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文大约5000字,讲述一位移民元氏,曾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棒子的老兵及其夫人共享长寿八十多岁,从而在武周后期获得朝廷优待,版授男县令、女郡君的故事。本篇文章依据的是一块唐代武周时期的墓志铭,按其记载应出土于元氏县城南七里卫鸾乡。这卫鸾乡在哪里呢?以元氏县明代槐阳古城西南角开化寺、东南角文昌阁为参考,东西连线作为大致基准线,向南3.5公里是话,经测算,现在东韩台槐河两岸为符合条件范围,说不定就在元氏新修的跨槐河的廊桥附近。唐代早期施行的是兵府制,与地方郡守刺史相互牵制,能正常运转,从而开疆拓土,威震四方,成就贞观之治。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有无数个无名军士驰骋疆场,金戈铁马,为的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朝廷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抚措施,让从军报国成为当时的一股洪流,为唐朝边塞诗的产生、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元氏县曾有刻于唐高宗显庆三年的《信法寺弥陀像碑》,记载了元氏百余人参加征讨高丽等国的战争。县志记载此碑原在县城内东北云祈寺,但不符合碑文内记载的周遭环境。清时县令刘宝楠又把其移立于文清书院。这段公案,留个想头,以后有机会再刨根问底。墓主去世时,节度使的权力还远远未成尾大不掉的阶段,但已经有了奖励军垦的土地,墓主所居龙庄应在元氏县治所槐阳古城附近,以方便其与同袍交际。在喝酒方面,李白作为小字辈,如果知道这位老兵的话,估计也会视其为酒友。因为对其盖棺定论有“述伯伦倾其玉山”,可比李白诗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另外,本篇文章涉及中国古代唯一女皇帝武瞾,推出的“武周新字”对当时文化的影响。虽然只是十八个字,但都为常用字,通过各类官方的诏令发往全国,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必须用这些新字,所以影响了几代人一辈子的书写,其历史痕迹延续到了今天。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相关资料,本篇不做过多分析。书归正传,来看正文。


注:原拓片中缺失或难以辨识的文字,标注为红色。补充的原则:根据模糊字形并对照上下文意思添加。或有差错,欢迎留言讨论。
简体原文:大周①故郝君之墓志并序君讳龙,字糿彰②,赵郡平棘人③也。㭊居龙庄④,因家元氏焉。其先⑤,魏儒学太史令⑥郝振之苗裔⑦。公生属随季⑧,丁壮唐年⑨。英雄剑骑,竞啚天禄⑩


①周:唐中宗禅位于其母天后武曌。公元690年武瞾登基时,国号改唐为周,史称武周。改元天授,改国姓为武。公元705年,神龙政变,中宗复位,废周复唐。墓主卒时,还未复李唐国号。
②字糿彰:表字糿彰。糿:gōng,古同“功”。另为“幼”的讹字。
③赵郡平棘人:赵郡历史上治所及辖区屡有变更。唐武德四年(621年),赵郡治所自柏乡迁平棘(今赵县柏林寺附近固城),下辖八县。武则天曾造过十八个字,史称武周新字。此“上一下生”的字,就是人。其义为:一生为人。
④㭊居龙庄:㭊,析的古字。析居,分开居住。龙庄,推测为元氏县城附近的村庄。墓志看该字形近似“龍”字。也有可能是墓主郝龙自己的农庄,以名“龙”来命名。相对于“老家平棘”就是分开居住。
⑤其先:他的先祖。
⑥魏儒学太史令:曹魏时期的儒学、太史令。⑦苗裔:后代子孙。语出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
⑧生属随季:生的时候属于隋朝。杨坚在北周为“随国公”,皇帝禅其位,因其认为“随”有走之义,恐不详,故改国号“隋”。经推算,墓主出生于隋皇泰年春天,其时唐高祖李渊应还未改朝换代。
⑨丁壮唐年:在唐朝长大成丁。 唐朝规定,虚21岁成丁,有义务服兵役。
⑩英雄剑骑,竞啚天禄:仗剑骑马,应是行伍出身,自然称得上英雄。竞啚:啚音bi,古代“图”的讹字。竞图:争先恐后的目的。天禄:俸禄。指墓主年轻时跟随官军征战获得兵饷。

