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里的山
袁双林 (湖南)
偶有沧桑的广告牌
山外浮华的末梢
被章鱼触角般的路
甩进遥远大山的树间岩旁
wi—fai跨越不了这里的时空
千年的竹背篓丈量不完它的高度
烟袋锅燃短一个个漫长寂寥的夜晚
漏网的土公鸡不变的调子
叫骂总是在山里偷工减料的日头
长满老茧的双手
撕开一页又一页黎明
千载悠悠的白云
抹不去大山里炊烟的岁月
水与岩 柔情与伟岸
山里的山之永恒
钢筋与水泥 峡谷与喧嚣
山外的尘世如走马的灯
恰如手机两端对话的人
可曾闪过端详对方真模样的念头
注:刊登在2021年02期《青年文学家》。CN23—1094/I

潇湘诗人:袁双林,笔名霜叶红,高级教师,湖南石门人。《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长沙分会副主席兼培训部长。作品见《青年文学家》《神州文学》《心潮诗词》《河南科技报》《中国新诗百年精选》《2019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选》《当代先锋文学》《当代常德诗词选》《武陵红叶》等。《恶魔总是醒着》获第六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2021年度《青年文学家》“优秀作家”。

简评:
文/梦萱(湖南)
山里青山重,云深不知处。小径缚青螺,恰如章鱼须。诗的描述有质感,生动形象。
这首诗读来不轻松,心里有隐隐的痛,如雨后的云岚飘浮着湿漉漉的忧伤,山里人不变的日子,抹不去孤寂岁月的痕迹。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满老茧的手总在土里刨食,公鸡数着日头打鸣,烟锅燃短慢慢长夜。
而看似低沉的情绪表达,实则暗含着褒扬的态度,山外的信号抵达不了山的高度,山外的浮华也就影响不了山里的宁静和纯净,山还是那样挺立,那样坚守,水还是那样秀美,那样柔情。山水的永恒与尘世走马灯似的变化不定鲜明对比,诗的张力已经形成。
这首诗最大的亮点是,一系列具有撕裂感和痛感的动词运用得大胆泼辣,似声声呐喊震耳发聩,如:甩进、跨越、丈量、燃短、漏网、叫骂、长满、撕开、抹不开。
正常情况下,电话两端的人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会没有去端详对方模样的念头呢?事实上,大山外面的人牵挂大山里的人,大山里的家,大山里的风景,人们一有时间一有机会,就去亲近大山,或为风景,为揽胜,或为乡愁,为责任,这已经成为了现在的人文景观。我以为诗的末尾太萎靡,该扬起来,荡开去。

点评老师简介:
潇湘诗人:龙小英,笔名:梦萱,网名:梦萱◎映岍,湖南邵阳人,退休教师。《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常务副主席。中国楹联协会、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学会、望城诗协、洞口作协等会员,《望城诗词》编委,湖南老干诗协《诗词论坛》副主编,湖南诗协红星诗会编委,野草诗社三院秘书长兼编辑。作品见《诗刊》《青年文学家》《湖南诗词》《党建网》《光明网》《学习强国微信平台》等,多次获奖。

《潇湘诗苑》都市头条栏目组:
主编:周丹
编委:(排名不分先后)
姚先辉 余晓琼 陈细彬 孙献文 李明 张政健 谭金虎 汤丽霞 龙小英 刘海明
点评老师:龙小英 刘海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