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老情怀 兵站记忆
作者:封忠学
一年一度的八一建军节又到了,战 友们欢聚一堂。聊天的话题仍然是 : 寮国、国际支左、援老抗美、句句离不开老挝。追忆那辉煌的昨天,青春靓丽的时光,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援老抗美峥嵘岁月的朝朝幕幕…。这次聚会,侃天阔地最激烈的是当年警卫班的几个战友,他们的口气是 ; 咱们当年进出老挝是一件分分钟可以搞定的事。
我们是 1972 年 12 月从贵州福泉、贵定入伍,到达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城北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第108 兵站(昆字370部队),走入援老抗美战场的。新兵训练结束后。
[滔滔南乌江]
1973年的11月中旬,向正福奉命警卫兵站王学礼政委进入老挝沿线检查工作,来到南乌江畔住宿于第二军供站。第二天来到舟桥大队驻地,舟桥大队是由22分部临时划归兵站的代管单位。作为援老抗美前线的后勤保障第一线指挥机关,王学礼身为兵站的政委,在站长李相臣因病住院期间,他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十分重大。舟桥大队受命驻扎南乌江畔,承担着全部战略物资运输车辆及骡马运输队以及向前开拔的各部人员的过江摆渡重任。随着筑路的推进,很多部队都跨过了南乌江,进入老比山地区,战斗在崇山峻岭之中。
然而,南乌江渡口上的舟桥运输,又是南乌江以南的施工人员设备物资,生活物资运输的关建所在。这里要是发生不良情况,将严重的威协和影响前线上万官兵的生活以及施工进程。王学礼政委实在是放心不下,思考的问题多,同舟桥大队的领导有更多的话要讲,更多的要事研讨,更多的问题要解决。为了不影响首长们的工作。舟桥大队领导安排了一个同志陪伴向正福和小车驾驶员李长明到营区旁边逛逛。
三人在山前仔细观察一遍,由于洞穴之间的楼梯已经撒除,无法入洞细看。但山前的状况却令人胆寒。山脚外30至100来左右,大约七八棵树,胸围都在八十公分以上,整个树枝汤然无存,光突突的主干,严重的划伤东一条西一条,树干上的子弹孔东一个西一个,有许多飞机子弹头还卡在树干中,真是满目苍桑。树的周边,东一个,西一个的弹坑若干个,尤如石灰窑,圆周都在三十米左右,呈椎型状,底小上宽。如此惨烈状景,无不让人眼前浮现出头上飞机轰鸣,飞机子弹突突飞射,地上炮声隆隆,震天动地,翻江倒海,战火燃烧,央及森林大树,战争的恐怖席卷大地,震憾生灵,涂炭人间。向正福是第一次陪首长深入老挝内地,虽然没有经历过美帝国主义飞机轰炸,但美帝轰炸后留下的遗痕却历历在目 ; 古树摧枝,弹痕累累,弹坑遍地,满目疮痍。美帝凶残至极,霸道无比昭然若揭啊!看来,琅勃拉邦南乌江畔早就是美帝的眼中钉,中国帮助老挝修筑南乌江大桥更是他们的肉中刺,无怪呼,将这片区域炸得那么惨烈。
南乌江北岸,一条坡度25%左右,长度100多米长的公路直接到达渡口码头;南岸是一个平台,南来北往的人和车都从此而过。据介绍,这个码头是 1973 年建成的,码头建成后,舟桥大队才正式在此驻扎,执行任务。建设码头,入驻舟桥卜!队,就是为了解决援老筑路的各类战备物资过南乌江。舟桥部队未驻扎之前,前线公路测设和施工队的物资靠兵站的骡马运输队运送。骡马运输队运送物资过南乌江,一般都安排在旱季,旱季是枯水季节,便于通行。雨季时,期南乌江水势凶涌,骡马运输不宜过江,不到万不得以,骡马队是不准冒险过江的。随着筑路任务的推进,进入老挝的部队越来越多,所需物资靠骡马运输是难以完成的,必须要强有力的运输力量作保障,分部己经配属汽车 23 团一个营驻扎勐腊,由兵站调动管理,配合完成任务。援老筑路的推进,路基己接近南乌江,二供应站已在南乌江南岸三公里处立足,现在的关建是舟桥大队的渡口运行情况,能否平安承担运输车辆的通行是关键。王学礼政委的此次巡查,就是要了解舟桥大队的具体情况,评估运输物资的车辆过渡南乌江的实施力度及方案。听了舟桥大队领导的情况介绍,王政委十分满意。于是,在队领导的邀请下,乘小艇南乌江巡视。
