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马周
文/丁杰

初见马周,是在群星璀璨的大唐,他以自己独特的光芒闪耀在初唐的天空上。
明君得遇能臣,是江山之幸,社稷之福。当求贤若渴从谏如流的一代明君李世民,遇见了雄才大略恭谨务实的治世能臣马周,君臣和谐同心,畅谈治国安民兴邦之策,为中国历史上那段政通人和,吏治清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之治”夯实并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马周(601年——648年),字宾王,唐初宰相,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前曹村人。少孤贫,勤勉好学,精《诗》《书》,善《春秋》,志向高远,胸怀天下。贞观五年(631年),因代中郎将常何上疏二十条,深得唐太宗赏识,从此常伴太宗左右,太宗对他言无不听,谏无不从,他因着自己的品格与才干,从一介布衣官至宰相,成为太宗喜爱和倚重的大臣。
从一些史料记载可见唐太宗对马周的爱重之深。贞观十二年(638年),李世民曾对众臣说:“我与马周暂不见即思之。”贞观十八年(644年)八月十一日,李世民对群臣说:“马周处事敏捷,性情正直,品评人物,直抒胸臆,朕近来委任他做事,多能称心如意。”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以神笔赐飞白书评马周“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马周晚年患病期间,唐太宗亲自请医调药,命皇太子床前问病,每天向自己汇报马周病情。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病逝,终年四十八岁,太宗厚以国葬,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马周不仅在当世的生前身后都俱得荣宠,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几乎无瑕疵,堪称零差评的一代名相。这固然与他过人的才干有关,更重要的是他有一腔为国为民的赤诚情怀和脚踏实地严谨周密的务实精神。他的奏疏都切中要害,契合情理,从不夸夸虚言。中书侍郎岑文本评价马周的奏疏:“引经据典,以古证今,抓住要领,避开枝蔓,字句精练,条分缕析,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他奏疏的内容大至治国安邦利民之方略,如:劝诫太宗少兴徭役,崇尚节俭,废除世袭,约束藩王,严明赏罚,选贤任能,提拔良吏,重视民心向背,与民休息。小到关乎百姓民生的具体改革举措,如:在街上置鼓代呼以警众,更好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创建“入左出右”的行人出入城秩序,演变成人类交通史上“右侧通行”的交通规则;改革驿站制度,提出“飞驿以达警急”,同时为制约驿马因私滥用,提出把驿马马尾截掉的办法,今日公务用车采用标识化防止公车私用也是运用的这一理念。
据史料记载,马周的诗文等文学作品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惜存世极少,更无墨迹可寻。又或许因他的忠厚务实恭谨低调,在唐太宗手下的诸多重臣中,最有才德的他反而被许多贞观名臣遮去了光芒,甚至被后世逐渐淡忘。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阅帝王将相无数,慧眼如炬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读《新唐书.马周传》时,把马周的奏章与旷世奇才苏轼的谏言进行了比评:“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可见毛泽东对马周的欣赏,也让世人重新仰望马周的精神光芒。
当历史的车轮飞奔到万象更新的二十一世纪,在一个孤灯伴读的午夜,一位马周故里的文化旗手——茌平区前文化局局长仇长义先生,捧读关于马周的古卷,思接千载,穿越悠悠时光,与神交已久的马周彻夜长谈。从此他扛起挖掘马周文化,传承马周精神的大旗,致力于让马周文化为马周故里的新时代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搜寻资料,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寻访,想方设法地酝酿筹谋马周纪念馆的系列建设。
2016年,仇长义局长和马周故里前曹村“两委”成员等一行人,先后奔赴陕西昭陵祭奠马周墓,去湖南湘潭县追寻马周后裔,并为马周后人原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祖父祭奠。历经多方搜寻查证相关资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马周文化展览馆”,成立了马周文化研究会,并修建了马周文化广场。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正当马周文化建设无论从精神思想还是场地展馆都全面展开卓有成效之际,作为茌平区研究马周第一人的仇长义先生不幸英年早逝,失去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文化领头人,常使一路同行者每每追忆都泪满衣襟。但他严谨治学,宽厚仁义,脚踏实地,一心为公的精神也已化成马周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每位知晓他大名的参观者走进马周展馆,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燃起心香一柱,缅怀他为挖掘和传承马周文化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以告慰仇长义先生的是,他费尽心血致力让马周文化服务于新时代经济文化建设的宏图大愿,已在马周故里前曹村结出了令人惊喜的硕果。在前曹村村两委领导班子的领导和马周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引领下,全村人通过自拆自建的艰苦打拼,把前曹村从一个贫穷落后混乱不堪的小村庄建设成聊城市首届“最美乡村”和“全国文明村镇”,现在村固定资产已达两个亿,做到了“家家有门头房、商品房、楼房,户户有存款,过节发福利,春节有分红”,这样的骄人成绩令前曹村声名赫赫,响彻四方。

