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名家孟宪法老师的佳作《虚构与真情》「飘舞的剑」(2241辑)

虚构与写真情感矛盾吗?
孟宪法
(一)
上面说:别把编造当虚构。其实,虚构就是编造!道理看不透,自然生谬见!虚构不等同于虚假。小说、电视剧、童话等哪一样不来自于虚构?合情合理地编造叫虚构,不合情合理地编造叫虚假。写真情实感的作文,情节再真实,要想活灵活现地描写出当时情景,只能借助于想象,否则细节就不会形象生动,其实这只是借助想象“还原”情景而已。除了写亲情的作文,写故事或人物的作文都可适度虚构(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但一定在现实中发生过),这叫艺术的真实,并不违背情理。虚构作为文学创作手法,并不多么神密深奥,比如小学生写想象作文写童话等,就得运用虚构啊。作文中恰当运用了虚构,就解放了学生写作思维,这也是很重要的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用好了,那叫艺术的真实,真切地表现了生活而不是照搬生活,与表现真情实感没有本质区别;用不好,就叫艺术的虚假,就叫胡编乱造。任何道理看透了,才能大胆恰当运用,才不会心生忌讳,才不会见解肤浅。
由此看来,虚构与作文要有真情实感矛盾吗?不矛盾!
而今的现状是,面向全国,不管是校内作文训练,还是校外机构作文训练,对于想象作文写作以及想象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是漠视的!致使作文教学事倍功半!
(二)
虚构又叫艺术的真实,是文学创作手法。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并不矛盾,但它高于生活的真实。虚构不等同于虚假。真正弄懂了这些道理,才能解放学生写作思维,从而真正解决写作难。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没错,但局于这一点,学生写作思维必定受到束缚!文学作品大都运用的是虚构手法,难道因为你不懂这一点就否定这一点吗?问题是你能否定得了吗?事实摆在那儿了!
不常动笔,如何能悟得写作真谛?
(三)
判断作文内容的真假,最主要的要看写作内容是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写出来的。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话,一般就有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感受;否则就是模仿拼凑,假话连篇,因为没有经过思考。
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话才有真情感!作文富有想象力与要有真情感同样重要!合乎情理地编造叫虚构,不合乎情理地编造叫虚假!这一点语文老师弄明白的微乎其微!
没有丰富的想象力,而只有真情,作文内容是难以丰富细致,富有文采的,知道吗?这是写作真谛!
(四)
确切地说,想象包括虚构。散文中的内容情节不能虚构,但内容的情景的还原需要想象,生动的描述描写也需要想象。比如语言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就需要想象。好在想象力孩子们的思维特长,不需要加以指导运用。关键是要用它来解决问题。不必进行理论研究,掉进去就出不来了。
(五)
虚构是文学重要创作手法,也是作文应借鉴的重要写作技能,是灵活的写作思维,是想象力地尽情放飞!激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至少能解决一多半叙事文写作难问题,可这一点始终没有被语文界充分认识到!小学和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能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想象作文题目太少,就是明证。想象能力更是灵活深入的创造创新能力!而据有关调查资料,中国学生的想象能力居世界倒数第一,能不让人担忧吗?想象能力地激发培养,不应只为了写出一篇好作文,更为了开发培养一个民族永葆青春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所以也是其他学科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