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 散文
星期天,我带着女儿开车去牟平区的风云林场,去看望风云林场的各种树木。车子经过20多分钟的行驶,3000亩的风云林场尽收眼底:那片片昂首挺胸的杨树,那经过风吹雪打仍然翠绿的松柏树,那刚发出新叶子的棘子树,被微风吹起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说:“欢迎您!”
记得1992年,我在牟平区宁海公安分局任户籍警时,一位领导要我给风云林场出示风云林场撤离部分人员的证明。我第一次接触“风云林场”这个名字。我到风云林场看了一下,当时的风云林场有点荒凉,给我一种说不出的凄凉的感觉。
今天,我再次来到风云林场,真是旧貌换新颜!这也是牟平区委、区政府坚持贯彻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和“山水村田湖草沙是一个生态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观的全面体现!
风云林场位于牟平城南20多里路的山坡上,面积有3000多亩。解放前,风云林场只有几个小山峦,没有像样的树。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城关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风云林场周边的嵎峡河村、闫家疃村、顾家庄村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将一棵棵松树、一棵棵板栗树栽在山岗上,现在这风云林场松树、柏树、刺槐树等树木交织,森林密布,延绵不断。五年前,就在人们忙碌于现代化建设的时刻,个别人打着孝心的名义,私自在风云林场建起了几个坟丘。牟平区委、区政府马上制定强而有力的措施:决定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支由70多人组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队伍。
这个队伍要建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人选从哪里来?领导们想到牟平区复员的人民子弟兵,经过层层选拔,70多名复员军人与区委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在原牟平区城管大队大队长姜丰军的带领下,他们身穿迷彩服,头戴迷彩帽,脚蹬迷彩鞋,雄纠纠气昂昂的一批有志气的中青年的队伍开到了风云林场,并且在这里长期安营扎寨,他们在近60岁的大队长姜丰军的带领下,吃在风云林场,睡在风云林场,和护林队员一起两班倒,24小时不离开风云林场。
现在,军营掩映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下,新栽的树嫩绿,经过冬天深黛,层层交融,生机盎然。作为复员军人,他们传承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们认为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践行好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就坚持保护好自己的林场。所以,每天他们坚守阵地,做好风云林场的防火保护树木、修复树木的工作。五年过去了,他们没有辜负区委区政府的期望,没有给全区复员军人丢脸,确保了风云林场再没乱砍一棵树!
我在作家故事平台任编委、任烟台分社社长和在中华诗经阁平台任小说部部长期间,有文友对我说起他们编的顺口溜:“要想活得久,就往山东走。98年洪水,山东没有;2003年非典,山东没有;2006年禽流感,山东没有;2008年地震、山东也没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上海,山东最强。”这顺口溜虽然有点夸张的说法,但是前面说的都是事实啊!为什么山东少灾少难,要我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去年有的地区下暴雨、发洪水,我们牟平区在2020年冬天就将东关路、正阳路、通海路全部将直径地下0.8米的管子换成了直径1.6米的管子,并且污水和日常用水分开两道流向。另外,加上我们的绿化道阻拦了狂风暴雨洪水的流向,大雨过后,牟平区大街没有积水,群众房屋没有倒塌,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失!难道这不正是习近平主席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体现吗?
“我爱春叶的嫩绿,我爱夏荷的粉艳,我爱家里的和睦,我爱大自然的姹紫嫣红。但是,我更爱这青山绿水,更爱这风云林场的树木……”这是春节朗诵会上一位复员军人的朗诵诗,更是全体风云林场守林人员的心声!而我们牟平区所有的居民更爱这70多名复员军人!因为是这些人保住了风云林场!他们是风云林场的保护神啊!
贺宝璇,女,山东牟平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先后担任播音员、教师,入警后任机要秘书、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中华诗经阁小说部部长。官场微小说签约作家。全国作家故事平台编委、华夏诗词文学社在线签约作家、全国作家故事平台山东烟台分社社长。系全国散文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被授予教学能手称号。几十年笔耕不辍,其散文和新闻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公安报》《大众日报》《支部生活》《山东法制报》《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老干部之家》等报刊发表3700余篇。先后在全国散文比赛16次获得一等奖。2010年,在中华散文网举办的“荣耀2010年全国文艺创作”活动中,荣获“荣耀中国2010年全国文艺创作年度人物”奖。2018年出版了散文集《石榴花开红似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