2022年8月14日上午,我怀着仰慕之情和好奇之心,随同茌平作协的诸位师友走进前曹家苑的党支部,我想在此寻找马周的古贤遗风,也想探求一个答案:传承和弘扬马周文化在前曹村的经济崛起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宽敞明净的办公室里,几十人自然落座在会议桌的两旁,闻名遐迩的马立岭书记就坐在眼前,侃侃而谈着前曹村风雨艰难的过去,硕果累累的现在和未来的宏伟蓝图。清瘦的面容,朴素的衣着,高挑而单薄的身材,温和的谈吐,不时露出的朴实笑容。这位在拆迁和建设中大刀阔斧雷厉风行,锐意改革进取的全村领头人,分明有着一介儒雅书生的模样和气质。我在震撼和感动中精神有些恍惚,思绪很自然地穿越到一千三百多年前,仿佛看到大唐朝堂上那位意气风发纵横捭阖直言上疏的布衣宰相正含笑走来。隔着悠悠时光,两人的风采神韵竟自然地重合在一起。
虽然他们一个高居朝堂,一个领军一村,侃侃而谈的内容不一样,但敢为人先的胆略魄力是相似的。不是吗?马周敢不顾生死犯颜直谏,而马书记敢带领全村人披荆斩棘开创前所未有的建设新农村模式。而他们一心为民勇往直前的赤诚情怀,脚踏实地严谨周密的务实工作精神更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正是挖掘马周文化,传承马周精神,让其为新时代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深刻长远的意义所在。作为马周的后人,作为一名优秀的村干部,马立岭书记自觉继承了马周文化的精髓。在困难面前,他是勇往直前为全村群众排忧解难的推土机;在群众的利益面前,他是事无巨细周密细致地为人民群众刺绣幸福生活的绣花针。
有人说,“宁领三军,不领一村”,可见管理好一个村庄的艰辛不易。各家各户所需不同,众口难调,一个不如意,就会市长热线打个不停,让村两委全局工作陷入被动。大大小小的矛盾,盘根错节,处理不称心,就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对村干部怀恨在心。马书记接到手的是一盘散沙又各自拉帮结派的烂摊子,工作中事事都有人作梗,处处举步维艰。更有甚者,有人以烧车,烧房,殴打等危及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暴力方式相威胁,至于村干部挨骂更是家常便饭。马书记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以自身的胆略,智慧和魄力,以一心让全村过上好日子的雄心和热忱,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咽下委屈,喂大格局,挨家挨户走访交流,对大矛盾大事化小,对小矛盾快刀斩乱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全村老少爷们同心同德,劲往一处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像一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推土机一样,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成功并理想地完成了前曹村的拆迁和建设目标,让全村家家户户都住进一个整洁优美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文明村典范。

现在走进前曹家苑,随便问个人提起马书记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这里的居民都为住在前曹家苑而倍感踏实和心安。因为在马书记心中,群众利益无小事,无论大事小情,只要群众需要他,他都事必躬亲,尽心尽力妥帖解决。在群众利益面前,他用热情和耐心做足细功夫,像绣花针一样事无巨细周密细致地为人民群众刺绣幸福生活的画卷。业主孩子入学难,找到马书记,他二话不说,四处跑腿沟通斡旋,并建立插班生微信群通报进度,不让任何孩子掉队;邻里起纠纷或家庭闹矛盾,无论早晚一个电话马书记就会前去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干戈为玉帛后才放心离开;小区门口地势较低,排水困难,每遇大雨汪洋一片。即使是深夜的大雨中,马书记也会冒雨坐镇,指挥着疏通排水,以方便人们出行;为防止小区车辆乱停乱放阻碍消防通道,马书记制定方案在边角空闲地划好车位按号分配,并安排巡逻车每天巡查,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题,使小区各街道整洁畅通,安全美观。马书记这样细致入微地用心为群众办实事的例子举不胜举,随便找个居民问问,都能怀着满意而感激的笑容说上半天。
座谈会上,马书记如话家常的谈话时常被我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那一路走来的艰辛曲折,那些事无巨细的身体力行在他娓娓而谈的从容中都化为云淡风轻。从他身上,我看到的不仅是马周的古贤遗风,更感受到马周精神在他血液里的一脉相承。心里洋溢着由衷的感动,我再次走进马周展馆,感觉他丰神俊秀的面容是那么亲切生动。站在展馆门前,仰望着鳞次栉比的栋栋新楼,看着绿树红花相映成趣的马周文化广场,听着健身器材旁悦耳的阵阵笑声,我仿佛看到马周正气定神闲地含笑走来,轻拈着长髯颔首道:我相信,这里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简介:丁杰,笔名乡村明月,山东聊城茌平人,山东省作协会员,聊城市作协会员,茌平区作协会员。热爱文字,在网络平台和各级报刊发表数百篇(首)诗歌,散文和小说,忆似水流年,书岁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