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世界最快中国“电磁橇”时速超千公里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10月21日,北京历史性盛会期间,新华网、央视网传出喜讯:10 月 19 日,中国阶段性建成并成功运行世界首个电磁驱动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 ——“电磁橇”,它可以将吨级及以上物体最高加速到 1030 公里 / 小时的速度,这也创造了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纪录。
央视指出,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位于山东济南,是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济南市开展战略合作的重大项目。
据介绍,电磁橇设施设计建造过程中,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科研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多项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电磁橇设施可向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提供试验与测试服务,对支撑我国大质量高速先进装备持续快速发展和高速科学技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消息传出,有关中国首创时速超1000公里的“电磁橇”在海内外迅速刷屏。据说它能够将吨级或以上物体,最高加速到每小时1030公里。而它的原理除了电磁推进之外,还有磁悬浮,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成为一种世界领先的超高速试验设施。
而这个“电磁撬”到底能干些啥呢,热情的网友不禁展开了丰富想象,有人说它就是电磁弹射器“军转民”,1吨级的承载,刚好弹射无 人 机,或者发展电磁轨道炮。也有人说能够将它加长,搭在喜马拉雅山上,用电磁轨道发射火箭和卫星,再不济也可以发展超高速列车,将北京到上海的路程压缩到1小时以内。
实际上,目前“电磁橇”的用途在新闻报道中已经写清楚了,就是“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可为航空飞行器等高速先进装备的研发提供测试手段,说白了,它就是取代以前的“火箭撬”的。说到“火箭橇”,军迷朋友应该比较熟悉了,每一型战机研制的时候,都要专门造个机头,放在“火箭橇”上,测试在高速飞行时的弹射救生能力。
当然,除了测试战机的弹射救生能力之外,“电磁橇”还可以用于实验高速物体空气动力学以及其他性能,类似一个高速风洞,但比风洞更为真实,测试出来的数据更接近实际飞行的状态。现在说的是“电磁橇”可以将1吨级的物体最高加速到每小时1030公里,如果小于1吨,会不会更快呢?
当然,在这一领域,美国也在不甘落伍,据说,美国此前进行过类似的测试,但用的还是“火箭橇”。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它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就开始研究用电磁炮代替火箭发射卫星的技术。而在90年代,美国更是提出了“磁升运器”方案,前些年NASA还对一个名为“星际列车”的方案进行了实际试验,看起来与我们的“电磁撬”颇为类似,但相关的方案没有后文了。而且它的承载重量不过在百公斤级,我们的则是吨级,并不在同一水平。
话说回来,新闻报道上说现在的“电磁橇”还只是“阶段性建成”,将来如果加上真空管,是否真的发展成超高速列车呢?不知道,但我们的确有超高速列车的发展规划,比如航天科工的“五云一车”工程中,出来天基和空基的飞云、快云、行云、腾云和虹云之外,就有一个高速飞行列车项目,据说最高时速可达1000公里,200秒的发车频率,与地铁相当,它采用的就是接近真空的轨道环境和磁悬浮技术,以减少列车阻力,预计它将来的最高时速能达到4000公里。
它采用的就是电磁弹射、磁悬浮和真空管技术
而所谓的电磁轨道炮和卫星发射轨道,在“电磁撬”的基础上去发展,也不是完全不可信,至少它们的原理是相同的,一通百通。前面我国说了航天科工的“五云一车”,其实它还有好几条“舟”,比如“快舟”火箭、“巧舟”运载系统,特别是“羽舟”和“轻舟”,非常值得一看。其中“羽舟”是用地面大型电磁弹射系统发射的电推火箭,而“轻舟”则是利用地面大型电磁弹射系统发射的液体运载火箭。
笔者认为,作为目前世界最快的中国制造“电磁橇”,成功运行并创出时速1030公里的高科技运载实物,放在此时北京正在召开的时代性标志的中共二十大盛会期间公开展示,犹其是中国独创“电磁橇”,在民生、交运、航空、航天、军工、强国发展方面的无穷想象空间,着实让国人惊喜、让世人惊愕。特赋《太常引》为评为纪。
银光呼啸瞬间过。
犹似闪金梭。
欲问此神何。
电磁橇、玄机很多。
科探影里,
繁花撩眼,
绝妙弹弦歌。
世路搭悬波。
千时速、飞山渡河。
——2022年10月22日凌晨时事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