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下午,酷暑暂退、开学在即,应部分文友要求,县作协及时与有关单位沟通,组织了一次文旅采风活动,旨在了解县域文化、感悟乡村振兴、丰富创作素材、笔赞大美新蔡。参与20余人,依次参观了即将挂牌的新蔡问津博物馆(创办人:李文明,位于今是街道平铺村委)、练村镇大庄村委花溪古寨古床博物馆(李文明先生提供展品)、党员政治生活馆、乡风民俗馆,听取了李文明先生、王乾坤书记的精彩讲解,一致反映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一、谢石华对联二副
赠问津博物馆主李文明先生
半世收藏成伟业
一生心血付文明
赠大庄村党支部王乾坤书记
庄小乾坤大,
风高日月长。

二、宋娜娜五绝一首
游花溪古寨
花溪古寨游,
赏物人惊赞。
蔡史韵千秋,
文明恒灿烂。

三、张冠荣七绝三首
参观平铺问津博物馆
坛坛罐罐话文明,
绣剑铁镞定太平。
文物发声激后辈,
弘扬传统续光荣。
参观大庄党员政治生活馆
不忘初心谋民富,
我心向党布新风。
学习党史促发奋,
戮力同心图振兴。
红色基因召后昆,
后昆续写崭新文。
春风拂美乡村镇,
万里神州共打拼。

四、时伟华七绝二首游博物馆有感
家乡吕蔡风光美,
史韵丰盈醉煞人。
有幸畅游文博馆,
寻根溯祖认吾身。
题问津博物馆主李文明
李氏文明盖世雄,
收藏宝物古今丰。
家资耗尽心操碎,
吕蔡人民铭德功。

五、张灯七绝三首题问津博物馆主李文明(二首)
蔡州历史有文明,
脉络清晰聚展厅。
洪汝长河流不语,
浪声已颂万年功。
家资倾费苦经营,
白首操劳度半生。
存古留今心血尽,
蔡州莫忘李文明!
咏大庄花溪古寨(新韵)
水绕溪缠锁鸟鸣,
大庄颇具古时风。
带头致富寻新路,
树绿天蓝日更红。

六、王好七绝三首
花溪古寨
花溪古寨是吾乡,
四季花开染水香。
更有村庄床展馆,
千年文化榻中藏。
赞大庄支书王乾坤
花溪古寨有乾坤,
致富脱贫领路人。
百计千方谋富路,
初心不忘为人民。
问津博物馆有赋
初识馆主正中年,
今日霜濡两鬓斑。
半世收藏心血注,
问津博物远名传。

