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时节,银川中山公园举办了大规模的菊花节和菊花展,我有幸与家人一起参观了菊花展,是日,人流如织,盛况空前,各种颜色的菊花琳琅满目,各种菊花造型令人目不暇接。
展会上菊花的颜色品种很多,白色的菊花冰清玉洁、晶莹剔透,黄色的菊花金色灿烂,如黄色的海洋,粉色、红色的菊花如美丽的妙龄少女,复色菊花多姿多彩,五彩斑斓。菊花展配以历代咏菊诗,更为重阳佳节增色,吸引的很多游人都在品赏、照相和摄影。




菊花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与牡丹、月季、山茶、杜鹃、梅花、荷花等齐名,因在秋末开放,傲视秋风与寒霜,象征着清高与孤傲,而其他的花卉都已凋零,故历来受到文人骚客的青睐。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的名人留下歌咏菊花的诗作,如晋朝的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白居易“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这些诗作都是名作。但在许多人看来,其实咏菊诗写的最好的,气魄最大者莫过于唐代的黄巢。

提起黄巢,人们都知道,他是唐代的农民起义英雄,杀人如麻,曾受到《水浒传》中宋江的崇拜,其实黄巢还是一位诗才横溢的诗人。黄巢生于公元820年,卒于884 年,今山东荷泽人,世代贩盐,家资富足,积财聚众,能文善武。唐朝末年,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苛捐杂税繁多,连年战火不断,水旱灾祸横行,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公元875年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的起义,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数十万,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公元880年陷洛阳、长安,唐僖宗逃奔成都,黄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后来唐以官爵笼络沙陀族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黄巢于山东泰安自刎身亡。黄巢起义是唐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持续10年,严重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据说黄巢颇有文才,自幼喜重阳赏菊,出口成章,人人称颂。后来科举不第,对唐朝黑暗统治极为不满,写下了《不第后赋菊》的咏菊诗,另有一说此诗是作者拥兵围困长安时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 九月初八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前一天,古人有重阳登高赏菊的习俗,作者此处不用九月九而用九月八,是为了诗歌的押韵; “我花开后百花杀”,我花,指菊花,比喻农民起义军,百花杀,意为百花凋谢,比喻唐朝统治阶级灭亡;“冲天香阵透长安”,冲天香阵,意为菊花香气冲天,比喻起义军浩浩荡荡,正气凛然弥漫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多黄色,一语双关,隐喻长安城为身披黄金盔甲的起义军所占领。
这首咏菊诗全诗没有一个菊字,却把菊花描写的充满了杀气,初看,人们都会认为它是一首反诗。该诗以想象的奇特,石破天惊的奇句,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气魄的豪迈粗狂,都可谓前无古人。全诗表达了藐视封建统治者,要举行农民起义的志愿与决心,设想将来有那么一天,他要带着身披黄金盔甲的战士攻入长安,推翻唐朝的反动统治。

还有一首《题菊花》也是黄巢的咏菊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在《题菊花》这首诗中,同样没有一个菊字,以青帝自居,表达了自己改天换地的伟大抱负。晚秋时节,风声飒飒,寒风中的满院菊花,蕊寒香冷,连蝴蝶都难得一见,孤芳只有自赏,倘若黄巢能当个司春之神的青帝,他一定会让菊花改变时节,与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赏菊更要欣赏咏菊诗,也就想到了黄巢。黄巢的这两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远大,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确实是咏菊诗中的最佳之作。


作者简介
邢学智 生于1950年9月,宁夏永宁县人,中共党员,永宁县政府退休干部,宁夏电视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爱好文学,有多篇散文、诗词、书法等在报刊上发表,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