[ 巍巍老比山]
根据前指的计划安排,从永康县穿越老比山,绕过普米杨山山脉到孟梅县境,分别设置两个食宿供应站,骡马运输一队、二队、三队,分别派出强有力的队伍在该线中段驻扎,搞好山区间的接力运输,汽车23 团汽车营负责从兵站相应仓库抢运所需物资,前往新东线,到达公路尚未通行的地方,交给食宿供应站,再由骡马运输队驮运前行,直至公路技术测量队和前行清碍放线的施工队伍。
由于后勤物资能及时运达,各施工部队的物资得到充分保障,各部队按照施工图纸所示的任务,展开工作。老比山有史以来的寂静被打破,整座山脉从北到南,东一节,西一段,凡是公路要经过的地方,不时会响起爆破声,特别是每天下午,在统一规定的放炮时间段,轰…轰…轰的爆破声此起彼伏,轰鸣声在老比山中荡漾,久久不能隐去。在没有施工队伍入场施工的地段,骡马运输队的骡马,驮着物资在原始森林的丛林深处,穿来绕去,队伍的头马在山巅,尾马却在山脚,赶马的兵哥,发出的吆喝声,东一声,西一声,久久的回荡在山谷之间,不时还传出一首首清唱歌曲,和年青兵哥哥们的附喝声,喝彩声,构成了一条靓丽的深山密林赶马驮运的风景线。筑路的爆破声唤醒了沉睡的老比山,赶马的风景线给老比山原始森林增添了新的活力。活跃在老比山脉中的中国筑路健儿和赶马运输的男儿们,用青春,用血汗书写着中老友谊的美丽画卷。
在前指休整了两天,正值骡马运输队到前指驮运物资往前线,向正福陪着郭副站长随着骡马运输队出发了。70多匹骡马,驮着物资,浩浩汤汤的迈进了老比山的崇山峻岭之中。郭副站 长,1.7 米左右的个子,英武的身材,发福的体型,满身的阳刚之气,寮服戎装,精神抖擞,在队伍中有说有笑,踏涧爬坎,步履轻盈。每到一处,就同当地单位领导座谈。骡马运输队的领导看到郭副站长的工作那么认真和细致,调整了两匹军马及赶马的战士配属警卫服务,然后率大队前行。向正福到警卫班开始从事警卫工作,第一次出国执行任务是 1973 年 5 月,是郭副站长点名前往,时至今日,向正福陪郭副站长出国巡查已经是二十余次了,对郭副站长雷厉风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已经十分熟悉了。骡马队大队人马往前去了,留下两匹战马和两名战友同行,一行四人,牵着两匹马,在山中穿行,人少,林深,寂静的原始丛林一望无际,在丛林中越走丛林越深,越走向正福的心里越紧张,丛林深处如发现敌情,或出现猛兽袭击等情况,人手少,难应对。想到此,向正福的警惕性越来越强,紧张感也同时而升,立马将马背上驮着的五六式冲锋枪及弹袋拿下来,背好弹袋,挎上冲锋枪,背好五四式手枪,全幅武装,标配的 150 发子弹袋以及五四式手枪的预留弹两盒都穿挂上身,四人两马,在丛林中慢慢而行。
老比山中峰回路转,山涧的潺潺流水逐波荡漾,山巅之上微风飘扬,所临之处,精神爽朗。可是,走到下午,在那密不透气的丛林之中,天气炎热,汗流浃背,浑身上下十分不爽。头上的寮装帽子早以拿在手中当扇,寮服的袖口已卷至膀处,寮裤已卷至腿部,仍然是浑身不爽。郭副站长见到向正福边走边擦汗,边摇动上身的弹袋和枪,忍不住的建议到 : 小向,身上的负重可以减轻,放置马驮上,只要提高警惕就行了。首长的建议正合向正福的心意,首长的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向正福先将弹袋解下,放在骡马驮架中,背着冲锋枪和手枪,往前走。