七、散文《一只青釉荷花罐》/文:王柳茵

一只青釉荷花罐朴实无华的它,静静地呆在博物馆的一角,不打眼,不张扬,几乎不被人注意到。它的颜色接近于泥土,它的造型也没有什么特别,怎么看,都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罐子。经过它的人来来去去,没有人肯为它停留。博物馆里的藏品太丰富了,精致的象牙雕盒,遥远的鹿角化石,战国时代出土的钱币,元代精美的青花瓷,价值不菲的伙伴们常常让它卑微到尘土里。它的旁边写了一行字:青釉荷叶边盖罐。短短七个字,概括了它的全部。短短七个字,又怎能概括了它的全部?与质地细腻、玲珑剔透的玉相比,它太平凡了。它来自大地,一抔土和成一团泥,塑造了它的筋骨。圆底,凸肚,小口,和其他的罐子没有什么不同。而玉是上天的恩赐,是经过几千万年地质变化和地火的煅烧,才完成了蜕变。只有那些王公贵族才有配玉的资格。它生而平凡,怎敢奢望去攀附那华美的衣角、高大的殿堂呢?与体型巨大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比起来,它太普通了。虽然同样来自大地母亲,而它的前身只是一抔土。那些熠熠闪光的矿石,躲不过人们的慧眼。成千上万的奴隶,开采,冶炼,制模,浇铸,每一道工序都是宏大威武的场面。礼乐齐鸣,祭品丰盛,只有无所不能的上天和尊贵无比的王,才配得上鼎的庄严。而它,只是一只罐子,怎敢去妄想,这虔诚祭礼带来的荣光呢?可它,似乎又不仅是一只普通的罐子。她的身上,装饰着粼粼的花边,像夏天刚刚抽绽的荷叶,又像少女翻飞的裙角。这精致的微卷的花边,为它增添了不可言说的美感。在它还是一抔土和一团泥的时候,是谁的手,塑造了它的全部呢?是一名可爱灵动的少女吗?初夏时节的荷塘边,少女纤细的手指反复搓揉着一团泥。炎炎夏日快到了,她想为辛苦劳作的阿妈,做一只蓄水的罐子。罐子做好了,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好呢?她清澈的眼眸落在荷塘边,那里微卷的荷叶随风摆动,荡漾起一阵阵绿波。有了,就在这只罐子上添上荷叶边的花纹吧!让它带着清冽甘甜的泉水,为阿妈滋润心田,赶走疲惫。是一名饱经风霜的老者吗?他本是生活在南边部落的一名陶工,不幸在战乱中做了俘虏。来到这里,依然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他的手,粗糙,干裂,像一段干枯的树木。他的眼睛渐渐浑浊,无神。可是他依然记得,家乡的夏天荷叶田田,他的意中人荷塘泛舟,留下一串长长的歌声和翻飞的裙角。无休止的思念,就像这铺天盖地的荷叶一样。就把思念刻在罐子上吧!那年的夏天,看一眼已是千年,只怕年华老去,终生都无法相见。让罐子里盛满思念的酒,在回忆里越窖越甜。从一团泥到一只罐,也许只有几分钟,几个小时,可是它承载了制陶人的一段心事,一怀情思。成型,上釉,煅烧,起炉,它完成了质的飞跃。它不再是被踩在脚下的泥土,而成了一只青釉荷叶边盖罐。她散发着温润的光芒,像雨后的天青色,像少女莹白又细腻的面庞。可是,后来的它,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它辗转于谁人之手?为什么被埋于地下?又如何被发掘,重见天日?我无法探究,只知道此刻,我与它,在博物馆里遇见。我的目光久久不肯游移,它的青釉早已剥离,和其他的陶罐相差无几。可是那优雅的造型,依然能穿越千年的风云,震撼着我的心灵。一只罐子被保存了下来,青釉的色彩被时间抹去。也许是当时的技术不够成熟,也许人们从未停止过探寻。它或许并不知道,后来的后来,中国开启了两千多年缤纷多彩、纷繁多样的瓷器时代。中国的瓷器远销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时间,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冲刷记忆,也沉淀记忆。我们都应该,在时间的长河里流下些什么。一如我今天的遇见——这只青釉荷叶边盖罐。大庄博物馆,隐居乡村的一颗明珠偶尔听身边的朋友谈起,在我们新蔡县,有酷爱收藏的名家和丰富的藏品。今日,我有幸参加新蔡县作家协会举行的活动,去练村镇参观大庄博物馆。汽车在笔直的乡村公路上行驶,映入眼帘的是路边葱茏的树木,树下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远处田野里,玉米,大豆,芝麻在清凉的秋风里婆娑起舞。季节的轮回,催促着它们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归期。近了,更近了,汽车在几次转弯之后,驶向了目的地,大庄村委。一条小河潺潺的流向远方,两岸垂柳依依,农家院漂亮的两层小楼错落有致。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赫然写着——桃花岛。看惯了城市的高楼林立和车水马龙,来到这里,心情一下子就融进了田园的静谧。大庄博物馆是一座中式建筑,灰砖灰瓦,古朴典雅,占地十余亩,座落在四面环水的小岛之上,只有一座吊桥通向里面。村委支书王乾坤,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他热情,周到。在简短的欢迎致词之后,他便带我们参观博物馆,同时兼任我们的导游和解说员。博物馆里藏品丰富,分门别类展出了各个时代的钱币、陶器、瓷器,还有古代的化石、武器等。从战国时代的刀币,蚁鼻钱,到唐宋的圆形方孔钱,虽然锈迹斑斑,可是它经受了岁月的洗礼,沾染了时代的风尘,也记录了古代钱币和经济生活的变迁。出土的陶器中,曾经的彩色花纹,经过时间的洗礼,黯淡了许多。它们凝神伫立,在透明的玻璃橱窗中,无声的诉说着前世今生。博物馆还展出了不同时代的瓷器,由于审美的变化,瓷器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花纹。