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866期 【精品】 梦里常去的地方 || 张明星(辽宁)诵读 || 箫雅
编辑 || 荆枫

梦里常去的地方 || 张明星(辽宁)诵读 || 箫雅
秋月渐丰满,我乡思的心情也日渐肥硕。
最后一片叶子还挂在树上的时候,影射给我一大块乡愁,遮住我背井离乡的去路。
忽然触动,让忙碌的借口停在路边儿,等上一等,等我移开奔波的命运,再等我调转前行背对的视线。
上头的意念,醉了我半生的穷途,在回家的路上毅然决然。
回来啦,我回来啦!
不再是过路人,身体装满眷恋的旧稿件,一层一层地铺叠在304线国道下,泥泞的村路上,归还给我的父老乡亲,一段坦途。
弯曲的小村庄不起眼,成了我灵魂深处一世的顽疾,只有贴紧时才能让游子真正地释怀,解开远处牧归人鞭绳一次一次的抽打,在炊烟升起的时候,在月落之前。
是离家愈久,想家的情思就愈浓吗?
是的,浓过笔墨剖开的血色。
是心向往的地方愈多,离温暖的地方就愈近吗?
准确无误,一颗漂泊过的心,只离父母最近,那是怎么也写不出口的颠簸,那是一桩永远不能了却的心愿,烛光里散去,又在暗夜里复燃。
心,沿着生命线的轨迹归巢时,与麻雀一起落隐在房檐儿上,憨憨地享受和煦的日照捎来家的味道,闭目在炊烟里咂咂嘴。
此刻,家乡的老屋里,一定装满了寂静,心不由自主地绕开逃跑,不敢观想那寂静有多重,有多满,更不敢直接走上前触摸记忆,唯有张大嘴生吞了那几间静寂,才能暖透游子的心,告别一寸寸留守的空虚。

进院时,我没了自重,心卡在喉咙处发不出声来,跟随呼吸的频率脚步放轻放缓,唯恐打断了父母的絮叨……再也听不到。
风来过,我知道,雨来过,我知道,春归的燕子来过,我也知道。这几年,每次我回来时,当做自己失聪,心会好受一点,却挡不住我看见母亲扔下手里的针线,拎起背筐向院外走去……未纳完的鞋底上还留有母亲左手握过的余温。灶台上滋滋啦啦的油香吵醒我的嗅觉,那是母亲的爱在翻腾,搅拌着人间的烟火,叫我梦回。
多想摸到那熟悉的背影,还能在我的手上靠一靠歇一歇,多想这温馨的画面嵌入眼眶,还能长久地照亮游子的左心室。
这时,老父亲的声声呼唤敲碎了我眼前的幻境:“回来了,饭早已做好了,咱爷俩再喝上两盅”。 我转过头去背对自己,抹一把脸,生怕泪流成河。
父亲一如从前,不厌其烦地重复电话里说过的话。数月积攒的嗑,有些唠叨,有些无奈,但我爱听,愿陪老父亲将肚里的苦水全部倒尽,愿陪老父亲多呆上一会儿,不让遗憾和悲伤再卷土重来。
不问知了,不说忧伤,不问蜂蝶,不说乡愁,不思那个阴雨连绵、冰雹如逗、庄稼遇难的盛夏。只言在秋风的笔下,我静看家父就像一片落叶,在大地上渐行渐远。
再也听不到父亲那委婉的话语,更无法弥补往日的忽视和漏洞,生命欠下了无尽的债,内疚中陪伴。
此时,只想那炎炎的夏日里,我从生产队门前的老井里捞出泡凉的黄瓜,然后走向父亲……
再从老屋炕沿上的炭火盆里,扒出地瓜、土豆和烤得金黄的粘豆包,送到母亲的嘴边……
这之后,我将所有的恩情咀嚼,将所有的思念打包,挂在归雁的翅膀上,一同寄往梦里常去的地方。
黎明时,我再甜甜地醒来,嘴角挂着浓浓的笑意!

【作者简介】张明星,网名,夜雨滴乡思。1962年11月生人,初中文化。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邪诗苑》编审,辽宁柳溪诗社副社长,彰武县《彰武诗词》、《彰武诗歌》责任编辑。2008年出版诗文集《房前屋后》。

【 主播简介】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
箫雅,教育工作者。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阜蒙县朗诵艺术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特约的主播、音频监制。朗诵作品见于诸多网络媒体、微刊合平台。曾荣获市县级、网络朗诵赛事奖项。
艺术观念:以真诚为文字,以声音为心音,上善若水,弘扬善美。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期图片作者提供)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