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合为一体。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中华姓氏,是家族血缘关系的传承标志和符号,是“世界记忆遗产”。
那么中华姓氏是根据什么起源的呢?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但可惜这只是一些推测。由于年代久远,史前无据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于图腾崇拜,已不得而知。
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国语·晋语》云:“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后多认为黄帝的后裔,后来陆续分支成为不计其数的其他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如:宋、赵、吴、郑、陈、卫、沈、韩、秦、许、吕、戚、谢、邹、柏、章、苏、潘、葛、范、彭、鲁、韦、苗、任、柳等。
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如:司徒、司空、司马等。
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如:乔、姜等。
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如:东郭、东门、西门等。
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如:呼延、慕容、宇文、尉迟、万俟等。
宇文:鲜卑族呼天为“宇”,宇文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为鲜卑部落。东晋时,字文部落进据中原便以宇文为姓氏。
尉迟:尉迟部也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尉迟部的人后来以部落名为姓氏。
万俟:万俟本为鲜卑族部落名。东晋时,万俟部落进入中原,后以部落名为姓氏。
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武:周平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赐其姓为武。
第九种:以谥号为姓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所谓“说”为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第十种:因避祸、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如:桂、田、冯、同等姓。
桂:出于炅氏。汉代炅横有四个儿子。家中有难,四子逃避,其中一于避居到幽州,改姓为桂。
田:一儿子伪姓。春秋时,陈厉公子陈完避祸外逃,不愿意以国名为氏,改姓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讨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而改姓田。
同:出于司马氏。汉时司马迁因言获罪,二子为避祸出逃。长子取“马”加两点为“冯”姓;次子取“司”加一竖为“同”姓。
第十一种:是以次第为姓。西汉建国后,为翦除地方豪强势力,将齐国田氏诸后迁徙到诸陵,各支依住宅排列次序,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作了姓氏。
第五姓氏起源出自田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消灭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曾经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王的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今湖北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原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族大人众,故改变了原来的姓氏,以次第相区别,分列为第一氏到第八氏。首迁者往第一门,为第一氏;田广之孙田登迁往第二门,为第二氏;田广之孙田癸为第三氏,以次类推,田广的田英最后迁徙,住在第八门,为第八氏。
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这一支后来出了不少名人,所以作为显姓收到《续百家姓》中。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如今的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地区。
历史名人:第五元先:东汉学者,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为郑康成之师。
第五琦:唐代扶风郡公。能言强国富民术,不益赋而用以饶。乾元时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刺史,有惠政。
第五上:东汉刺史,为官冠名州郡,永寿中以奉使称职,拜高密侯相,惩治贪恶,刚直不宥。
第五伦:东汉司空。耿直公正,建武年间举孝廉,任会稽太守,以清节著称。在朝中作官一心奉公,始终保持清廉。

第十二种:是以社会影响为姓。春秋时代,鲁国的学者少正卯,聚徒授学,使得“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声誉鹊起,世称闻人,他的后裔便拿“闻人”作了姓氏。
第十三种:是以少数民族的特殊称呼为姓。如:赫连、单于、呼延(匈奴族);拓跋、宇文、慕容、独孤(鲜卑族)等。
编辑整理:张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