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帘卷-危机当下美“烧玉米”造“粮荒”缘何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10月5日深夜,参考消息网援引相关国际组织最新消息,正当东欧地域危机日益加深、战局错纵复杂;加上诡异离奇的北溪海底输欧管道接连爆炸,引发国际能源价 格再度暴胀,美国军工复合体和美国能源赚得盆满钵满;而美国在欧洲的盟国正在缺油亏钱、面临寒冬将临的苦熬狱炼之时。近日,国际组织再发警告,全球粮食危机,仍在加剧。
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消息,由该组织划定的全球48个受粮食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大多数。在非洲,有超过3亿的民众正在面临饥饿。不过,就在非洲粮食告急之时,世界玉米产量最多的美国,却正在把玉米——这种非洲人急需的主粮作物大量“烧”掉。光是去年,美国“烧”掉的玉米就超过1亿吨。
而“烧玉米”背后,是美国难解的另一场危机,高油价。今年8月,美国汽油指数较同期上涨了25.6%,继续助推美国通胀在40年来最高水平——8~9%上居高不下。
所谓“烧玉米”,就是为了生产成本相对便宜的乙醇,添加到汽油中,降低国内高企的汽油价 格。资料显示,今年6月1日至9月15日,美国的加油站已经在销 售一种含15%乙醇的汽油混合物,美国“烧玉米”的市场需求再度受到刺激。
然而,在世人还吃不饱的情况下,美国却把用来吃的玉米“烧”掉,用加剧粮食危机去解决能源危机,美国的方法真的奏效吗?
混合15%乙醇的汽油,专业说法叫E15汽油。美国开始**这种汽油,还要从拜登今年4月份的一次行程说起。今年4月12日,拜登去了艾奥瓦州的一家乙醇生产厂参观。
很快,美国环境保护署就宣布,将在夏季临时允许E15汽油的销 售。这样,就能利用产量充足的玉米加工成乙醇,加入汽油中混合使用,降低成本,来平抑油价,帮美国人节省开支。
看起来,这是个“完美”方案。然而,白宫内部的高级幕僚却被曝对此举深感无奈。到底是良方,还是无奈之举?可以具体算算账。
与使用100%汽油相比,添加15%乙醇的车辆,每加仑行驶里程通常会减少4%到5%,而乙醇汽油对汽车的高腐蚀性,也使美国消费者望而却步。
因此,美国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并不看好乙醇汽油的市场,一直对于在汽油中添加乙醇的要求非常抵触,并屡屡向拜登政府施压阻挠。
不过,即便这些石油公司乐意生产E15汽油,就能降低油价了吗?按照白宫的说法,每加仑E15汽油可以替一个美国家庭节省10美分。如果按照今年美国汽油价 格峰值的每加仑5.02美元来计算,10美分,也仅在汽油价 格上降低了2%。显然,这一点降价的惠及面又非常狭窄。
目前,美国能供 应E15汽油的加油站仅占1.5%。由于基础设施极度缺乏,E15汽油很难在短时间内扩大终端规模,产生显著的替代效果。不管怎么看,通过“烧玉米”来平抑油价,似乎都是一个鸡肋的选择,但美国刚刚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却依然给了乙醇生产大量的激励政策,颇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架势。
事实上,一遇到能源危机,美国就想到“烧玉米”,这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时。国际原油价格受到第四次中东战争影响,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当时的美国还没有进行页岩革命,国内石油产量有限,大量依赖进口,国际油价的上涨毫无缓冲地直接冲击美国国内,让美国感受到能源外部依赖的痛感,加大能源自主性迫在眉睫。
就在这时,美国政府收到了粮食巨头ADM公司提供的一份“完美方案”——通过在石油中添加乙醇,来减少石油的需求量,从而减少对外国的能源依赖。
奇怪,一个卖粮食的企业,怎么突然替美国政府操心起了能源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跟ADM公司当时面临的经营压力有关。
70年代的能源危机期间,美国用了大量粮食换取低价石油,导致缺粮的恐慌在国内蔓延。美国政府便推动立法,刺激农产品扩产。美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也开始迅速扩大。
然而,玉米扩产,对于ADM公司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更多的玉米可卖,但产量过多,卖不上价,利 润空间实则是遭到了压缩。
为了提高利润率,ADM公司还在用玉米生产一种添加到汽水中的糖浆,并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糖浆的价 格,季节性变化很大。一到冬天,汽水销 售放缓,糖浆滞销,ADM公司的营收压力巨大。为了节省成本,这种糖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品——乙醇,成了ADM公司新的“财富密码”。
很快,迫切为乙醇寻找销路的ADM公司,把目光投向了急于寻求替代能源的美国政府。要让乙醇真正成为解决美国能源依赖问题的“完美”选择,ADM公司还下了不少“功夫”。
政策的风向标作用是最好的背书。于是,暗地里,巨额的政治献金被送到了美国白宫、农业部和国会的每一位关键决策者手中。
其中一位号称“乙醇议员”的美国参议员罗伯特·多尔,与ADM公司联合,从1978年开始,推动了十几项促进乙醇的生产和税收减免的法案。
而根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编制的文件,在1987-88年的选举中,ADM公司的捐款清单更是长达七页。ADM公司后来还成了老布什总统竞选连任的最大资金来源。
贿赂政府的一番运作下,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共为混合乙醇的汽油提供了超过46亿美元的免税额,而美国75%的乙醇都是由ADM公司生产的。
1989年,用于加工乙醇的玉米需求量不断增长,使美国玉米价 格每蒲式耳上涨了15至20美分。但这恰恰就是ADM公司和美国政客所乐见的结果。
对美国政客来说,对乙醇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自己的命运——选举的票源与金主。
对于ADM公司而言,有了乙醇这柄杠杆,就相当于在玉米的工业用途和食用之间制造了天然的需求竞争,从而能够始终掌握对玉米价 格的控制。就这样,玉米乙醇,靠着美国政府的大量补贴,逐渐发展壮大。
这样,来看如今,美国白宫政府与玉米加工企业联手“烧玉米”,以“粮荒”辅助“油荒”,各取所需,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笔者认为,在东欧危机、世界尤其是美欧西方能源危机、通胀危机的当下,美国政府再造一个世界粮食危机,让“烧玉米”的粮商和乙醇企业获得巨额利润,美国政客收割了更多的选票和捐 款。至于东欧战火死人、欧洲盟国破财严寒冻死人、亚非拉穷国“粮荒”饿死人。世界霸凌美国是不会有任何怜悯的!这就是当今世界混乱的“王道”!警惕啊,善良的当今世人!特赋《珠帘卷》为评为观。
珠帘卷,
拱东欧。
军工暴利原油。
盅血狂欢凌霸,
盟军埋单愁。
调玩制醇勾当,
焚烧玉米稀稠。
粮缺敛财新路,
饥饿饿,
赚悠悠。
——2022年10月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