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进入1938年1月,李天铭所在的部队已经奉前方命令东渡黄河,经柳林镇到了临县,一路上,也有人问李天铭,当时为什么没有到八路军那边去。这会,部队已行进到保德县硕口镇一带。李天铭突然变得机灵起来,“你问我的事情好像不存在嘛。”“不存在?我可是关照你,你当时的那一个举动,已经惊动了上边,你没听说过吧,现在我告诉你,难道你还不感谢我。”李天铭一边行军,一边斜眼瞅那个问话人,平时不是很面熟吧。有点,但也觉不出此人有什么坏心。但是人家好心提醒你难道不对吗。有这么提醒的吗,当时跟八路军来往的时候,也不是李天铭一个人,包括院长,还有其他人。
李天铭问那个人,当时你也不是跟人家八路打的火热吗,那人马上说,你可别血口喷人。急眼了吧。确实是。那人说,“当时八路也有意想让自己留下来,留在八路那边干。”李天铭马上反应过来,“那你为啥不留在那里干。”“跟你一样。”“啥一样啊,”李天铭说:“我根本就没有给八路回话。”“你不回话就对啦,我也不是没回话吗,你想啊,如果你我真要去八路那边,去得了吗。”李天铭听他说这些,心里的警惕性一下子又高了,“我问过院长了,院长不同意,我就没去上。”那个人又问,“那你还真想当八路啊。”“我不知道,反正从家跑出来的那一天起,当兵就是想混一口饭吃,谁管饭,我就跟谁干。”说句心里话,自从跟八路交往之后,在晋绥军内部,有一些人觉得八路那边的人还不错,比如看见岁数小的晋绥军,会说“小鬼,小鬼”什么的,那不是骂人话嘛,那是表达一种亲近的说话方式。
李天铭记得自己在跟八路交往的那些日子里,从来没听说那边人说话有大声嚷嚷的,但是他也想过,如果自己真要是到了八路那边,恐怕在晋綏军这边供职的姨夫和伯父就不好向上峰交差,这样想一想的话,李天铭还是感觉不去的好。一句话,他怕自己的亲戚受连累,最后想想,还是不去的好!当时跟院长说话院长也这么劝他,“如今这年头兵慌马乱的,你恐怕到了哪一面都未免是好,”院长这句话总算是给李天铭提了个醒,他谢过院长的好意,知道自己今后做事情都不要太冲动。
一想到兵荒马乱,李天铭心里惦记的人还真多。队伍来到一个村庄歇息下来已是晚上,屈指数来,这辗转的时间也够长了。李天铭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见着姨父和伯父了,没有见着他们,心里也怪想的。李天铭心里有些沉重,这个沉重也是院长的一句话引发的,院长说,就像这种日子能不能活着看到抗日战争结束还得两说,这可是一个未知数啊。李天铭老在想这句话。“老裴,你讲这个抗日战争,你我还能不能看得到它结束,”李天铭问道。老裴这时候就像是累垮了的样子,心里头也有点牢骚,“就像这样转来转去,到哪年是个头啊。”
可惜的是野战医院已经和晋绥军部队断了联系,平时都跟着部队行动,给养都不成问题,现在补给发生了困难,包括野战医院的院长在内,大家都没有棉衣服穿,到现在还都穿着单衣在行军在转移,如何御寒过冬可真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一天,野战医院来到了苛岚县城,上面才给每个人6块钱。老裴是兵油子,见过世面不说,还做事绝对靠谱,他把李天铭拉到边上,问他打算怎么办,是吃了喝了还是去逛窑子啊。李天铭说他要去找一个店,扯上几尺布,做一身棉衣服过冬。老裴说他也想穿一身新棉袄过冬,谁说得清楚这战争年代,人的脑拴在裤腰带上,今天不知明天事,是不是?不过,李天铭还是算一个有头脑的人,他知道自从离开了娘,只身在外,就再也没有人会照顾他,原先的对象也吹了。李天铭想想有点心酸,还有难过,于是李天铭手里拿着钱跑到街上,他要找一个店,替自己做一套棉服。
记得他当时站在一家缝纫铺前,趴着窗子喊,“掌柜的。”掌柜听到他的喊声,马上从后房间跑到前屋,只见一个半大不大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当兵了,心里不免涌起一阵嘘叹,因为他儿子也跟李天铭一般大,现在还在家玩。掌柜最后问,“小兵哥,想干啥。”李天铭说:“你给我量布我要做一身棉袄。”李天铭说完,随着店主的叫唤,从窗前走到屋内,把两手撑开做了一个十字动作,胳膊如果不撑起来,人家怎么给你量身。李天铭说:“师傅,你给我好好量身。”店主又叫来另一位师傅,那个人说,“错不了,孩子还在发育,稍许做得大一些,还能多穿两年,”那位师傅让李天铭站着别动,“你一动,我就量不好身,”师傅一边量,一边在纸上记着什么。
接着,李天铭把钱交到掌柜手里,问啥时来拿。两天之内。李天铭张大嘴巴,像是大吃一惊的样子,裁缝师傅却说,如今风云突变,做事情能提前就提前,可千万不能马虎就是了,后来,果然在两天之内李天铭就拿到了一件新棉袄。李天铭穿上棉袄过冬,心里踏实不少,最起码冷不到哪里去。这时候,李天铭也有触景生情的时候,他看着冬天的雪,便想起了自己没离家的那会,由母亲替他做棉衣裳,可是现在,李天铭却要自己给自己张罗做棉袄,对于离家的艰辛,说句实话,李天铭现在是感慨万分。
作者:王荣根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