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那年,我家装上“顺风耳”
杨进文(苗族)
据资料显示,世界上最早的电话诞生于1876年。当时它的发明者贝尔通过这个东西将隔着几间屋子的助手叫到了自己的身边:“沃森先生,过来,我等你!”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的电话机。众所周知,电话能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解放初期,人们都向往能过上“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现代化生活。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1999年秋天,我家安装上“顺风耳”——有线电话。电话号码是0739—7425119。于是,我家成为湘桂边界苗山里众多的住宅电话拥有者之一。前几年已被淘汰停机,便成了家里的“古董”。

时隔23年,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安装电话机的那天,举家老少异常激动,高兴得合不拢嘴。高兴过后,年过花甲的老母亲望着那带液晶显示的按键式电话机,拍着站在她身旁的孙女、孙子的肩膀说:“沙妹子、欢伢子呀!你俩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将来考上了大学,哪怕是远在天边,只要是拨通家中的电话号码,都能‘喊’得我应啰!”瞧着母亲那似醉非醉的神态,我与妻子都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了。

望着那精制、漂亮的电话机,我不禁想起一件心情沉重的往事:那是1975年秋天,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公安局西岩区派出所从事公安工作的父亲,被借调到邵阳地区收容所后,离家远了许多。
一次,父亲回家探亲返回单位不几天,有“好心人”向我母亲悄悄地透露,说是我父亲离家去邻县武冈乘车的那天,在路过一个叫“长漕里”的地方,有人“亲眼”见到我父亲被坏人打伤,甚至连腰间那支“短火”(手枪)也被抢夺走了……
无独有偶,这些流言在寨子里一传十,十传百。听罢碎语,我与母亲心急如焚,又不知如何是好,中午时分,与母亲顾不上吃饭,顶着“秋老虎”发疯的烈日,火速跑到离家3公里远的花桥人民公社去打电话,想得出个“实情”。谁知,那部带手摇把式的黑色电话机出了故障,电话打不通,犹如一砣“死铁”。母亲只得摇头,望“机”兴叹!
当时我和母亲好似热锅上的蚂蚁,心里就更加焦急了,为了探个虚实,辨个真伪,我们娘俩又马不停蹄地经邓元泰、过天心桥、跨山岚铺、入旱西门,步行15公里来到武冈县宣风楼旁边的公安局所在地,找到与我爸一同被借到收容所的庾昌华叔叔。当母亲风急火燎地问起我父亲的“遭遇”时,庾叔叔一听,哈哈大笑,一边打着手势连忙否定“没有此事!没有此事……”,一边领着我们到办公室里,用手麻利地摇通父亲那头的电话。
那端熟悉的声音向母亲报来了“一切平安”。一场虚惊过后,我才感觉出肚子饿,脚腿酸。同时对自家住处颇有微词,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而带来许多麻烦。从此,我就一直企盼着家里能装上电话机——也就是传说中的“顺风耳”。
“嘟、嘟、嘟嘟!”妻子马上提起两头微翘的话筒。“你家里的电话号码……”“对呀!”妻子爽快应着。原来是安装后回到电信局的师傅在试机。
从那时开始,电话机通了,奔向小康生活的致富路也通了。而如今,我们苗乡人的生活发生的变化太多太多,电话机也被智能手机淘汰了,但回想起当年其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又是那么的令人激动!(2022.8.31)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杨进文作品-看山员情怀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