实在太累了,干脆将外裤脱了,将上衣服脱了,身着裤叉,光着上身,背着手枪,挎着冲锋枪,往前走。这下,轻松无比,心情愉悦。向一改之前的卷意,随大家有说有笑的往前走。老比山沿中,到底驻扎了多少个具体的施工单位,至今也说不清楚。郭副站长一行,每到一个施工点就停下来,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一一记录在案。要是晚了,不宜夜行,就在该单位住宿,第二天继续前行。到了兵站的食宿点,或是骡马运输队驻地,就闲下来,边休整边了解情况。夜间,战士们无任何娱乐活动,基本上都学会了打朴克 : 大压小,甩二调五。每到夜晚时分,郭副站长了解完情况后,也坐下来,同战士们打朴克,输了就撕张纸条,贴在脸上(叫输了贴胡子)。只要看到郭副站长同战士们打扑克,贴胡子越多,向正福心里就越高兴。这个单位肯定是好的信息多,首长心里满意。当然,首长满意和高兴,作为警卫员的向正福心里也是同样高兴和满意。在老比山中,边走边检查工作。骡马运输队因其编制序列的管理要求,在一个队区域的检查工作完成后,紧挨的下一个队就派员和调战马一至二匹随行。边走边访,边查边问,紧赶慢赶,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最前线的测设队驻地。测设队是贵州省交通厅派出来的,向正福作为贵州人,特感兴趣,在警卫和观察中,特别留意。郭副站长难得到前线测设队,特意留宿,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前线的测量设计队伍,得知是骡马运输队的首脑机关一一 108 兵站的领导来检查工作,也十分高兴,都想来见一下。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中华民族的待客之道,测设队的晚餐,六时许就开始了。测设队及公路放线施工队的干部不过三十人左右。在晚歺中,向正福被一位熟悉的身影所吸引,情不自禁的走到他身旁,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左看右看,是熟非熟。对方也紧紧地握住向的手,俩个对视良久,同时发出: “ 龙昌“二字。二人拥抱一块,拉坐一桌,细细聊开 。原来对方名叫钟其桢,贵州省都匀养护段的工程技术员,在 1972 年 10 月到福泉检查公路,在龙昌监狱的磷肥厂球磨车间大门外的省道公路旁,磷肥厂的车占道御机械时,将公路边沟严重毁损,在处理时,双方发生争吵。向正福 1965 年 12月参加工作,分配到龙昌监狱的磷肥厂,主要从事机械电器方面的维修工作。当天,在磷肥厂球磨车间协助安装球磨机,外面争吵,他也出去劝解。双方劝解,求得共识 。公路方便了厂家,厂家更要爱护公路。损毁的边沟由厂方修复。为感谢公路部门对厂家长期的支持和关心,特别是磷肥厂的车经常在公路边排队装货,公路部门给予占道默认,不予追究,厂方是感激不尽的,为此,特意留下公路部门的同志共进晚餐。
向正福和钟其桢就是这样谋面认识的。是年 12 月份,向正福报名参军,应征入伍,走入援老抗美战场。钟其桢广西人,1956 年考入湖南大学土木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1961 年 10月毕业后分到贵州都匀公路总段当技术员,1974年10月由贵州省交通厅抽调到中国筑路工程队五支队第十测设队,现任测设组组长。俩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两年后会在老挝的老比山中再次会面。而且,都是为了同一项(援老筑路)艰巨而神圣的伟大任务走在一起,这就是缘分。(真是人的缘分:钟其桢1978年5月完成援老任务回国,仍然回到都匀总段工作。向正福1976 年 4 月退伍回到龙昌磷肥厂继续当他的机械维修工。1997 年 5 月钟其桢出任贵州马场坪至瓮安省道线,龙昌至牛场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的技术总监和常务副总指挥长,经常在龙昌公路上活动。向正福又在厂门口与钟其桢相遇,这时的钟已是公路部门名声高望的钟总了。)
