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
第13回 水注长空覆涌泉
有诗道——
济世悬壶施药洱,
鸿儒茶道盛财源。
心高敢化凌云志,
肚大能容妙法宽。
咫尺无间一世界,
方圆净域见奇观。
天官眷赉添福禄,
水注长空覆涌泉。
且说——
北镇庙下突然多了一处景观,一只巨型“天壶”横空出世。不觉让人在惊喜之余,亦感诧异和些许的神秘。但是“天壶”景观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全国范围内不止一家,它是中国传统文化,集佛、道、儒学和中国茶文化为一身的产物。国内比较出名的有三个:北京八大处公园的天壶;福建天福茶艺广场的天壶;宁杭高速的天目湖服务区有一个。
天壶的设计很巧妙,从外表看不到任何支撑壶或吊装的东西,好像悬在空中一样,其实水柱的中间有根透明玻璃管,水从管子里吸进去,从管子外的壁上流下来,因为管子是在水流中且透明,不容易被人看出,水又源源不断从壶中流出来,却看不到任何进水的地方,所以就感觉好像神话里的神物一样,壶里有取之不尽的水。
佛家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禅语。要包容一切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事情。对世间百态呈现一种笑对人生的态度,这是佛教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表现。
道家有“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偈语。道家认为壶虽小,但自成乾坤。久饮上品之茶能羽化成仙,从侧面反映了茶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和茶的文化含义。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提出了“道”的概念,视“道”为宇宙万物的最高法则,故壶中亦别有洞天。持壶饮茶,常使人陶醉于飘飘欲仙的感觉之中,其味无穷。
儒家有“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联语。林则徐曾题于书室的八字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本意是比喻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所谓:比陆地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宽广的是宇宙,比宇宙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也没有茶字。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杨慎《丹铅录》云∶荼,即古茶字(音途)。故知,唐朝以前是没有“茶”字的。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
“天壶天福、天宫赐福、水从天注”。壶里的水日月不息的流出,它代表着茶资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体现了“客来奉茶,以茶会友”的传统文化精神,象征着茶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天壶,又称“容天壶”。因其壶型取材于佛教中的大肚弥勒佛,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据佛经中说,弥勒菩萨生于南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后来跟从释迦佛出家。相传在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个名叫契此的和尚,号为长汀子,他身材短胖,言语无定,随处坐卧,经常以仗背一布袋入市,四处化缘,见物则乞,人称布袋和尚。据说他能示人凶吉祸福,而且非常灵验。在临终之前,曾说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来人们就把他作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先是在江浙一带,民间都画他的图像供奉,后又在寺院塑其形相,这就是现在寺院中大肚弥勒像的由来。
这正是——
神山无虑开幽境,
镇庙雄深频驻魂。
只道君王匡社稷,
也容黎粟抱寒樽!
鹤云飞渡承千载,
天与甘霖沐万春。
潭水淋漓藏日月,
壶中玄妙有乾坤。
这里是:《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第13回 水注长空覆涌泉,下次佳林和您接着聊!
本节目——
策划编导:程占全
作 者:董志勇
演 播:徐家林
编 辑:佳美 艳玲
合 成:苏佳美
监 制:王东
系列节目:《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由中国 北镇 梦圆医巫闾多媒体平台 出品
更多精彩,请关注《梦圆医巫闾》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