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姜诗,网名桃花源中人,四川省广安人。中文本科学历,曾任职中江龙台中学副校长,省干部函授学院副院长,德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国散文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社社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八部散文辞赋集。多件作品分别荣获中宣部、省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广播金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散文奖,《中国作家》金秋征文一等奖,三星堆文学奖。

河水悠悠放漂乐
姜诗
在我家宽大的书桌上,放着几枚光洁乖巧,令人爱不释手的白龙石。尽管它不及大宁河礼花石那样莹洁细腻、花纹清晰,也不及南京雨花石那样精巧温润、玲珑秀雅,但它是我在盘江上漂流时带回的纪念品。看到它,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漂流时“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那种豪情气概,始终忘不了那令人心悸,又令人陶醉的舒心畅怀的开心时刻。
去年八月九号那天,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格外高远,格外明净。在湛蓝湛蓝的万里晴空,飘着白云朵朵。这缕缕白云,有的厚重,有的清淡,厚重的犹如一团团雪白的棉花;轻淡的恰似一块块排列有序的鱼鳞;有的活像一队编组群飞的白天鹅,它们随风飘荡,任意舒卷,浓淡交织;相映成趣。一路上大家兴味浓郁地指点着那亮丽的天光,多姿的云影,汽车很快就开到了位于盘江边上,号称“四川第一漂”的江油白龙宫。
白龙宫旅游公司的同志满腔热情地接待我们。年轻的向导获悉我们想先下河在盘江上放漂,便安排我们去更衣室换上印有白龙宫标记的体恤衫和款式别致的短裤。紧接着向导安排汽车送我们到距白龙宫八里远的江滨,这里是漂点的起点。我的那几枚莹洁可爱的白龙石就是在江边上等候上船时精心挑选的。
刚到江滨时,船工正忙着给橡皮舟充气。
别小看了这不起眼的橡皮舟,它可是运载大家漂过急流险滩的工具。加足气后,船工把橡皮舟推到清清的江水中浸泡一会儿,便叫我们穿上救生衣,全身披挂地上船漂流。很幸运,分到我们船上的是一位熟悉水性、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满脸严肃,不苟言笑,指挥我们靠船的两边坐,做到两侧重量大抵相当,他说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平衡,才不致翻船落水。
当此之时,我们的头上是娇娇艳阳,江两岸是巍巍青山,眼前是悠悠绿水,迎面吹来的是习习凉风。一片片云彩在一碧万顷的蓝天上翻腾舒卷,一只只雄鹰在万里蓝天自由飞翔。真个是风光绮丽,江山如画,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老船长一声令下,三只满载漂流者的橡皮舟便放下缆绳,争先恐后地向中流漂去。遇到两舟靠近时,童心未退喜欢戏嬉的人便互相以手击水,飞溅的水花一点点、一团团地向对面船上漂流者的脸上、身上卷去,大家都觉得很开心。
橡皮舟在老船长的操纵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夹岸峰峦青翠,云飘雾荡,只见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江滨上的庄稼飞快地向后退去。橡皮舟顺着轻柔的风在波峰浪谷间升沉起伏。有时,不注意间一个大浪袭来,把体恤衫同短裤打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身上湿漉漉凉浸浸的,别有一番滋味。三只橡皮舟相互展开竞赛,彼此追逐,互不相让,刚一靠拢就互相打水仗,不把对方船上的人淋湿,不肯罢休,玩得真是畅快淋漓。这时一种感悟在我心里萌生:我想生活的乐趣确实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得由你自己去寻觅,只要你乐意去品味,你就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妙,多么富有韵味。
八里漂程,滩多浪急,风光旖旎,橡皮舟过两岸的青峰翠谷,在中流破浪前进。开阔的江面蜿蜒,富有变化,江水深浅不一,流速缓急有致,时而水流舒缓,波光粼粼,清澈澄净;时而怒涛凶涛,碧浪千层。漂流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满心里都是舒心和惬意。这时我的眼前浮现出两种韵味不同的画卷,感受着两种不同的境界。
迎着扑面的风,在悠悠清流中放漂,就如同坐在高雅、舒适的音乐厅听女歌星演唱清丽、曼妙、低回婉转的抒情小夜曲一样心神愉悦,流入你心坎里的是甜美温馨的滋味,因为扣动你的心弦,令你心醉神迷的是含蓄隽永的阴柔之美。
迎着飞溅的浪花,在惊涛骇浪中放漂,又是另一种情趣。这时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几多惊喜,几多欢狂。当你坐的橡皮舟疾似乘龙御风般地在波峰浪谷间晃荡、颠簸,面对着“卷起千堆雪”的银涛玉流,你能不油然生起惊心动魄的感觉吗?此时此际,你就像坐在品位一流的歌剧院聆听管弦乐队演奏高亢、激越、强劲有力的《黄河般夫曲》一样提轻,一样热血沸腾激情奔涌,因为撼动你心神的是气热磅礴的阳刚之美。