巍巍老比山,中国军人奉命入山,吹响新东线筑路任务冲锋号。一群又一群的中国年轻健儿走进她的环抱,用青春和热血,写出了中老友谊感人的篇章,其中一章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108 兵站 ( 昆字 370 部队 ) 的全体官兵用十年时间写成的一一援老后勤保障。
[悠悠寮国情]
随着援老筑路工程的推进,108 兵站的后勤保障力量也在作相应调整。勤务连撤销,组建一个勤务排,留在原营区,兵站后勤处由机关大院搬到勤务连营区办公,勤务排归后勤处直管,勤务排排长由苏厚德担任。另外分别由原机关警卫班、原勤务连的通信总机组成一个班、另外配属一个警卫班,共同组成警通排,直属机关管理股,警通排排长由唐开佳担任。管理股还管理小车班,以及电台在国内外的战士枪械装备等。勤务连撒销,组建完上述两个排后,剩余战士全部调出国外,接替警卫 142 野战医院的任务。原驻扎在勐腊以及磨憨的食宿供应站都出国驻扎,逐步向前推进,最远的已到达老挝桑怒省孟梅境内。
1976 年 3 月,龚顺荣受命担任兵站姜乃敏副政委的贴身警卫员,出国检查工作。驾驶员王映忠,同行的还有时任管理股文书封忠学。已建成的公路,沥青路面,交通标志等都已完成,当天就到达孟赛食宿供应站。该站当时的教导员是刘泽周,刘原来是电台台长, 1972 年 12 月到贵州福泉接新兵,龚顺荣、王映忠、封忠学都是他接到108兵站的兵。刘泽周在 1974 年调勤务连任指导员,封忠学当连队文书,龚顺荣也在勤务连当战士。有幸在老挝孟赛相聚,大家显得格外高兴。晚上食宿站的领导们向姜副政委汇报完工作后,刘泽周教导员邀封忠学在营区外散步。
孟赛食宿供应站外,皓月当空,寂静的森林,阿娜多姿的凤尾竹,微微的山风,让人心旷神怡。他们的聊天除了连队生活,刘泽周向封忠学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纠结 ; 入伍时,福泉供销社的领导曾表示过,不同意封当兵,因要提用。是封的坚持和接兵部队的争取,才走进部队。不想因患钩瑞螺旋体病的影响,后来又患肺结核空洞六型的重症,到后方医院住院半年,严重的影响了在部队的成长和进步。听到刘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关爱,封的眼里抑制不住滚滚泪水。许久,才向刘表示出谢意。封告诉刘,他回家探亲,到单位去看了老领导们,这些情况都知道了。单位领导动员封早点退伍回单位,等着封回去担任秘书呢。封也打算来年退伍回去工作。谈到患病,封憾慨的表示,能在援老抗美的战场上患病也是一种福份,有其特殊的意义!会让人记一辈子,也光荣和高兴一辈子。看到封的乐观精神,刘告诉封,他近期准备回国探亲,可能等不到他们一行回来,考虑到以后难有机会相见,拿出了两張照片给封,留作纪念。(不想,这次见面则是永别。封忠学退伍回地方工作后,在供销、烟草、公安、纪检监察、交通等部门忙于工作,联系战友甚少。退休后,思念刘泽周老首长,几经周折打听到刘转业到大理州巍山县粮食局工作的电话,但号在,人不在。通过公安内部查询得知,刘转业后在巍山县粮食局、后调人事局工作,于 2013 年 8 月逝去,身份证号 523927194309150019。留给封的照片,一张是身着补巴裤子的六 . 五式军装,慈祥的微笑,显示出艰苦岁月的乐观精神 ; 一张是身着寮装,放眼远方,面目沉重,显示出中国军人援老抗美的雄心壮志!)
