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1简介:
冯春昌,陕西丹凤县人,商洛市作协会员,公务员。作品发纸媒网络,并多次获奖,诗歌曾获部级征文奖。

封条(外二首)
作者|冯春昌(商洛)
是防疫时给居家隔离户
量身订制的一个标识。不过,它经历了苦费煞机的改良。
你看,一个45度的缓缓旋转
便让令人恐怖的叉号超度成
为民祈安祈福的十字架。
在背面涂匀浆糊,然后
认真地用心贴上去,不给
诡异留下乘虚而入的空子。
像一名哨兵,用浑身之力
抠紧门缝,粉身碎骨
也不脱离阵地。
当然,呆板的骨子里也涌动
爱的血液,它留了一个
可在外边抽拉的活口,
让送饭菜的手、作核检的手、嘘寒问暖的手以及暖阳的手
自由通行。
它是个忽灵的门神,
熟识医生和抗疫人的指纹。
能把让谁进不让谁进的分寸
拿捏得异常精准。

2.疫情中的孩子
干枯的刘家河躺满
石头的棱角,
像力气耗尽的人
高举自卫的大刀长矛。
夜色淹没了村舍,
突然暴露身份的坟茔
让竖起的头发
比玉米茬还坚挺许多。
没有亮灯的窗户指引,
只能和不善言辞的
社情民意直接对语。
独立作战实属无奈之举,
“扁平化”让下沉的身躯
潜入水底,把蛛丝马迹
一个不露地捞起。
娇健的步履没有一点
娇生惯养的痕迹,
防护服和黄马甲给秋天
注入活力,让所有绿码
始终保持底色。
敬仰的目光还没发现
这些年轻的小伙和姑娘,
天边的一抺鱼肚白
自信地消解了
对独生子女的种种顾虑。

3.咽拭子
棉签由死去的植物组织制成,
却有着非凡的感知能力,
可探知变幻多端的新冠
是否真的存在。
缓缓的试擦和轻轻地按压
会粘住一些咽部细胞,
然后向检测机构飞奔。
一双眼睛始终绷紧神经,
病毒的蛛丝马迹逃不脱
明察秋毫的手捎。
持续3小时的重复动作
让测试过程紧密有序,
没有语言和停顿
为惊叹修饰。
反复清点排队人数,
看离“不漏一人”还有多远。
鼓捣那些出出进进的名子,
常付出头昏脑胀的代价。
都盼着尽快结束,
大白还要有时间
伸腰、喝水、去卫生间。
想看清这些支援者的模样,
可随着疫情的控制以及
城区的缓慢解封,
她们已于昨夜去了
另一个城市的风口。

作者2简介:
陈铁有(网名:笑对人生),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56年生。先后从事教师、播音员、记者、编辑等工作。后调至政府公务员。从小酷爱文学,有文字在省、市报刊发表。2016年退休后重拾文笔。现为《陕西作家摇篮》签约作家,《华山诗会》会员。

A.七绝(二首)(外一首)
作者|陈铁有(陕西)
1.商洛最美
东风徐来九月天,
秋雨含笑柳如烟。
秦岭最美商洛地,
丹桂飘香菊花艳。
2.中秋抗疫
雾罩秦岭云摭天,
商山丹水疫情染。
古城军民齐携手,
壬寅中秋战新冠。

B. 写在壬寅中秋
秋风起
凉意添
望秦岭深处
菊花黄遍满山
心惆怅
情思牵
中秋月圆
亲人却难团圆
庚子岁寒
辛丑艰难
壬寅中秋节
疫情再泛滥
省城未了
商洛又染
雾罩秦岭云遮月
山城按下暂停键
商山巍巍
丹水潺潺
看我商丹军民
老幼齐心奋战
邻县驰援
省城赴丹
古城商邑摆战场
壬寅中秋抗新冠
白大褂
红袖章
警察忙一线
学生休课
居民宅家
配合政府
按时核酸
终将驱离疫情阴霾
枫染霜
柳如烟
暮然回首
秋天己过半
疫情缓慢消退
生活又复自然
愿新冠早灭
还我锦绣河山

本文审核:王文(西安)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