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诗画】《追寻》(根据王余昌《鲜花盛开的坟茔》改编)
作者 王余昌 惠娟艳
片片雪花给草地披上了清冷的外衣,
堆堆篝火散落在瑟瑟发抖的夜空。
一支红军部队扎营在草地上,
忍受着凄风苦雨,忍受着疾病和伤痛。
恶劣的环境,破烂的军衣,
简陋的装备,残酷的战斗。
这是一群舔着伤口的猛虎,
这是一群将要冲天而起的鲲鹏!
他们是拯救苦难民族的播火者,
他们是照耀黑暗中国的闪闪红星!
看,草地深处似有流萤一闪一闪,
那是找寻野菜的战士手里提着的马灯。
积雪下的野菜已被前面的部队吃光了,
小战士只能把苦涩的青草吞入腹中。
突然,小战士停止了咀嚼,
碌碌饥肠也停止了蠕动。
小战士看见了什么?
是什么震撼了小战士的心灵?
呵,一位红军女战士倒卧在草地上,
她的躯体上结满了晶莹的冰凌。
年轻的女战士衣衫褴褛,
一双美丽的眼睛静静地凝望着浩瀚的星空。
在的她身边,
一套破旧的棉军服叠放得整整齐齐,
一张纸条儿在寒风中微微抖动。
“亲爱的战友,我要永远的留在草地上了,
我实在是走不动了。
这套军装我不能把它穿走,
把它留给战友穿吧,
对不起,我没有来得及把破了的军装缝一缝……”
没人知道她家在哪里,
也没人能叫出她的姓名。
当死神向她招手的时候她是那么的坦然,
嘴角边还留着一丝淡淡的笑容。
战士向女红军行了庄严的军礼,
开枪为牺牲的战友送行!
他扒开积雪采来许多野花,
为留在草地上的女红军搭起了一座花的坟茔。
当集合的军号吹红了天边的晨曦,
那坟茔上的花儿一齐向远去的队伍轻轻摆动。
呵,这是女红军在向战友挥手告别,
这是女红军在向战友诉说着难舍难分……
人们都说这个红军女战士并没有死,
在咱们的队伍里,
在咱们的队伍里一直闪现着她美丽的身影。
是的,她没有死!
她为了砸碎旧世界的锁链,
不怕把敌人的牢底坐穿,
屠刀前从容不迫大义凛然。
她没有死!
她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
冒着枪林弹雨南征北战,
战火映照下的身躯巍然如山。
她没有死!
她和她的无数战友,
用赤诚的奉献,
绘就了百年中国壮丽的画卷!
我能听到她的殷殷嘱托——
远去了战火硝烟,
但永远不会远去的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感,
是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
我能听到她的谆谆教诲——
不用再过草地雪山,
但前进的路上还会有沟沟坎坎,
还会有严峻的挑战。
我能听到她的深情呼唤——
没有了那血与火洗礼,
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始终重于泰山!

她没有离开我们,
那鲜花盛开的坟茔就是她永生的证明。
今天,你可以在雨花台看到她,
她就是烈士陵园纪念碑高耸入云。
你可以在扬子江畔看到她,
她就是大江东去的不息奔腾。
你可以在秦淮河边看到她,
她就是桨声灯影里的祥和安宁。
你可以在美丽的乡村看到她,
她就是希望田野上丰收的喜庆。
你可以在繁华的都市看到她,
她就是车水马龙流淌的幸福和自信。
你可以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看到她,
她就是中华儿女对中国梦的矢志追寻……


王余昌,1950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从事表演艺术40多年,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文化大奖。在当年的首届全国小品大赛中,曾经一举夺得编剧、导演等3个大奖曾在多部话剧及影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塑造出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并多次获国家及省内大奖,多年的演出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作出许多文学作品,由其创作并演出的大型叙事组诗《红色记忆》,被誉为近年中国诗歌的一个收获。王老师的叙事诗以个性化的视角切入了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的某些细节深处,其中饱含正义、善良、牺牲和尊严的诗意片段,铸造成多姿多彩、浑然天成的叙事体乐章,带给观众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的震颤。
文/颂【著名影视演员惠娟艳剧情】简介












(著名演员惠娟艳剧照)
惠娟艳,中国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民盟zhongyangshierda代表,民盟zhongyang届妇委会委员,江苏省民盟艺术团名誉团长,江苏省最美文艺志愿者,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主演50多部影视剧作品,代表作品:电影《开枪为他送行》《飘逝的花头巾》《大丈夫的私房钱》《詹天佑》《古庙倩魂》《爱在落日黄昏前》《小黄山,少年梦》电视连续剧《丁果仙》《夜雨霏霏》《青青河边草》《辛亥英侠秋瑾》电视连续剧《国家干部》《预备警官》《美丽无声》《最后的九十九天》《月嫂》等影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