这天,姜副政委一行,来到南乌江边三公里左右的地方,这里现在是第二供应站的驻地,站长是徐永宽,教导员是吴跃才。这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资中转站,从国内运输的各类战备物资到达南乌江边,通过舟桥大队的铁船上岸后,运到供应站的临时仓库。各部队需要的物资按计划到临时仓库领取,前线的测量大队和施工队物资则由骡马运输队驮运送达。这里还驻扎着南乌江大桥的施工部队,野战医院,不远处还有一所老挝的师范学校。挨着山边散居着一些老百姓。援老筑路项目的实施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南来北往的车流,人流,施工的爆破声,各部队的活动等,使这里热闹起来。特别是老挝的一些上层人物和要员,要去越南办事,都会到此,借助舟桥大队的快艇,前往越南的奠边府。在供应站内,设有简易的食宿设施,老挝的外宾经常有人光顾。姜副政委一行住下后,在徐站长和吴教导员的陪伴下,到各地看了一圈,了解情况。晚饭时,来了一位外宾,据翻译介绍,是老挝爱国战线的交通部副部长,准备去越南的奠边府。姜副政委很少有机会在这种地方遇到这个级别的老挝官员,当晚,厨房加了几个菜,上了茅台酒。边喝边聊,姜副政委十分高兴,在老挝副部长的邀请下,姜答应同他们一道乘坐快艇,送他们一程。
下了快艇,上到渡口岸上,姜副政委等四人不约而同地向南乌江上游望去,依依不舍,慢步而行。南乌江沿岸的风光景致在脑海中反复闪现:愿老挝的江山明天更美,愿老挝的这位副部长一行平安抵达越南奠边府。
陈朝发 1973 年 8 月调汽车排学驾驶,薛占坤老兵是陈的师傅。1974 年初,陈朝发正是实习阶段,总想多摸方向盘,早点放单车,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一次,薛占坤带着陈朝发驾驶 km35 号解放牌汽车运送物资到纳堆供应站。返回时,按照当时的运行路线应朝磨憨边防检查站方向回国。但是薛占坤老兵好久没有走南塔到岔河边防检查站这条线路了。也想顺道带陈朝发看一看这条路的情况。按家乡的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多识路多方便。由于该线路是已经完工移交给老挝的公路,路况好,也便于陈朝发练车方便。俩人驾着车,一路春风一路歌,边行边聊。陈朝发驾着车,紧慎前行,薛师傅在副驾驶位上,仔细观察。行至六十公里左右处,前方岔道上,突然窜出一辆吉普车,离陈驾驶的车不过百米,陈朝发边开车,边观察前车牌号,分折车属单位。突然,前车丢下一枚东西,陈朝发边开车边查看是什么物品,车速很慢,正在此时,薛占坤迅速将左手按在陈朝发的右膝盖上,使劲下压,车辆迅速提速,飞奔向前,超越前车丢下的物品十多米时,后面突然发出一声爆炸声,惊得陈朝发把车停下来。薛占坤二话不说,迅速与陈交换坐位,驾着车向前赶,同时,认真观察前车动向。前车加足马力向前飞奔,薛驾着车谨慎而行。前车在一个岔道上,离开主线,迅速淹没在丛林之中。薛驾车快速赶到岔河边防检查站,过站后,将车靠边停下。下车来,掏出香烟,猛抽起来。看到薛师傅一言不发,想到刚才薛师傅那严萧认真的神色,谨慎驾驶的情景,陈朝发将水壶递给薛占坤,深情地请薛师傅喝口水。薛接过水壶咕噜咕噜地喝足了水,又点燃第二支烟,边吸烟边把刚才发生的一幕告知陈朝发。前车丢下的是一牧反坦克炸弹,停车躲避或绕行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将车速提升,迅速通过,要是不采取刚才的措施,后果难料,搞不好人亡车毁,组织上找不到我俩和车,就是找到了尸体,也查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薛师傅的一席话,使得陈朝发背心发凉,越想越可怕,越想越心惊胆战。当兵以来,没有接触过反坦克炸弹,刚才还想停车下来,把那东西捡起来,要不是薛师傅采取断然措施,肯定是车毁人亡啊!休息了半个多小时,薛叫陈驾驶车辆回兵站,陈上得车来,手脚无措,还沉浸在害怕和惊恐之中。看到陈的状况不佳,薛鼓励到 : 人生自古,谁无死啊!今天就是死了,牺牲了,也是援老抗美而死,是光荣的。更合况,我俩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有惊无险,躲过了一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莫多想了,好好开车,你才二十来岁,以后的日子还长呢?今天的事,就算过去了,留着回忆吧!回到排里,不要谈及此事,以后出车务必细心观察路况及前后左右的车行状况,随时有应急和处置突发情况的思想准备。细心每一刻,行得万里路。在薛师傅的鼓励和帮助下,陈朝发调整好心态,驾驶着Km35 号车平安的回到了兵站汽车排。