八里漂程,况味不同,高潮迭起,异彩纷旺。通过那11个险滩时,我们的心里都捏着一把汗,生怕一不小心浪子把船掀翻了。下滩时那滚滚狂潮、滔滔巨浪一会儿把橡皮舟抬上波峰,一会儿又推进浪谷,就在这一抬一推、一沉一浮之间产生绝妙的戏剧效果:胆小者被吓得脸上失色,惊呼小叫;胆大者欢喜得振臂欢呼,扬声大笑。使我们的漂流生活滋生出无穷的趣味。
我边漂边想,在花前月下品茗对弈,操琴赋诗,固然是人世间难得的赏心乐事,但如果同在青山秀水中放漂比起来,那就远没有这样扎劲,这样开心,这样富有刺激和吸引力。我认为放漂是一种比爬山更惊险,比溜冰更有韵味,更加引人入胜的活动。人的一生,能够有机会像今天这样有滋有味地放漂一次,真是幸运无比,乐趣无穷。
在结束漂流,舍舟登岸的时候,我突发奇想:人生在世,像这样美妙、这样轻松、这样心花怒放的时刻并不是太多。我们应该力争主动,抓住机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我们应该像今天这样亲近大自然,充分享受生活,尽情地欢笑。

题记:
文贵独创。特色鲜明,富有独创性,是散文生命力之所在。
文贵有情。“情”之一字,感天动地,震古烁今,惊天地而泣鬼神。一篇散文能否引人注目,系人精魂,被人传诵,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情以生文,文叹传情”,笔下情意般般,文章才有画意美,诗情美。
路 嫂 情
在陕南山区镇安县境内的青铜古镇,在铁路二局五处西康指挥部所承建的李家山隧道进口处,我遇见了几位提着竹篮、饭盒、塑料网兜到工地上为亲人送饭的路嫂。她们要把家的温馨、亲人的亲情带到工地,她们要用灿烂的笑脸抚慰亲人疲惫的心。
怀着急切期待的心情,她们在洞口探望着、等待着,等待着隧道深处为创造百米成洞的佳绩而日夜奋战的亲人,等待着那为凿通隧道而流过血汗、呛过烟尘、炙过阳光、沐过风雨的亲人下班后一来到洞口,马上就能品尝到她们精心烹调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她们更希冀亲人重振雄风、再铸辉煌,再攀新峰。
尽管这几位路嫂年龄各异,胖瘦不一,但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这就是她们都深情地爱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都具有贤淑的性格、坦荡的胸襟和一颗金子一样明亮的心。她们渴望尽快听到亲人下班归来匆匆的脚步声和那一串串洋溢着胜利喜悦的爽朗洪亮的笑声。从她们那焦急等待的眼神上我读出了她们像大山一样厚重的亲情。她们把一双双脉脉含情的杏眼睁得圆圆的,从她们的身姿和面影上,我看到了一幅盈溢着中国风情的人物素描画。
时近中午,在骄阳辉耀的明媚中,路嫂门在隧道口印下一个个美丽的投影。这一排感人至深的投影,构成了铁路建设工地又一道韵味别具的靓丽风景线。
从路嫂对亲人那柔情万种的关切中,我窥见了她们同亲人同频共振的美好心灵。她们永远是铁路工人的贤内助,她们为铁路工人建造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是铁路工人坚强的精神支撑,是建筑大军幸福的守护神。
她们的情同亲人同欢共乐;她们的梦同亲人遥相感应。当其亲人为修路架桥告别父老乡亲奔赴工地以后,她们留守故园孝养父母、抚育子女、耕种土地,事无巨细,件件得她们亲手操办;柴米油盐,样样得她们劳心费神。她们得用本来就很瘦弱的双肩,独自担起沉重不堪的家庭重担,而不能像邻居家的姐妹那样称心如意,能同丈夫长年厮守在一起,做到朝夕相处,出双入对,相互温存,互相体贴。虽然她们同丈夫也是相知以心,相濡以沫,但由于云山阻隔,天各一方,往往是离多聚少,别梦依依,离魂悠悠,很难盼到花好月圆的时候。路嫂满心是对亲人的系念和牵挂,满心是对明天的向往,对未来幸福的祈求。她们只能计划在每年的农忙之后,挤出时间来工地探访亲人,为亲人带去心灵的慰藉,给亲人以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在一段不太长的幸福时光里同亲人欢聚,为亲人洗衣、送饭。
如果说那是一个拔地而起、擎天而立的骄傲,那一座座穿山而过,凿岭而通的幽深隧道是建筑工人蘸着血汗勾画成的最新最美的图画,是建筑工人用巧手建造成的一座座时代的丰碑,那么在这幅画和丰碑中间,也定然凝结着路嫂炽热的情和爱,也定然熔铸了她们那一行行离别的清泪。
路嫂的情,感天动地;路嫂的心至真至纯,建筑工人从路嫂夜以继日的系念中得到源源不绝的精神支持和心灵慰安。
和我一起上工地采访的文友,也为路嫂对亲人的深情关爱和巨大奉献而动容。的确,路嫂这名字太圣洁了,她们的自我牺牲精神太崇高了。《路魂》杂志主编郭建基、铁二局五处党委秘书长任天泽以及宣传科格林科长从路嫂送饭上工地的行动中,触发了创作灵感,他们抓住路嫂最佳表情瞬间,先后按动快门,为路嫂摄下一个又一个亲切感人的镜头。
明媚的阳光轻柔地照着隧道整齐壮观的出口,也照着路嫂盈盈的笑脸。
此文入选《当代四川散文大观》第三辑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顾 问 张鹏飞 龙 秀
总 编 郭培友
主 编 王维正
编 委 贾小瑞 贾永丽 茹秀奇
赵永晓 高 智 樊丽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