简体原文:德感者禄望①,运浅者退飞②。駈御③蠢蠢④,以保朝夕;力田厚悌⑤,以供储赋⑥;降年有永,佑及耄期⑦。勑敬遐年⑧,赐及丝帛,以充禄俸,版授金州太阳县⑨令,胙绿缙绅⑩。




①德感者禄望:语出《中庸》“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德,大德之人。感,感召。禄,俸禄。望,有预期、有希望。
②运,浅者退飞:运浅,运气不好。退飞,也写作“退蜚”,指鸟儿遇到风而退缩不进。语出《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
③駈御:駈,驱的异体字,御,抵御。驱赶、抵御。
④蠢蠢:骚乱、无礼仪的样子,语出《左传》“今王室实蠢蠢焉”。这里指当时高丽、日本不遵从大唐的意图,而兴兵作乱。
⑤力田厚悌:语出《汉书·文帝纪》,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⑥储赋:储蓄粮食,缴纳赋税。
⑦降年有永,佑及耄期:降年,指上天赐予人的寿命。永,长久。佑,保佑。耄期,语出《尚书》“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指八十岁以上。
⑧勑敬遐年:勑,皇帝的诏令。遐年,高龄、长寿、晚年。
⑨版授金州太阳县:版授,不经朝命而用白版授予官职或封号。唐太宗、高宗时期,曾授予天下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虚职,并按月赐粟帛,以扬孝道,以示祥瑞。《旧唐书·中宗纪》记载“天下妇人八十已上,版授乡、县、郡等君。”《新唐书·太宗纪》记载“民八十以上赐粟帛,百岁加版授。”金州,在今大连市。太阳县,经查没有结果。后燕光始四年(404年)辽东诸郡被高丽割据。唐太宗曾御驾亲征高丽。后在元氏曾征兵一百余人(信法寺弥勒造像碑中记载),推测墓主应是参加过此类战役,高寿而版授此地县令以示尊荣纪念。
⑩胙绿缙绅:胙,也称祚,原指祭祀供奉的猪肉,后代表皇家赐予。绿,通“箓”,造册登记。缙绅,原意是插笏板在宽大的朝服腰带里,引申为官宦。

简体原文:公性闲酒德①,其乐自娱。述伯伦倾其玉山②,类向期横琴取恣③。岂知妖从舋发④,极逐殃来⑤。遘疾休留,奄从风烛⑥。春秋八十五,卒于私第⑦,以长安三年⑧十月十二日,与夫人张氏合葬于元氏县南七里,卫鸾乡⑨之平原宅兆⑩,礼也。诸子随葬即其后。



①酒德:指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合度者有德,失态者无德,恶趣者更无德。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②述伯伦倾其玉山:述,陈述,本义为遵循。伯伦,指竹林七贤的刘伶,曾经作过《酒德颂》。玉山,指家财万贯。循着刘伶爱喝酒的样子倾其所有8
③类向期横琴取恣:类,像某某。向期,指西晋“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字子期。横琴,指向秀、嵇康等人操琴弹奏。取恣,无拘无束、放浪形骸。
④妖从舋发:妖,这里指不详之事。舋,衅的古字,特指杀牲用其血涂抹新器物缝隙的祭祀活动。代指生活中的小毛病。语出《左传》“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⑤极逐殃来:极,六种很不好的灾祸称为六极。逐,追着。殃,灾祸。
⑥遘疾休留,奄从风烛:遘,gou,碰上,遇见。疾,疾病。奄,忽然。从,跟从。奄从风烛,蜡烛的火苗忽然被风带走。比喻生命之火熄灭。
⑧长安三年:武则天公元700年开始使用此年号。三年是指公元703年。
⑨卫鸾乡:或仪鸾乡,是唐代元氏城南七里所设乡。可以补充元氏历史。
⑩宅兆:墓地。

唐代县城南七里大概位置,属卫鸾乡
简体原文:美其夫人母仪内传①,四德雍和②。岁暮衰年③,勑供牛酒,版授郡君④。州县僚佐,屡慰门闾⑤。倏然⑥沵气毒浮,高荣即坠⑦。昔时两剑,俄顷分飞⑧;今日双桐,片然来合⑨。


