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拾荒记忆
作者:吴进会(北京)

序
今天是2022年10月31日星期一,永定河诗社群里见到负责人巴文超发了一条千亩黄豆收割完毕的信息,随后问了一下:如果明天我去拾荒,需乘多少路兴公交车?对方认真的告诉我了行车路线。

次日上午8点30分我从家里出发,赶到兴公交站,乘上兴37路,在大兴影剧院换乘兴52路,整整走了一个小时,到了八家公交车站下车,给巴文超打电话:问了一下应该向那个方向走才是。巴文超告诉我:向东走约200米处,见路南的第二个敞开的红门便是拾荒的目的地了。放下电话经直走去。
说起拾荒,在少年时期曾有过多次,记忆最深的有两次,简单的回忆一下拾荒的乐趣和曲折之路。

纪实文学
拾荒记忆
作者:吴进会(北京)
第一章 记忆
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事了。
有两华里多地的样子,有一片谷子地已收完,只剩下半截谷子的茎杆了(50年代初收割谷子时用爪镰找谷子的穗,不是从根上收割),我和姐姐一东一西顺着垅背拾,爪镰爪后剩下的谷穂,我在两行间住前拾,抬到头也没有拾多少个穗子,再返回来拾,拾着拾着,在我的眼前突然发现一梱没有拉走的谷子穗,可以说是心喜若狂了吧,把这梱谷穗装上了筐头里,对姐姐说:我拾到一梱谷子穗。姐姐说:好啊!再捡一会儿咱们俩就回家吧。

我说:好吧,再拾几垅咱们就回家。
姐姐没说什么,继续往前拾着,又拾
了两个来回,我和姐姐就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告诉妈妈说:妈妈,我捡到一整梱谷穗。
妈妈高兴的说:那那是人家忘了装车了。明天再去其它地块拾,再碰碰运气。
2022年11月1日

纪实文学
拾荒记忆
作者:吴进会(北京)
第二章 曲折
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后的记忆了。我刚刚读小学,在麦收时节学校放假半个月,帮助家里忙麦收期间的农活。家乡的土地是沙土地,种小麦的人家很少,我家里没有活计可作,妈妈就把我打发到姥姥家去拾麦子。到了姥姥家,我对姥姥说:妈妈是让我来拾麦子的。姥姥说:好,你和小舅舅住在一块,明天就去拾吧

小舅舅比我大一岁,他属大龙,我属小龙,没上学之前,妈妈一回姥姥家就带上我,姥姥也常常唸切我这个大外甥。
到了姥姥家,我最爱吃姥姥熬的玉米茬子粥,熬的时间好像长点,软,香。喝一碗粥还要吃上一个玉米面的贴饼子。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姥姥就把小舅舅和我叫了起来,告诉小舅舅今天去谁家的地里去拾。

小舅舅背上筐头,我空着手,跟在后面,两人拾的麦子放在一个筐里。到了地里之后,人家还没开始抜,(当时的沙土和半沙土地实行用手抜麦子,纯粘土地的小麦才用镰刀割)。
拨麦子的人在地头抽带烟后,掌拒下令后才开始拔。在地头等拾麦子的人要比拔麦子的人多了许多,我和小舅是最小的拾荒者。土地的主人对拾麦子的人们说:你们等一会儿再去拾,不要跟在后面,那样的话会迷眼的。“知道的,掌拒的”。大家一齐喊着。

大约离拨麦子的人有三间房的距离,掌拒才充许人们进到地里去拾,拾麦子的人们一拥而上,个个占据了位置,我在舅舅的一旁,开始寻找丢下的穗头,左瞧右看,走出十多米了也不见一个麦穗,舅舅那里倒是拾到几个,我很羡慕舅舅的眼力。又走了三五米的样子,才拾到了一个,还是小头的,边走边拾,不一会儿,捡了一小把,放在了舅舅的筐里,舅舅也很高兴。

就这样一直拾到地的那头又返回来,大约拾了四、五个多来回,拾了满满当当的一大筐头了。 这个时候,太阳才从东方升起,我才看清楚拔麦子人的脸庞,一个个都是彪型大汉的小伙子,拾麦穗的人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一些妇女。其中一个剪着发的妇女指着我,问舅舅:这是你那个姐姐的孩子呀?舅舅很快的告诉她:这是我三姐姐的大儿子。对方嗯了一声说:都长这么大了。我的小舅舅也没有再说什么,背着筐便轻轻松松的回家了。

回到家姥姥见我们拾的很多,脸上堆滿了笑容。姥姥说,放下筐去洗洗脸吃饭吧。我和舅舅一起洗完脸就去吃饭了。
下午我和舅舅以拾麦穗的名义,背着筐就去村北的龙河岸边去玩了,我们俩整整玩了一下午。回来时,姥姥见我们的筐里没有麦穗也没有说什么。
第三天早上,姥姥又把我们叫了起来,告诉我的小舅舅去谁家的地里去拾麦子,起床后,背起筐就走了。

