,红雨伞成了一个传承,油布红伞成了游客、网民收藏送人的抢手货。
刘主任撑开了那把红雨伞,深情地疑思。
老良撑开了那把油布红伞,会心地笑了。
此时,几个村委委员和合作社的几个负责人正好赶到,见此情景,将他俩围了起来。
齐声说:"太好看了,留作纪念吧!"
大伙都笑了,笑得那么甜密,笑得那么开心,笑得那么灿烂!(2022.11.22)
作者简介:陈光拔,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省农村金融研究学会会员;湖南邵阳市农村金融学会、市金融学会理事。长期在基层金融部门从事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工作,经常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文章。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杨焕文作品
点击链接-陈光拔作品
(山径文学社杨焕文审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