①母仪内传:母仪,为母之仪轨风范。内传,家里教授。
②四德雍和:妇女四德,指德、言、容、功。雍和,指融洽和睦。
③岁暮衰年:代指人生晚年。
④敕供牛酒,版授郡君:牛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郡君,是中国和朝鲜古代命妇的封诰,是指以郡名为封号的女子,最低四品。
⑤阎闾: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居住的平民家庭。
⑥倏然:忽然,形容速度极快。与下文“俄顷”意思相近,均出自晋郭璞《江赋》:“倐忽数百,千里俄顷。”
⑦沵气毒浮,高荣羽坠:沵,通沴,指阴阳不和、相克相伤之气。毒浮,毒气浮起来。高荣,长久的寿命,高寿。羽坠,像羽毛一样掉下来。
⑧昔时两剑,俄顷分飞:两剑,指干将、莫邪雌雄两剑喻夫妻。俄顷,片刻,一会儿。分飞,用雌雄双剑分开飞走,比喻二人昔日曾阴阳两隔。
⑨今日双桐,片然来合:语出魏曹睿《猛虎行》,一眼井里生出两棵桐树,枝上有双栖之鸟,最终梧桐树枝叶缠到一起。比喻今日夫妻合葬之事。
简体原文:孝子之志,感幽灵于恭会①,孤子师亮②等,临埏悲鲠③,痛断肝肠。吉限将时④,慈尊永隔。恐山海移变,泉壤改迁⑤,故勒石镌铭⑥,以示来叶⑦,其志曰:阳开东运,隙驹西流⑧,春秋违代⑨,水深成愁。




①感幽灵于恭会:感应到逝者的灵魂并恭敬的会面。
②孤子师亮:失去父母的孩子,称孤。若一子就叫师亮,若两子为师、亮。
③临埏悲鲠:临,临近,到跟前。埏,墓道。鲠,鱼骨头卡在喉咙里,如鲠在喉。悲鲠,十分悲痛好比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④吉限将时:吉限,吉利的时限。将时,将要到某个时刻。
⑤山海移变,泉壤改迁:泉壤,指坟墓。说的是坟墓迁移的事。
⑥勒石镌铭:刻碑镌刻墓志铭。
⑦以示来叶:用来告诉子孙。叶,枝叶,新一代结婚生子有开枝散叶之说。
⑧阳开东运,隟驹西流:生命好比太阳升起有了时运,而流逝如白驹过隙。
⑨春秋违代:春秋,人生年华。违代,去世,流逝。
⑩水深成愁:墓穴不远处的深深的槐河水,就好比生者的忧愁。

看到这里,本文基本结束。墓主夫妻作为平民百姓,共享遐龄,多子多福,无疑是人生的赢家。男主人以行伍出身,曾远赴辽东作战,阅历丰富,惯看秋月春风,读懂功名利禄。其横琴取恣,倾其所有而饮酒,在当时也算美谈。真是应了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那时候,张氏夫人又是怎样面对丈夫“当年万里觅封侯”的壮志豪情?是不是独守空闺时,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闺怨?幸好二人高寿,八十岁获得了朝廷的版授,在风烛残年都享寿到了来自皇家的善意,男主人获得金州太阳县令的虚职,女主人获得郡君的虚衔,供给丝帛粟米酒肉。古代大都推崇孝道,而尊崇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这里可以看到官府无差别的把这些高寿之人看做人间祥瑞,是仁政的体现。所谓国泰民安,老百姓能安心生活,都向往健康长寿,是当政者综合能力的体现。民族的记忆里也有惨痛的事例,就是风闻的“六十还甲子”。那时会把届满60岁的老人囚于“独庐”中。子女如果孝敬父母,他们还能在里面苟延残喘;子女不孝顺的话,父母只能在里面自生自灭了。这些历史的遗迹,据说还广泛分布在我们这一带。到底是什么细节,有待日后去慢慢探究。读者如果发现类似“独庐”遗迹,可通知我或拍照给我。让我们一起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
文章来源:东堡往事
作者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