但每一件文物,都是工匠们潜心创造的杰作,也见证了收藏者的品味。博物馆里,最令人称奇的,是收藏的古床,不但数量可观,而且造型精美。床,作为人们重要的生活用品,还被能工巧匠们赋予了艺术的审美价值。他们不但巧妙设计了不同季节的通风窗口,还将木刻作为装饰,打造了一张张绝美的家具。官床高贵大气,木雕的蟠龙威武有力,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婚床别致典雅,梅兰竹菊,莲年有鱼,栩栩如生的木雕,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最妙的是一张婚床,床檐花鸟环绕,檐前还悬挂精致小巧的木飞翅,飞翅还能一张一合的扑闪。工匠们的独具匠心和精湛的手艺可见一斑。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床的主人早已不知去向,留下来的床,不再是一件普通生活物品,而是成了极为珍贵的文物。在这精美的文物背后,凝聚着中国工匠的智慧和创造,中国人的品味和追求。博物馆里,还特意设置了古床宾馆。如果你流连这里曲径通幽的小桥流水,流连这里田园般的盎然诗意,那么留下来吧!来亲自体验古床的魅力,体验那华美非凡的艺术,体验古代木工的科技。大庄村委支书王乾坤,一边引导大家参观,一边讲述博物馆创建过程。在他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以前的这里地处偏僻,交通落后。在党的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中,这里不但修了路,架了桥,改善了人居环境,还建成了博物馆,打造了美丽乡村。每年端午节,这里还举行了赛龙舟活动。一些省市领导来参观之后,都觉得惊讶,一个乡村,居然还隐藏着这么一座博物馆。未来,美丽乡村和博物馆的名片,还会吸引更多的游人来参观。据悉,博物馆的藏品,都是新蔡著名收藏家李文明,几十年潜心收藏的精品。他费尽家财,不图回报,现在将全部藏品展览,就是为了让家乡人更好的了解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除了大庄博物馆外,位于新蔡县今是街道平铺路口的问津博物馆,不久也要对外开放。夜幕降临,大庄博物馆像一位沉默的老人,在苍茫暮色中渐渐睡去。他的存在,见证了过去,连接着现在,也开启了未来。在新蔡这片土地上,三四千年前就生活着勤劳淳朴的人民。今天,在乡村振兴的旗帜下,我们还会传递着这种精神,还会用双手,继续创造美好,让脚下的这片热土,永远焕发着勃勃生机。八、梁玉兰随笔一篇采风随想一、李先生展馆 在这个秋意乍起的午后, 我带着满满的期许,走进李先生的个人藏品展馆, 当一堆古物呈现在眼前时,震惊之余我不免黯然,因我并不懂怎么去欣赏,而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其外形。此时此境,一下子把自己的浅鄙无知暴露无遗。那三尺讲台,成就了我的小确幸,也限制了我的视野与见的。在狭小的空间里,我如同一只仰望井口的蛙,终是败给了所谓的安逸。人生是什么呢?是一段独自行走的探险,还是亦步亦趋的按部就班?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作出了回答。在与古物的对话中,我们感受的是什么呢?也许是当时的世风人情,也许是华夏灿烂的文明,还有对不同时代人生际遇的思索。李文明前辈,用数以千计的藏品,诠释了执着与坚守的意义一一把心放在哪儿,哪里就会开出花儿。当人们不再满足于汲汲营营时,生命的注解便有了风格迥异的模版。有人爱鸟,有人喜花;有人乐山好水,有人痴迷书画;文人诗词曲赋,武者刀枪剑戟。白日有长袖善舞,夜晚有灯红酒绿。更有生于流量,死于流量的网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芸芸众生,都在寻一处可以寄放身心的“桃花源”,把生活中的种种愁苦和不堪隔绝于外。于是乎,抬头俯首皆是明月清风、阳春白雪。谈笑风生,畅快淋漓,谁还在意来往是鸿儒或白丁?我们都是自己的王!这是生命最原始的渴望:把生活交给生活,把爱还给爱。大道至简,纷繁何由?纵有广厦千间唯一榻可安眠,纵有良田千顷也只是一日三餐!我们所谓的拥有,可曾真正属于过自己?!究其实不过是一场相遇,一段伴随而已。若有幸得遇知音,所见即所爱,执此一生,岂不快哉!“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此行,不管坎坷或平坦,只要有所皈依,便不惧岁月短长。点亮一盏心灯,一路向前,你会听到生命的浅吟低唱……二、初识大庄大庄美名闻之久矣,幸有暇乘车数十公里,一睹姿容,甚喜。 初入,迂回辗转,逼仄狭长,忽见“桃花岛”,天地顿开阔,疑神祗落凡间,乃曲径通幽也。曰:“妙哉!妙哉!”心潮起伏,感叹不已。遂驻足凝神四望,“大庄博物馆”赫然在目,遗世而立!犹抱琵琶,不见真面。迫不及待,欣然而入。馆内藏品众多,目不暇接:陶瓷器物、古币、化石、雕花古榻,方寸之内,乾坤暗藏。中华文化可见一斑。环馆皆水,荷叶盈绿,飞鸟鸣翠,红果满地,奇树穿墙,分合有致。天地造物,匠心独运,启迪后人。 以一己之力,倾廿余岁月,集先人技艺智慧于一隅,方圆百里尽闻。蔡州有幸,吾辈楷模。此李文明是也!今观大庄,风景秀美,生机勃发。古物新貌,文明传承,志趣所至,洪汝流芳!暮色四合,斜晖脉脉。行远思悠,兴致高昂。诗以记之,或可自赏。 花溪古寨美名传,疑是仙人落凡间。 碧水流香浸古韵,芳草含笑谱新篇。
未来。在新蔡这片土地上,三四千年前就生活着勤劳淳朴的人民。今天,在乡村振兴的旗帜下,我们还会传递着这种精神,还会用双手,继续创造美好,让脚下的这片热土,永远焕发着勃勃生机。

