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千古奇冤】
再现文革初期激荡岁月
七场大型现代悲剧
《慈母冤》连载四
●著名编剧作家 梁福林(河南)

1967年春节冒险创作出初稿,封入瓷坛埋入地下近十年,1978年初春至1981年春节,又修改6次定稿。1981年3月寄呈豫剧大师、《朝阳沟》作者杨兰春恩师审阅斧正,半月后收到恩师3页亲笔信,赞誉此剧为当代《窦娥冤》,催人泪下,具有史诗价值。并提出三条极其珍贵的修改意见。遵嘱修改后,杨恩师曾向豫剧皇后、七大名旦之首、省剧协主席常香玉推荐,请她主演。因中央大政方针转移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淡化伤痕文学,未能立上舞台。现在上演,必有轰动效应。


人物表
张大娘:67岁,张全贵之母,贫苦农妇。
张全贵:32岁,张小寨村文革主任。
肖红英:30岁,张全贵之妻,村文革副主任。
张小刚:6岁,全贵之子。
徐延华:16岁,城市干部之女。
刘奶奶:72岁,烈属。
张二叔:60岁,张全贵之叔,被打倒的村支书。
张二婶:58岁,张二叔之妻。
肖红婕:20岁,肖红英之妹。
刘玉霞:17岁,农村干部之女。
红卫兵若干人。
群众若干人。

《慈母冤》连载四
●著名编剧作家 梁福林


第四场:讨饭认女
[第二天傍晚。
[刘庄村旁。
[寒风呼啸,雪花飞舞。
[幕启:张大娘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挎着篮子,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踏雪上。
张大娘:(向幕后招手)老婶子,回去吧,冷丁丁的天,雪这么大,别滑倒了!
[刘奶奶幕后声:你再等会儿吧,我给你挖点儿面去!
张大娘:唉!(唱)
北风吹雪花飘新年快到,
我好比受伤雁东奔西逃。
不孝子媳害得我又把饭要,
进村来一见人脸就发烧。
好心的老婶子把我可怜,
她把我拉到家做了碗面条。
不知谁把此事暗暗报告,
来了俩红卫兵盘根问梢。
我含着两眼悲泪把苦水倒,
红卫兵不准我刘庄落脚。
无奈何我只有踏雪走哇,
南地里有间土屋在荒郊。
昨夜里在那里冻得像猫咬,
今夜里无奈何还得继续熬。
为什么我还不如一只鸟?
是鸟儿到天黑还有归巢。
咬着牙硬撑着盼春快到,
要着饭进京诉冤求分晓!

[刘奶奶一手拄拐杖,一手提一小袋面上。
张大娘:(连忙迎去,感动地)婶子,您……
刘奶奶:(颤巍巍地)我好说歹说,人家还是不许可你跟我住一块儿,怕你这个反革命把我这个烈属染黑!没法儿,我送给你二升好面,到南地菜园子那个小屋里,用你刘叔那个小铁锅,做碗面汤喝吧!(哽咽)
张大娘:(激动地接过小面袋,双膝跪在雪地上。刘奶奶上前拉她,也滑倒。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婶子!

(唱)
百年后我给您披麻带孝,
这恩情比海深比山还高!
刘奶奶:(从衣袋里往外掏着)给,一盒火柴,两根蜡烛,还有一点儿盐,先拿去吧!小屋不远处有一个打麦场,从麦垛上拽点儿干麦秸,连铺带做饭……
张大娘:(挣扎着爬起来,拉起刘奶奶,流着泪说)婶子,快回去吧,您都七十多了,血压又高……
刘奶奶:(含泪)一两天我再来!(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下)
张大娘:(一手拄棍子,一手挎篮子,篮子装着小面袋,艰难地边走边唱)
老婶子她给我一点温暖,
感动得苦命人热泪涟涟。
迈小脚风雪里往荒郊赶,
隐约约小土屋快到面前。
下了路一拐弯三丈多远一一
[张大娘一拐弯,双脚陷在雪沟里。
(接唱)
唉呀呀,这一回小命要完!
(用力挣扎着,怎么也拔不出腿脚。
(哭唱)
老天爷你也来为难俺哪,
难道说该我老婆儿离人间?


