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照亮品质生活的一束光
文/杜小龙
“哇!你家这么干净。”
“干净整洁,是我老爸的最爱。”
“和你家一比,我家,那就是狗窝、猪窝!”
这是前段时间,孩子的好友来家串门时的一幕。其实,发出这种声音的不止这位年轻人。几十年来,这是来我家做客的同事、朋友和邻居们高度认同。
有个私交多年的好友曾感言:“每次从你家回去,我都要把我家收拾了再收拾。但就是无法向你一样,能坚持做到天天如此,持之以恒。嗨,懒把人害了!”
(一)
结婚三十八来,我跟妻子始终有一种默契:她掌经济大权,主一日三餐,管穿衣日用等精细事项。我负责卫生保洁,餐后洗涮,晾晒收纳等出力家务。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逐渐养成早起床不贪睡的习惯。早上5点10分,我准时被铃声喊醒,抹灰拖地、打扫室内,对家里所有房间及家具,进行每天一次的全面保洁。等我们吃过早饭、上学上班出门前,家里的床上地下,都已整理归置,焕然一新。
记得那会儿在平房住的时候,我还把卫生做到了户外。无论春夏还是秋冬,除雨天或大风天气外,每天早晨,我都会拿起大笤帚,把我们那一排平房十几户邻居的门前,打扫一遍,即便是下雪天也如此。
当邻居们起床出门时,看到自家门口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都会愉快地与我打招呼问好。有邻居甚至说:“你每早扫地的声音,就像“起床号”,提醒我们该起床上班喽!”
我那一排的排长,每次从居委会领回大笤帚,都会交到我手里。他知道只有我,才是管理和使用它们的“最佳人选”。
我曾在企业里的三四个基层单位工作过。每天早上7点10分左右,我便出门,去离小区不远的单位上班,我总是第一个走进办公室的人。我将所有办公桌、座椅擦拭干净,然后再拿拖布,把办公室、走廊和楼梯统统拖一遍。等我完成这一切清洁工作后,才会有同事陆续到岗上班。
(二)
现代企业有一种管理模式,叫“定置管理”。所有设备、模具、部件、物品、产品,包括员工的喝水杯、工作服,以及行走通道等,都施划了科学合理的摆放位置和界限标志,做到收放唯一、使用便捷,清洁卫生、整齐划一,以达到减少损失浪费,提升本质安全,节约经营成本的目的。
一个家庭也是这样。床是睡觉的地方,不该遍处杂物;地是行走的通道,不该乱扔东西;沙发是安坐的地方,不该堆放物件;餐桌是吃饭的地方,不该凌乱不堪。
家里所有的物品,若都有固定位置并归拢摆放好,会更加方便我们拿取和使用。同时,整洁清爽的家居环境,能够激活每个家庭成员的愉快心情,也是科学生活的良好习惯养成。
人都说,家是“避风的港湾”。躲避风雨的家,不就该充溢舒心、安心,和谐、温暖的氛围吗?灰尘到处扑满,物品任意摆放,环境乱七八糟,起居无序乱象,不仅我们健康安稳生活得不到保障,也会影响到上班时的情绪和干劲。反之,则对工作事业,有着正向的辐射作用。
我有位年龄相仿的工友,是单位的专职司机。家里不但被他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舒心,就连他在单位开的微型客货车里车外,每天也被他擦洗得锃光瓦亮;车辆一直保持最佳状态,从未因车况故障影响产品货运工作。
他勤快干练的工作风格,深受领导和同事赞赏信任。在工厂多次开展减员增效工作中,他都毫无悬念地被领导择优聘用。六十岁那年,他虽办了退休手续,可单位又续聘了他一年。 (三)
回到本文开头,好友“懒把人害了!”那句感言上来。我以为,不是“懒”的过错,而是观念的差异,观念决定态度,态度指挥行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条件宽裕幸福。在我们眼前,开豪华名牌小车,住别墅花园寓所等,富裕起来的家庭比比皆是。普通工薪阶层,也大都住进高层大户型电梯房,或搬去充满现代气息的商品小区。
客观讲,高档住宅、时尚装修、流行家具,以及阔气代步工具,的确是我们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硬件建设。不过想想看,现代化生活里,我们若是没有与之匹配的清洁环卫、健康家居的生活理念、态度和方式等软件建设,品质的成色含量会有多足?品质又将保值多久?
这应该是一个涉及哲学的生存命题。有时候,我们过于重视现实物质条件的提升,却轻易忽略优良人文品格的跟进。当“两个文明”价值取向,发生倾斜或背道而驰时,现代社会品质生活的核心要义,又将体现在哪里?
有人说:我不像你过得这么细发,太讲究会很累。当然,每个人对生活的关注点不同,优势与爱好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科学生活的理念不可缺席,积极作为的态度不能遗失。家务劳动本身,既是身体上的舒展运动,更是心智上的性情磨炼。
还有人说:我信奉“随遇而安”,怎么舒服怎么活。请别误读这句词,它正确的阐释,是对努力之后结果的一种态度。其中,“随遇”是努力争取的结果,“而安”是坦然面对的心态。如若连努力都没有或不肯付出努力,随遇而安,只不过是给懒惰找借口罢了。
干净整洁的家道理念,积极向上的治家态度,勤快乐观的家务能力,如同照进我们品质生活的一束光。就让这束光,照亮我们的情感世界,温暖我们的劳动体验,清爽我们的家园环境吧!
作者简介:杜小龙,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西安灞桥区作协会员,《人民作家》会员。曾在某央企担任企业报、电视台、新闻网站主编和负责人,高级政工师。
2021年8月以来,已有八十余篇十四余万字的散文、随笔和小小说,在《燕赵文学》《人民作家》《作家故事》《陕西文谭》《当代文学家》和《灞水两岸》等,网络大众文学平台上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