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
乡土变迁中那一抹善良微光
文/王大珂
(原创 宜阳文学
2022-09-20 发表于河南)

近日,电影《隐入尘烟》正在荧幕上热播,该剧是关于濒临被遗忘、被漠视的边缘人的故事,讲述了在西北一对农村夫妇艰辛而温馨的一段生命旅程,影片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女主人公曹贵英是个胆小的女人,除了无法生育之外,跛足和尿失禁几乎将她的生活推入一片黑暗,男主人公马有铁是个不知疲倦、沉默寡言的男人,专注于清贫简单的农村生活。贵英经哥哥嫂子的“安排”被介绍给邻村的大龄单身汉马有铁,就这样两个孤独的人,被家人强行撮合到包办婚姻中。影片中当贵英和马有铁拍结婚照时,贵英也有着令人惊异的自尊,她那貌似倔强而又不知所措的表情,牢牢锁住了我们的心。
婚后他们最初的日子自然非常尴尬,男人劳动,女人跟随,但随着时间的默默流逝,两人之间滋生的微妙好感便再也骗不过任何人的眼睛。马有铁在遇到贵英之后,他并不嫌弃贵英身体的残疾,反而更加勤奋种地,甚至还养了一窝小鸡,想攒钱给贵英治病,他还给贵英买衣服,承诺要给她买电视,因为她爱看;在写满辛酸的清苦日子里,马有铁和贵英相互取暖,他在她的手背上留下印痕;她怀揣一瓶热水,在他归家的路口等到被黑暗和寒冷吞噬,如此低调而蚀骨的浪漫从不需要千言万语。他们从相遇到相知,相互救赎,相濡以沫,从无到有,让我们看到了人骨子里其实是有一种奋斗精神的。
影片中让我最气愤的就是,村里收粮的老板得了怪病,需要大量输血,但是全村只有马有铁是“熊猫血型”,贵英本不想马有铁去输血,但收粮老板欠着村民们粮钱地租,他若不救,村民们的钱就更没希望,善良的他开始给老板无偿献血。祸不单行,村子里开始有偿拆除空屋,马有铁和贵英也即将无家可归,他们决定自己做土坯,盖房子,眼看土坯已经快完工了,夜半闪电惊雷,下起了大雨,他们不顾一切地抢收土坯,蒙在土坯上的塑料布屡屡被风吹走,地面滑得彼此搀扶也站不起来,他们笑了又哭,哭了又笑。他们没有多的欲望,只想通过双手创造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而爱,是这生活的支撑。
最后,他们经过努力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有铁贴上结婚时候别人送的双喜贴花,期盼日子好起来,生活的一点一滴贵英都看在眼里,渐渐对这个安排的丈夫产生了依恋和信赖。尽管她体弱多病,并不能帮马有铁干多少活,甚至还因此偶尔被他责骂,但是婚后的生活是她一生中鲜少享受的平静。小两口好不容易建了房子,养了小猪,搭了燕窝,种了庄稼,眼看这光景是往好里走,可是贵英死在了给有铁送鸡蛋和馍馍的路上,死在了苞谷成熟的秋天,让马有铁一下子精神崩塌了!贵英走后,有铁换完了两袋土豆,换完了春天欠下的十个鸡蛋,还完了一千七百五十块钱,放生了给自己干一辈子的驴,跪在床上看着贵英的画像,喝了农药,农药有些苦,用桂英的鸡蛋压一压,躺在床上把玩着贵英亲手编织的驴,死在了他和桂英刚盖好的新房子里,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尝到鸡蛋的味道。
两个苦命人互相珍视,他们把希望种在土里,用繁重的血汗和困苦来浇灌,最弱的人承受更深重的生离死别。本就没有什么开始与结束,正如他跟贵英在地里所说:“这双脚也不知道能走到哪里,原本的根,早已辨别不清,而未来又不知在哪”。与其同别人一样,被裹挟进时代的洪流里一去不复返,不如把握住自己的两亩三分地,守护好那份生命独有的尊严与倔强。同时,通过贵英的视角,让我们发现其实马有铁是一个闪着光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仁慈,他字字句句那么朴实且笨拙,却又这么真谛而直达人心。电影让我们经由屏幕,看见那些‘不可见的人’。还记得马有铁在贵英手上种的谷子花吗?他说下辈子他可以寻着这个找到她!或许他们之间从相守之中就产生了爱情吧!影片看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唐书房的一句话,“努力,是为了将来有的选”,也更加理解了,到底什么是家。
平凡和苦难才是现实生活的主旋律,倒尽了人性的恶也尽显了人性的善,前行的路上是希望和精神的寄托在指引着我们。生活不需要轰轰烈烈,全剧未说一句爱,可生活中处处皆是爱,全剧未提一句苦,可生活处处皆是苦难。真的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命运专厄苦命人,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也流向不缺爱的人,苦都留给能吃苦的人,真实的让人落泪,来于尘土,归于尘土,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看,看似简单的故事,却隐含了现实的无奈与平凡,这大概就是现实的本质吧。
你我皆凡人,烟雨映平生,苦乐常相伴,四季咸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