第二天早上,告别徐站长和吴跃才教导员,一行人继续前行。根据姜副政委的计划今晚住孟梅食宿军供应站。孟梅食宿军供站是 1975 年 2 月开始设立的,主要人员是从勐腊四供应站抽调人员组成。孟梅军供站主要承担着前方的七二二、七三二、七三四施工大队的生活物资和施工等战备物资的储蓄保管供应工作。当时是吴玉伦教导员,何卫光副站长,毛玉祥代理副站长,张世学管理员,杨祥贵任排长,宋明双,仁大坤,蒋家才,罗应辉,何福林,钟贵剑等任班长,共计九十多名官兵汇集一堂,成为108兵站最前线的指挥和保障转运服务机关。
下车六时许,姜副政委一行到达了孟梅食宿军供站,吴玉伦教导员等早早在营区门口迎接。就歺时,龚顺荣发现军供站的战士中,贵州省福泉和贵定 1972 年 12 月入伍的兵,陈维孝、金德富、杨昌贵、柏启昌、柏先进、伍思国、杨仲祥、谢文友、叶廷富、谢少文、王朝海、石兴华、扬天文、何继林等,同时还发现本公社一齐入伍的刘廷元、简崇敬、罗龙华也在此。能在异国他乡遇到同期入伍的那么多老乡加战友,大家有说不出的高兴,本公社的街方寨邻相聚寮国最前线,更是喜上加喜。姜副政委看到这群贵州兵的高兴劲,对龚顺荣说,今晚你好好陪陪老乡,我有吴教导员他们陪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龚顺荣将战士们蛋蛋上起皮的事告诉姜副政委,姜副政委听后,十分不高兴的说,战士们在国外够艰苦的,这种事情,医务人员应该是定期发药给战士们吃才是。在离开军供站时,姜副政委特意嘱咐吴教导员,督促医务人员定期发维生素 C 片给战士们吃。阴襄瘙痒,虽然不是大病,但也是热带病,是缺乏新鲜蔬菜引起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尽量减少战士们的疾苦。
[深恋异国情]
1964 年,当援越抗美战争进入到紧张阶段,为了遏制美帝国义对东南亚各国的肆虐扩张。中央军委从实际出发,组建了 后勤108 兵站,承担起援老抗美后勤保障重任。这些年来丰帕线,老西线,新西线,老东线,孟北线,北线,新东线等一条又一条公路线,走在前面的是警卫部队,测设大队,放线除碍的施工人员,他们走到哪里,兵站骡马运输队就将物资运送到哪里。丰帕线时,紧靠国境线,组成自行车连队进行运输(时称单车连),随着工程进度,路越修越远,运输越来越困难,自行车运输已经丧失功能了,改为骡马运输,开始设一个队,后来又设立二队,再后来增至三个队 。兵站开始组建汽车排,投入前线运输,但只能解决兵站派出的单位生活运输,整个筑路大军的前线运输,还得分部配属一个汽车运输营,承担起前线运输任务。
傍晚时分,郭副站长一行人来到了南乌江畔。过去到了南乌江,必须到江边舟桥大队的渡口过江。南乌江大桥完工后,所有车辆及行人都从桥上通过。舟桥大队的任务伴随着南乌江大桥的完工而结束了在老挝南乌江的历史任务。一行人在南乌江大桥上下了车,跟随着郭副站长,慢慢的在大桥上边走边看,抚摸着大桥栏杆,望望桥下,望望前方,再望望高山和天空,走完左边,又走右边。好象有多少说不完的话要告诉大桥。是啊!南乌江大桥和它的桥下大江,在新东线,在整个援老筑路,援老抗美的十多年战火消烟乃至筑路艰难险阻中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一行人在大桥上思绪良久,缓缓离去。
陈朝发自从 1973 年 8 月当汽车驾驶员以来,经常在老挝境内出入,1976 初到二供应站任驻站生活车驾驶员,六个年头都基本上在老挝渡过,陪伴着南乌江巳经三个年头。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想更有其特别。他一边拉着《二月映泉》的二胡曲子,一边在脑海中回荡着在寮邦的见闻和感想,特别那首尚未谱曲的歌词 :
新道上,念寮邦,深情厚谊天地扬。
作者:封忠学 2021 年 8月于贵州都匀
编辑:李翔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