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俗
图 文 | 小 柯
世人多被一种叫做“世俗”的东西所累,因而无法免俗。自己已然无法免却,却希望别人应该做得比自己要好,这是不是强人所难呢?是不是世俗?
话说,为文即是围绕观点展开陈述的,倘若因为不喜论点,是不是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假如一个人写了什么,就是什么样的人。
诚然,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退一步讲,有没有人有勇气因为介意高考作文命题,故而弃写的?“白卷英雄”张铁生其实是有成绩的:理化6分,数学61分,语文38分。虽然成绩比较差,但当时并未交白卷。张铁生之所以成名,不是因为低分,而是因为一封信。但他不幸做了反面教材的第一人,从此留名于中国,及至几十年以后,很多人依然记得还有过这么一个人,曾因不羁的行径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说,历经15年牢狱之灾后,他经商成了富人,所求却不过只想做个普通人。

所以啊,人偶尔世俗些又有何不可,起码不会招致白眼吧。可是,偏偏有些人就是愿意坚持己见,愿意坚守自己的本心,不从众,不从流。之于喧嚣处的热闹,毋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无关紧要,所以便少了关注。
世俗到底是什么?是一群人在热捧一个人,然后,人云亦云?是聚光灯下,流量小鲜肉接受着万众瞩目的礼遇,有人偏会嗤之以鼻?是爱屋及乌?是看一个人怎么看怎么耀眼的光芒?还是瞧某个人怎么瞧怎么不入眼……
其实,我也无法免俗,所以,常能体味大众的况味,虽然做不到事事感同身受,却也多了一份理解。不说理解万岁,只希冀着具备同理心的人越来越多。
几年前,亦曾被世俗的人调侃,那时也会生闷气,也会据理力争,如今,过目之后,可以一笑了之。所幸他们都不是具象的生活里的谁谁,因而用不着计较,更无需浪费口舌。

黄渤说,当他寂寂无名时,四周都是坏人,等他功成名就之后,周围都是好人。其实,人好与不好,取决于心态,在意得多了,就会生厌,进而引发心情不畅。而一旦看开看淡,回头再看,便觉得一切都无所谓了,偶尔,也会暗笑当年的不更事吧。
有人注重皮相,便会松懈于内在的历练。有人忙于事业,极可能疏忽外在的梳理。两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前者略显浅薄,后者却是低调的奢华。
时间是一位好老师,打磨我们,锻造我们,淬炼我们,鞭策我们,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一步步跳出世俗的条条框框,然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人世俗一点到底好不好,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时境遇逼迫得人不得不世俗化,有时自己也想高尚一些。
世俗,是人间的一面镜子。它横亘在镜像与现实之间,考验的是人性,考察的是人心。而世人,是彼此的世俗,彼此的镜子,有时我们看他人的所言所行,更像是在看自己,不是吗?
所以,生而为人,任谁,也无法免俗。
如此一想,再看看世俗的自己,竟释然几分。
【作者简介】小柯,甘肃天水市人,现居江苏。个人公众号:小柯天地(yftd201666)。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