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涂雪夫者,涂国模也。四川省中江县人。曾供职于中央警卫团,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市纪委、文联。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作协会员。
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散见于《高中生》、《南方航空》、《作家村》、《公仆与信访》、《大理文化》、《德阳文艺家》、《九寨沟》、《人民文学》副刊、《华西都市报》、《西部开放报》《东方作家报》、《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2001年开始在《榕树下》、《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汉语文学网》、《晋江文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发表网络作品,其亲情、游记散文深受网友的推崇和厚爱。2011年,《涂雪夫游记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小说集《梦回京城》、《爱在深秋》,散文集《情系山水间》、《难忘的亲情》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制作成电子书,如今已经在京东、亚马逊、咪咕、微信阅读等多家网站销售。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涂雪夫,请你百度一下涂国模,《百度百科》收录了他详细资料。

精品游记三十四
美丽的西双版纳
作者|涂雪夫(中国四川)
受到电视剧《孽债》、《湄公河大案》和电影《勐龙沙》、《孔雀公主》以及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面的凤尾竹》的影响,我喜欢上了西双版纳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古老善良美丽的民族——傣族。总人口6800多万,分别分布在中国、泰国、老挝和缅甸等国家。
导游阿明告诉我们,版纳就是平坝、西双就是泰语12的意思,由此可知,西双版纳就是由12个坝子组成。
一来到景洪,我们就走进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经过一座拴满红丝带铁锁的情人桥,来到爱伲寨。这是一个哈尼人居住的村寨。姑娘小伙子们跳着竹竿舞,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游客。我们走进竹楼,只见屋子四透风,房梁上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墙壁上挂满了哈尼人的民族服饰以及劳动生活用具。村寨的四周被郁郁葱葱的各种植被包围着,给人们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当地一位年轻貌美的哈尼族导游就把我们带到离景洪不远的一个傣族人定居的古纳卡村庄,傣族人穿着民族盛装,敲着象脚鼓,欢迎着来旅游观光的游客。寨门的正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的标准画像,一下子拉近了游客与村寨的距离。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身材苗条漂亮,穿着傣族民族服装大约在30岁左右名叫玉兰妇女,她领着我们一行朝他们家走去。她说在寨门前打象脚鼓的人其中有一个就是她的父亲。她边走边给我们介绍路旁的各种植物和他们村子的建筑。
傣族人住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吊脚竹楼了,而是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
来到玉兰家,堂屋中间一张矮桌,上面盖着一块金丝绒布,鼓鼓囊囊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玉兰简单介绍了房屋的布局,他们一家四代住在一起。但游客是不能参观主人的房间的。

我们在小凳子上坐下来,玉兰掀开金丝绒,只见矮桌上放着银碗、银杯、银梳等银制品。她说,这些银制品,都是他们合作社手工制作而成的,而且是百分之百的雪花银。
她说了银子的许多好处,如果女人用了银腰带没有不怀孕的妇女。银子刮痧可以治失眠和感冒,用银罐装水可以杀菌治病。
她不说,我还不知道银子有这么多好处,以前只知道银筷子可以鉴别食物有不有毒。
听到银制品这么多好处,游人们忙着下手,有买银梳有买银碗的,我为自己买了一个银水杯。

我们来到打洛,这是一个中绚边境小镇。电视剧《爸爸在哪里》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小镇不大,但打理得非常整洁。家家户户房顶上飘扬着五星红旗,不用导游介绍,我们就知道这里是中国的领土。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里有一棵大树,根根相连,绵远好几米,说它是独树成林,这话一点也没有夸张。

下午,我们来到湄公河,登上停泊在河面上的一艘名叫金孔雀的游轮。我们一边品尝着具有民族风味的美歺,一边欣赏着有绚甸、越南和泰国等国家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真是令人大开了眼界。
晚上,我们在景洪观看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名叫《勐巴拉娜西》。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啊!

传说在很久以前,傣族王子率领一群青年人在森林里狩猎。他们发现了一只美丽的金孔雀,追了七七四十九天,怎么也追不上。他们越往前追,沿途的景色越神奇美丽,森林繁茂,蔓藤缠绕,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珍禽异兽频频出没,溪水清澈常流不断,坝子肥沃一望无际。
当他们快追上金孔雀时,眼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金湖,湖里开遍了芳香四溢的莲花。金孔雀纵身一跃,消失在金湖里。召树屯转身对众人说:“这里就是‘勐巴拉娜西’吧!”
不久,召树屯和青年们就把家迁到了这里,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个神奇美丽的生态家园。

云南真不愧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人才济济。这里的演职人员,个个年轻漂亮,舞技高超,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但这次云南之旅,也遇到一些不疼快的事:我们只知道这是低价团,6天5晚,双飞,680元一个人。但不知道是购物团。有一位男导游态度特别不好,他在大巴上讲话时,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不准游客戴墨镜,不准说小话等等。没有把游客当成上帝,而是作为奴隶。想训斥谁就不由分说地把你训斥一顿。游客好像不是来找快乐的,而是来找骂的找罪受的。
有一次后面座位有一位老人讲话,他冲到后排,怒气冲冲地说,再说把你从车窗丢出去。吓得那位老人再不敢开腔了,全车人都明哲保身,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老人说话。

走到一个购物点,他虽然没有强制大家购物,但见到哪一个没有买东西,他的脸色总是那么难看。如果哪个买了东西,而且花了大价钱,他好像另外变了一个人。
才开始,我为了拉近跟导游的关系,给他打上中华烟,他不接。后来,我购了普洱茶,给他打上中华烟,他愉快地接受了。而且还给我打上他抽的烟。
在大巴上,他经常说到我们这个是购物团,不是光来耍的,而是来为云南人民做贡献的。但他没有给大家讲清道理,算算吃住行门票要用多少钱。只要说清楚了,大家也会自觉自愿购物的。 
云南的旅游业一直发展很好,占了不少先机。云南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香格里拉在藏族人心中,那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她本来在四川的稻城,而叫云南率先注册,从而大大地促进了云南的旅游业发展。
我一直从内心中敬佩云南的旅游业。但这次西双版纳之旅,却给人们留下很坏的印象。 
这也许这是云南旅游不规范的一个缩影。回来后,又听说云南的一位副省长在丽江被宰事件。我想人家副省长都遭宰,何况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啊!
我本着蚀财免灾的思想,尽量多买点东西。但带的钱不够。但导游说,没有钱可以在他那里借。我和我的一个朋友都在导游那里借了钱,打了欠条留了手机号码。我借了2000元,我的朋友借了上万元。回来后,都还给他了。
听说云南的旅游市场在进行整顿,人们好像又看到了云南之旅的希望。但愿彩云之南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啊!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