八、梁玉兰随笔采风随想
一、李先生展馆 在这个秋意乍起的午后, 我带着满满的期许,走进李先生的个人藏品展馆, 当一堆古物呈现在眼前时,震惊之余我不免黯然,因我并不懂怎么去欣赏,而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其外形。此时此境,一下子把自己的浅鄙无知暴露无遗。那三尺讲台,成就了我的小确幸,也限制了我的视野与见的。在狭小的空间里,我如同一只仰望井口的蛙,终是败给了所谓的安逸。人生是什么呢?是一段独自行走的探险,还是亦步亦趋的按部就班?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作出了回答。在与古物的对话中,我们感受的是什么呢?也许是当时的世风人情,也许是华夏灿烂的文明,还有对不同时代人生际遇的思索。李文明前辈,用数以千计的藏品,诠释了执着与坚守的意义一一把心放在哪儿,哪里就会开出花儿。当人们不再满足于汲汲营营时,生命的注解便有了风格迥异的模版。有人爱鸟,有人喜花;有人乐山好水,有人痴迷书画;文人诗词曲赋,武者刀枪剑戟。白日有长袖善舞,夜晚有灯红酒绿。更有生于流量,死于流量的网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芸芸众生,都在寻一处可以寄放身心的“桃花源”,把生活中的种种愁苦和不堪隔绝于外。于是乎,抬头俯首皆是明月清风、阳春白雪。谈笑风生,畅快淋漓,谁还在意来往是鸿儒或白丁?我们都是自己的王!这是生命最原始的渴望:把生活交给生活,把爱还给爱。大道至简,纷繁何由?纵有广厦千间唯一榻可安眠,纵有良田千顷也只是一日三餐!我们所谓的拥有,可曾真正属于过自己?!究其实不过是一场相遇,一段伴随而已。若有幸得遇知音,所见即所爱,执此一生,岂不快哉!“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此行,不管坎坷或平坦,只要有所皈依,便不惧岁月短长。点亮一盏心灯,一路向前,你会听到生命的浅吟低唱……
二、初识大庄大庄美名闻之久矣,幸有暇乘车数十公里,一睹姿容,甚喜。 初入,迂回辗转,逼仄狭长,忽见“桃花岛”,天地顿开阔,疑神祗落凡间,乃曲径通幽也。曰:“妙哉!妙哉!”心潮起伏,感叹不已。遂驻足凝神四望,“大庄博物馆”赫然在目,遗世而立!犹抱琵琶,不见真面。迫不及待,欣然而入。馆内藏品众多,目不暇接:陶瓷器物、古币、化石、雕花古榻,方寸之内,乾坤暗藏。中华文化可见一斑。环馆皆水,荷叶盈绿,飞鸟鸣翠,红果满地,奇树穿墙,分合有致。天地造物,匠心独运,启迪后人。 以一己之力,倾廿余岁月,集先人技艺智慧于一隅,方圆百里尽闻。蔡州有幸,吾辈楷模。此李文明是也!今观大庄,风景秀美,生机勃发。古物新貌,文明传承,志趣所至,洪汝流芳!暮色四合,斜晖脉脉。行远思悠,兴致高昂。诗以记之,或可自赏。 花溪古寨美名传,疑是仙人落凡间。 碧水流香浸古韵,芳草含笑谱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