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贞民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自己不高兴,生气了,)不把自己的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从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他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过好学的人了。”
简评:颜回是孔子培养的得意门生,他不仅爱好学习,而且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在于“不迁怒,不贰过”。现实生活中,生气或自己有错而迁怒于别人,在别人身上泄私愤“找原因”,错误一犯再犯,不知悔改反思的人,确实有。希望能以颜回为鉴,学习人家的传统美德,以提高自己。孔子还批评过这样的人:“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意思说“我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作自我批评自我反思的人。”看来,孔子推崇颜回是有道理的,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是其严以律己“内自讼”的榜样。
本章“孰为好学”的“孰”,译为“谁”“哪个”;“今也则亡”句,“则”,转折连词,译为“却”,“亡”,即“无”“没有”。
译评谬误难免,方家不吝赐教。(隔日一节,王贞民)
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