张大娘:(声嘶力竭地哭喊着)狠心的儿啊,你害得亲娘这样惨哪!还有狠心的儿媳妇儿哇一一
[徐延华从小土屋走出。
徐延华:有人?(唱)
隐听见风雪里有人哭喊,
好像是陷入了雪沟里边。
急忙忙走上前把她搀起,
(拉张大娘走出雪沟。)
张大娘:(唱)
莫非是活菩萨来我面前?
徐延华:(唱)
手搀着老大娘把土屋进一一
张大娘:(唱)
你到底是人是鬼还是神仙?
徐延华:(亲切地)大娘,您别害怕!
(唱)
我一不是鬼来二不是仙,
本是个逃难的女青年!
[徐延华把张大娘搀进小土屋,帮她把东西放下。
张大娘:(仔细打量徐延华,唱)
你为何离开家乡来逃难?
是遭祸是遇旱还是水淹?

徐延华:(点着麦秸,让大娘烤火)
(唱)
大娘您快坐下烤烤衣裳,
听一听姑娘我表诉冤枉。
我本是城里生来城里长,
父母亲都在市委把干部当。
运动的烈火呀烧俺头上,
俺爸爸被抓走揪斗致伤。
他革命几十年性情倔犟,
写了篇申诉状寄给中央。
不料想信被截留凶神降,
他成了反革命押入牢房。
俺的妈要到北京去告状,
还未上火车呀就遇虎狼。
却原来俺的哥对那造反司令讲,
换到了一幅红袖章。
俺的妈本来就有心脏病,
抓走后当夜里一气身亡。
俺的哥为跟妈划清界线,
把妈的尸体呀抛到西山梁。
我半夜抱妈尸痛哭一场,
俺的哥打了我两记耳光。
大字报贴满了俺的墙上,
说俺妈罪该万死是个黑帮。
我一气之下跑出来呀,
今晚来到这地方。
大娘啊,我也曾想寻短见,
又转念一想不应当。
我要到北京去告状,
我坚信,乌云遮不住红太阳!
张大娘:孩子!(唱)
我只说世上属我命最苦,
又谁知你年轻轻与我同途。
你与我相遇在要饭风雪路,
在眼下先住在这间小土屋。
待春来天复暖风停雪住,
咱一同去北京诉冤痛哭!
徐延华:(紧拉大娘手)
(哭唱)
我好比离群孤雁无亲无故,
多么想拜您膝下叫声亲母!
您如果不嫌我没有出路,
从今后结深情相互搀扶!

(拜跪,哭喊)让我叫您一声娘吧!娘一一(扑入大娘怀里)
[二人紧紧拥抱,洒泪痛哭。
张大娘:(含泪唱)
你跪在我膝下叫一声娘,
一声喊引出我眼泪汪汪。
我不是绝户头有儿有妇,
亲骨肉我对他呀情似海洋。
旧社会为把儿抚养长大,
一把血一把泪野菜粗糠。
好容易盼到了翻身解放,
我儿他长大成人体壮力强。
为给他娶媳妇把我愁病,
东家求西家借四邻相帮。
谁料想美媳妇视我为垃圾,
俺儿他也把我抛在一旁。
他两口住在新房里,
我住了一间插地黄;
他两口都吃米和面,
我吃的野菜和稀汤;
他两口新衣满箱柜,
我七年没买新衣裳……
刷锅做饭都是我呀,
推磨提水还把柴扛。
成天价不能闲一会儿,
动不动吹胡瞪眼说话脏。
我只有还跟从前比,
含辱忍气过时光。
前天晚上灾星降,
我平白无故遭祸殃。
只因给孙孙剪鞋样,
顺手剪开呀报一张。
不知道报上登着领袖像,
我被批被斗被赶出家乡。
把我逼到这要饭路上啊,
天冷路滑风雪狂。
要不是遇你把我救,
也许今夜会冻僵。
闺女呀,咱不是骨肉胜骨肉,
命运相同连心肠,连心肠啊!
[二人再次紧紧拥抱。
徐延华:娘,您还没吃饭吧?
张大娘:闺女,你还饿着吧?


徐延华:娘,我离家时,带了三十元钱,二十斤粮票。今天路过安阳,买了二斤馍馍。傍晚来到这里,拐进这小土屋躲避风雪,在墙角发现一个小铁锅,就用雪化水,煮了一个馍馍。娘,我再给您煮一碗馍馍吃吧!
张大娘:闺女,别煮馍馍了。刚才,一位烈属、俺娘家堂婶子送给我这点儿好面,咱煮点儿面汤喝吧!
[张大娘和徐延华在火上支好小铁锅,徐延华到外面挖雪,倒入锅里。
[张大娘凑近火烤湿裤子。
徐延华:(唱)
危难时刻有喜降,
延华荒郊拾个娘。
但等雪过天晴朗,
母女赴京诉冤枉……
(幕闭)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