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姥爷便成天跟我念叨马恩列毛等伟人所主张的共产主义思想,只不过当时的我并不理解这些,但也在我尚且年幼的心中种下了一个爱党的思想。
再长大一些,妈妈在接送我的时候,都会背诵毛主席的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时的我已然知道成吉思汗是文明的毁灭者,世界的征服者。但在毛主席的笔下,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却皆不及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我当时在想,到底是怎样的英雄能够超越他们呢?在今天看来,那个英雄并非个人,是一个党派,它的名字,叫做中国共产党。
而在近日,我又发现了已经上了年纪的姥姥,她的记事本里仍记录着政协主席,纪委主席,人大常委会,总书记,总理等中国的政要人物,她精心保存着都光荣在党五十年的勋章熠熠生辉,这就是老人们对党的热爱。
我在这样一代代的红色教育中,对党有着崇高的敬意,我认为中共党史百年,每一个字都谱写着催人奋进的动人旋律。一百年的风雨征程,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构成了党的红色基因。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心,将过去的人民从旧时代解放出来。
我们高中生学习过《药》这篇课文,人们固执地相信馒头沾上屠刀上的血烤来吃下便能治疗肺痨,但殊不知,他们吃下的是革命者的血肉,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包身工》那是一个剥削者将工人当做牛马牲畜的恐怖年代。旧世界的黑暗在这些文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红色基因传承百年,学党史深化悟思想,悟思想促进办实事,办实事推动开新局。从李大钊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到长征路上女红军将自己的被子剪下半条送给老百姓,群众事无小事。作为中国的一分子,我深深地感受到红色的火种已播进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服务群众的问题上,从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还要用烧煤取暖,父亲一到冬天就要去市场把又黑又呛的蜂窝煤带回家里,拿着铁夹子将煤块夹进炉子,费时费力,效率更算不上好,至少半个小时以后,房子才能暖和起来,整条街道都会有发黑的浓烟,更严重的,甚至会有发生火灾的危险,而政府在近年推行了煤改电,舒适的暖气可以在十分钟内让屋子温暖起来,党切实找到了群众所需的切入点,坚持以维护群众权益为目标的工作态度,结合实际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在办好民生实事中获得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创业史,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建设的先进史,我从中领会到了共产党人如铁般的精神,是怎样在惊涛骇浪中历练出来的,在电影《大决战》里,有一个经典片段让我印象无比深刻,王震将军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石碑上讲话,将出十还一的石碑改作出十留十,要知道,在大西北未经建设的年代,新疆白天酷热难耐,晚上寒冷刺骨,沙漠成片。但我们共产党的伟大战士却能做到出十留十,这将是党的伟大。我还看过修建青藏线的视频,千里冻土,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那是生命的禁区,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伟大的党硬生生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天路,一条将荒凉雪域与繁华内陆相联的天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钢铁无法比拟的意志。
红色信仰深入人心。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用信仰书写百年初心,在党的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信仰的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从袁隆平院士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追求,一粒粮食可以绊倒一个大国,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的话语掷地有声,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毫无疑问是后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现如今,疫情肆意,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们永远冲在抗疫的第一线,我还记得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夏思思医生,她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一个男人的妻子,父母的女儿。但当疫情袭来的时候,安稳的生活与抗疫的一线,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最终在她二十九岁,如同花朵一般的年纪时,与世长辞。医护工作者的舍生取义,让无数质疑党,怀疑党,甚至侮辱党的声音在我国的防疫成就面前撞的头破血流。
初心铸就伟业,使命引领征程。百年风霜雨雪,百年大浪淘沙,回望这一段艰难岁月,它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全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更是无数中国人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勇气。这些历史看上去似乎太过遥远,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但无数的革命烈士留下的革命故事却是最好的红色基因,值得我们去揣摩、去思考、去学习。他们的一生是革命的人生,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烟火照亮了天空,让光明重回大地。
五星红旗是闪耀在中国大地上最夺目的旗帜,历史不会忘记是多少英雄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将它染红,更不会忘记是多少英雄的中华儿女用生命将它扛起,鲜艳的红色,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漫卷,让每一寸土地都庄严而温暖。
从上海的望志路到浙江嘉兴的红船,是党诞生的标志,从遵义到延安,是党成熟的标志,从东北到南京,是党新生的标志,从小岗村到海南岛,是党成功的标志,从现在到中共二十大是党迈向未来的标志。

作者简介:
刘俊辰:北京东城区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喜欢文学、历史、阅读。从上小学高年级开始,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对语文、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上中学后,开始喜欢文学创作,曾经写了动漫影片《星游记》的续集将近十万字。后入选学校文学编辑部会员,曾给学校中秋节和教师节投稿。此次疫情期间,写下《夏思思——武汉盛开的春樱》的散文诗,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