到了地里一看,拾麦子的人比头一天的人还多,但是,地块却小了许多,我和舅舅一起在地里转悠,转来转去也就拾了刚刚过了半筐头麦穗,我们见拾麦穗的人渐渐地散去,我和舅舅也上路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后面来了一辆拉麦子的花轱辘车,把式挥鞭赶着拉着车的骡马,上面还有一个押车的农夫。这位农夫向我的小舅舅招了招手并说:小兄弟,见活,顺手仍下一大捆麦捆,小舅舅会意的笑了笑,摆了摆手以表谢意。
小舅舅让我拿上麦捆躲到路边上去,把麦穗掐下来,仍下麦杆,足足装了一大筐头的麦穗。回到家,小舅舅把这个事告诉了我的姥姥。我的姥姥嗯了嗯,也没有多说什么。

……
就这样 过了两三天后,我对姥姥说:姥姥:我要回家了。姥姥说:你回吧,并告诉我说:过两天让你妈妈来,来看看我。
回到家后,我把姥姥的话告诉了妈妈。
妈妈把家里的农活忙完了,骑上家里的小毛驴去看姥姥,回来时,带回足足有二斗小麦粒子。
2022年11月2日

纪实文学
拾荒记忆
作者:吴进会(北京)
第三章 乐趣
说是说,回忆是回忆,咱们书归正传,今天说说乐趣。
11月1日上午10点40分走近千亩收割后的黄豆大地,远远望去早有20多人在地上捡拾黄豆粒和落在地上或长在豆秧根部的豆荚。我没有向人多的地方走,去了东片的土地上,见到黄豆粒和豆莢后,便拿出小马扎坐在上面开始拾,这样一块一块的拾。还没有拾到几把豆,村民将要施肥的肥料,往铲车斗里放,利用铲车的斗往地里撒肥,也算是机械化作业吧,正好在我身边作业,这样我就转移去了西边的地上。我离开后,铲车仅仅干了三次活,连装机的人员和铲车就离开了,真不清楚又去哪里去作业了。

正在拾的上瘾的时候,听到有人边招呼我便录像,我听出来了声音,她是长慢慢女土,是和我们一起学诗的诗友,还有一位女土,说出了名子之后,才恍然大悟,为了学诗,她早早地就和我加了微信,但,从来没问过性别和一些应该知道的信息。
她今天来这里拾豆豆,是丈夫开车陪她来的,也是为了开心和养生。她和长慢慢是同学,又是一个系统的同事,还是诗友。

我们寒喧了几句,坐上她家的骄车,把我和长慢慢分別送到家门口。到了我家门口下车后,她也下车和我道别,这时她将自己辛辛苦苦拾到的装在塑料袋里的黄豆非要送给我,我执意不要,说什么她也不应。只好收下她的心意。在这里我向她表示深深的谢意和祝福,祝福她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将诗作写的越来越好!
明年哪片黄豆地还要种植农作物的话,我们再来相聚,享受新的乐趣与生活。
2022年11月2日

纪实文学
拾荒记忆
作者:吴进会(北京)
尾 声
我的拾荒消息在微信上转了一圈后,可不得了啦,站在不同的视角上给予了不同的赞许和奉劝,有的赞我开心就好,有的劝我不要累着,虽然语言不同,且都很忠恳,都是为了我的好。有的还附诗填词,称赞我拾荒的趣兴,在这里将她们的诗作转抄过来,以飱读者,同享快乐。

长慢慢女士的词:江城子·拾秋
千亩黄豆机割忙,粒还仓,清运秧。
一片茬地,落籽叶中藏。翁妪拾荒多笑语,金颗捡,少丢粮。
张奎岭见到拾荒的信息后,特意附诗发在群里,写出了她的感受:

拾荒捡豆念从前,
写就香甜苦辣咸。
一捧金黄欢乐果,
化成记忆附诗篇。
永定河诗社的诗友们通过我的拾荒记事,勾起了他(她)们对童年趣事的记忆,社长巴文超以赞我的名誉附竹枝词一首:
拾秋勾起童年趣,
美好回忆写成诗。
不管今朝捡多少,
拾回乐趣方可知。

在她的鼓动下,诗友们回忆了在童年的美好的时光里的不同的趣事,热闹了两三天之后,那股积极向上的劲头仍在继续着。
在诗友们热情的鼓励下,我也思索了一首不成熟的北曲:塞鸿秋。作为这次《抬荒记忆》的结尾吧。
北曲【正宫.塞鸿秋】拾荒记忆(通韵)
八家村上收黄豆,闻听心痒乡间逅。轻松愉快风光秀,公交换乘时辰又。文超微信传,遍地拾荒就。诗朋好友同欢佑。
2022年11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