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9月25日)下午14点,很荣幸应邀参加区作协会员刘祥琪老师在七闲书画院的新书《老街上的秦佳媚》读书分享会。参会人员有南岸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杨金帮、副主席陈猷华、曾绍仑、林克于和潘传学、王明学、张纯模,王兴孝、潘云国等20多位市、区作家。渝中区作协副主席樊家勤,七闲书画院院长杨贵明和重庆知青公会副会长姚家荣等也应邀出席。作协秘书长周永素和作家王明学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与会的领导和老师大多与父亲同时代,我作为晚辈又是新人,颇觉压力。好在老师们待人亲切和蔼,也很可爱,渐渐让我恢复了平静。负责拍照的张秀良老师和刘祥琪老师,给我安排了一项用普通话即兴读书环节,大致意思是为了活跃气氛。我答应了,这样的锻炼也是对自己的挑战。

接过书,快速浏览了一遍。《老街上的秦佳媚》是刘祥琪老师花了7年多的时间,呕心创作的一部25万余字,充满悲情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文中以秦佳媚和沈鸿两人的爱情为主线,以抗战时期到全国解放直至改革开放近70年为历史背境,讲述他俩尽心竭立投入反法西斯的斗争和他俩的坎坷人生。文中秦、沈和韩三个家庭,在不同历史时期三代人的经历,与他们的生活状态、国家政治息息相关。表达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人性之美。
作家潘传学读后感悟,主人公秦佳媚坚持信念,坚守爱情,坚信党的政策,在困难面前不服输的态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作家、诗人王兴孝哽咽发言,他说自己经历过那个时代,对故事里的事实描述很触动,故事情节悬念迭生,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一个葫芦串着一个葫芦,让他不忍罢手也为书中呈现人性闪光点击掌叫好。
作家曾绍仑读后总结了三点感受:一、小说注入了川东民俗风情和人文元素,展现了当年老街街的痛苦经历及纯朴的民俗;二、小说以秦佳媚与沈鸿爱情为主线,描述他们的命运,反咉了秦、沈和韩三个家庭的生活充满了曲折;三、语言风格具有较强的重庆地域特色,引用民歌、民谣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观赏性。

作家王明学和周永素也分别以《用歌作载体、铺垫和串连开展故事情节》和《浅议老街上的秦佳媚书中的共产党员形象》从写作特色上进行了评述。
分享会上17位作家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出发,用不同视角、不同层面,针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和人物的时代精神撰文都做了详尽的评述。会末,作协杨主席做了会议总结讲话。他说:“多年来,南岸作协会员在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上,是有成绩有影响的。有一批实力作者,刘祥祺当之无愧名列其中。这次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老街上的秦佳媚》就是一部上乘之作。小说有地域特色,有历史厚度,有生活积淀,有典型形象,有精彩情节的佳作。相信这部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今后会在巴山渝水之间永葆影响。最后主席希望区作协在宣传部区文联的指导下,一直大力抓好南岸作者的文学创作活动,从各方面包括政治与组织与经济上,尽力支持我们的作者,写出正能量,写出家国情怀,写出时代旋律。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比学赶帮,多出好作品,不负新时代!”

我激动的捧着刘老师赠送的书,用心的读了一段,表示待阅读完全书也写一篇读后感,以酬老师赠书之情。
书法爱好者鞠庆生先生撰文介绍刘祥琪老师的创作经历,并以“为情为梦,笔耕春秋”墨宝相赠,表示对作者的敬佩和赞美。

文末以青蔓老师的一首词《鹧鸪天》结束此次刘祥琪老师《老街上的秦佳媚》小说分享会结尾。
多少悲哀忆里存。些些点点透酸辛。刘兄浓墨写佳话,文友书评赋义真。
//
守寂寞,度清贫。媚心独有那一人。若将此本传佳媚,定会天堂含笑吟。

资料提供:刘祥琪
图片拍摄:张秀良
作者:陈金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