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晚上好!
你在我心中,我在你身边!
这里是Fm98.2兆赫,北镇广播电视台调频广播:烟语如歌
我是:云烟。愿我们每个周六、周日晚上准时相约在98.2.
我会陪伴在你的身边,与你共同体味那如梦的年华、如诗的青春、如歌的岁月、如烟的往事,和你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亲爱的朋友:寂寞的时候,别忘了你在我心中,孤独的时候,请记得我就在你身边!
朋友们:冬天到来,白昼渐渐变短,夜晚越来越长。冬天的夜晚,好像也比别的季节更为安静,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在做着些什么呢?也许,已经入睡,做着甜蜜的梦,也许,深夜仍无眠,却不知为何。冬夜,静静聆听着每一个人的心声......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唐·岑参《冬夕》
大风夹杂着寒霜猛烈地刮着天地,就算是温泉火井旁,也感受不到一点暖意。河里的龙蛇也冻得不能伸展,连四季常青的松柏都被冻得褪去了颜色,显得消瘦憔悴。渐到夜晚,只会越来越寒冷呀!
冬夜最冷,说不定雪就悄悄落下来了。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
衾被和枕头都不能让人感到温暖,不由得惊讶,又看见窗户明朗,哦,是下雪了呀。夜已深了,却知道雪越下越大,即使在屋内,也不时可以听到竹枝被压断的声音。这算不算是惊喜呢?
冬夜漫长,天寒可取暖,可若是寂寞呢?当如何排解?
力光姐小时候的冬天是怎样过的呢?在这寒冷的冬天,力光姐给我们送上了关于火盆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辽西农村度过的。记忆中童年的冬天特别冷,凛冽的大北风肆无忌惮地刮着,从木门缝,木窗户缝尖叫着挤进来,水缸冻了一层又一层,都快冻绝底了。玻璃窗冻出了一层厚厚的冰霜,只有在中午阳光照射下,化了巴掌大的一小块儿,到了下午又冻上了。
这么冷的冬天,人们想出了对付它的好办法,那就是火盆。
那个时候,农村没有暖气,买不起媒,家家户户都用火盆取暖。
记忆中的火盆有泥火盆,铸铁火盆,铜火盆。
泥火盆一般在秋天制作。姥爷做泥火盆最拿手,他先取来黄土,让母亲把麻铰成小段儿,用来做瓤搅,然后和黄土和成泥,放几天,不时淋水。泥和好后,取来一个大小合适的瓦盆,倒扣在地上做模具。姥爷把泥反复摔打,拍成片,往瓦盆上贴,大约有3厘米厚。然后再做盆沿和底座。把它放到阴凉处晾干。然后取出瓦盆,用玻璃瓶抛光,放到阳光下晒干,一个泥火盆就做成了。由于姥爷做活儿细致,屯里人都找他给做泥火盆。
泥火盆做好了,我们一冬的温暖也就有了保证。
那时候,我们农村都烧大灶坑。我们是平原地区,烧苞米杆子,秫秸,高粱茬子,玉米茬子。每当烧火时,母亲趁火还没烧尽,就用掏耙把灰掏出来,放到火盆里,一边用脚或掏耙压实。火盆边预备一个烙铁,把火盆压实,扒火铲,把死灰清除,露出红火,给一家人带来温暖。
姥姥身体不好,一到冬天就怕冷,火盆成了她的专属。姥姥坐在炕头,把火盆放在身边,一边伸出枯枝般的双手烤火盆。烤暖和了,就拿出一杆大烟杆儿,吧嗒旱烟。
农村串闲门儿的多,姥姥,母亲还好联络人儿,招来很多串门儿的。三叔来了,二大妈来了,姥姥把火盆往客人面前一推 : “快上炕!快上炕!暖乎暖乎!”说着,递过烟笸箩,里面有金黄的蛤蟆癞 (农村一种旱烟)卷烟纸。
客人们盘腿大坐,吞云吐雾,聊起了张家长李家短。
我们小孩子淘气,冬天的乐园是冰冻的小河。姥爷手巧,给我和弟弟做了精致的小冰车。我们在冰上飞快地滑着,快乐的大呼小叫。有时滑到没冻实的冰窟窿里了,棉鞋湿了,棉裤湿了,这才哭着回家。
到家后,少不了挨母亲一顿臭骂。脱下棉裤,棉鞋,母亲在火盆边给烤干,一边烤一边唠叨。我们披着被,躲在姥姥身边不敢出声。
火盆边是我们快乐的天地,外边下雪了,我们出不去玩了,就围在火盆边。这时,母亲会抓一把玉米粒儿埋在火盆里,不一会儿,火盆里劈啪声响起,玉米粒儿开花了,我们拿起铁筷子夹爆米花吃,有的抢不到铁筷子,就伸手去火盆里抓,烫得龇牙咧嘴。
农村一般冬天都吃两顿饭,有时我们玩累了,饿了,母亲就把玉米饼子放到火盆里烤,烤出两面焦黄嘎巴,那种糊香糊香的味儿十分诱人。
火盆旁,不只烤火,烤吃食,还是一家人围坐交流的好地方。当时没有电,吃过晚饭,我们围坐在火盆旁,听姥爷讲《赵子龙单骑救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秋翁遇仙记》……姥姥给我们猜谜语,“不大不大,浑身净把儿,不点儿不点儿,浑身净眼儿”我们抓耳挠腮,央求姥姥说出谜底,一家人其乐融融。
火盆,温暖了庄户人的冬天,温暖了我的童年。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暖气,电暖器,空调进入寻常百姓家,火盆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现在每每回忆火盆的往事,身心格外温暖。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
别忘了:你在我心中,我在你身边!
这里是Fm98.2兆赫,北镇广播电视台调频广播:烟语如歌
我是云烟。再见!
本节目——
策划编导:程占全
主 播:高锦霞
撰 稿:王力光
编 辑:艳玲 佳美
合 成:苏佳美
监 制:王 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