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定情歌与音乐家吴文季
作者:庄宗超 ‖ 图:占素芳

前言:有一天我和老友在公园里,听到远处传来那首“跑马溜溜的山上”的歌声。老友说:这首歌的作者吴文季就是你惠安县的老乡,接着便介绍他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吴文季的简单经历。

对吴文季我有些印像,看过他演出的歌剧,只觉得演得很好,特别是那浑厚的歌声至今难忘。至于他还是名扬世界的音乐家却浑然不知,于是便有深入了解其人的念头。
但所查的资料都是片段记载,没有完整的线索,所以便委托朋友到惠安县洛阳镇吴文季的老家深入查证,总算有了头绪。
吴文季:福建省惠安县洛阳镇人。1918年出生,少年时期就读厦门集美高中,不幸家父吴顺情早逝,家营的布店又遭兵匪抢劫,家境中落,吴文季只好辍学回家乡当小学教员。

洛阳镇万安村古街
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作为20多岁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弃教从军抗日。为寻找抗日队伍他辗转来到武汉,原计划前往延安,但当时前往延安的人太多,一时去不了。他在街上看到国民党也在招收抗日队伍,便报名参加了。编入战时干部训练团当文化音乐教员。以后随部队辗转湖南、贵州、四川。在重庆他为了得到音乐的专业训练,报考青木关音乐学校。这段学习期间是否保留军籍不详,资料只说就学一段时间后他又以音乐教员的身份随部队的青年夏令营到藏汉文化交汇处的康定地区。在那里他偶然听到马夫在唱一曲“溜溜调”,认为很不错便记录下来并进行改编再创作。

吴文季故居位于惠安县洛阳镇万安村古街和合巷31号
夏令营的战士1946年前往缅甸抗日,吴文季则来到南京。此时青木关音乐学校已迁到南京,更名为国立音乐学院。为完成学业他继续到音乐学院深造,并被推选为该院学生自治会主席。曾经参与领导南京大学生反饥饿反迫害的“四一”游行示威。

洛阳桥
在音乐学院深造的这段期间学校有组织团队搜集民歌。吴文季虽然不是团队成员,但也积极参与。该年学院举行联欢晚会,吴文季把他改编的“溜溜调”交给声乐老师伍定谦。伍老师十分赏识,即请作曲系主任江定仙配乐伴奏,并定名为“康定情歌”。

1947年春天著名歌唱家喻宜萱应邀到南京举行独唱音乐会。会前到音乐学院找歌曲,一眼便选中康定情歌,把歌曲带到南京国际俱乐部演唱。从此这首通俗易唱又有浓浓民间特色的康定情歌开始广为传唱。

歌唱家喻宜萱
1948年7月喻宜萱应张治中将军的邀请到兰州举行演唱会,也去兰州大学为师生演唱,接着又去乌鲁木齐演唱两场。这首康定情歌能红极一时是歌唱家始料不及的。1949年5至6月间喻宜萱把这首歌带到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演唱。得到国际音乐界人士的充分肯定,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定为世界名曲。多年后这支歌搭上飞船到宇宙去寻找知音,宣示地球人类文明。

世界著名歌唱家多明戈在人民大会堂唱《康定情歌》
歌曲是名扬中外了,可吴文季的人生并没有因此而辉煌。1949年5月吴文季在南京参加解放军,先后在第二野战军战斗文工团、西北军区战斗文工团、总政文工团担任歌唱演员。那首“英雄们战胜大渡河”当年首唱时领唱者就是吴文季。1953年12月因为参加过国民党战时训练团的历史问题而被清除返乡当小学教员。当时他有一热恋的女友,为不连累她只能舍弃。后人无不遗憾地说:他一生为爱情歌唱,自己却得不到爱情。
吴文季一生热爱音乐,那怕是身处逆境也从未放弃。在返乡接受监督改造的日子里仍坚持创作,先后谱写了舞剧阿兰、丰收之歌、惠女颂等多部作品。并在上海、北京演出,首次把惠安女的形象推向全国。

吴文季坟墓位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洛安村
他用闽南话写成的歌剧“桃花搭渡”有一段歌词:深山种好茶,东海出龙虾,江中出渡伯,摇船载人客。至今上年纪的人仍当成乡音传唱。
可他的努力创作并没能改变命运。在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他被当成阶级异己分子清除出教师队伍。1966年5月48岁的吴文季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临终他对一直在关照他的四嫂说:我一生没做过任何对不住党和人民的事啊!
1986年吴文季终于得到平反。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已伴着草草掩埋的荒塚整整20个年头。这20年来吴文季的学生、同事、朋友一直没有把他忘记。得知已经平反便为他重修坟墓。墓碑上写着: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为光明歌唱。

碑文:他一生坎坷却始终光明歌唱
平反后总政歌舞团曾派人来找吴文季,可面对荒塚只能遗憾而返。为肯定吴文季一生所做的贡献,总政歌舞团长时乐濛及政委魏风分别题词,称他是坚强的革命战士,优秀的部队文艺工作者。

吴文季音乐厅前塑像
2002年康定地区派人专程到惠安县洛阳镇的凤窝山上吴文季坟前献花,感谢他为康定和全国人民争得世界性荣誉。洛阳镇的乡人也为有这样的一位音乐家而自豪。乡贤吴其萃则出资兴建吴文季音乐厅。音乐厅正面构建的抽象琴键图案就像是在弹奏着那支永恒的歌——跑马溜溜的山上。

泉州华光学院吴文季音乐厅
注:吴文季遗像及歌唱家喻宜萱、多明戈图片选自人民音乐家吴文季宣传册。
作于2022年8月24日

作者:庄宗超。高级工程师,福建省浦城县电力公司退休经理。浦城县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浦城县音乐协会顾问,浦城县影视协会顾问。浦城县文联代表。所创作的诗,赋,楹联作品颇多。创作散文,小说,杂文,证论等文章数十万字。

主编:陈永红。网名,红尘一粟。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红尘诗坛网络文化传媒》创始人。香港大中华诗词协会理事,兼任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沧浪诗人《江南水乡》执行副首版。香港文学创研会副会长。紫罗兰文学社常务副社长兼美篇主编。诗观:用最真实的情感书写最贴切生活的人生写照,不追风雅,但求真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