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忘记”
莫善贤
常听人说,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老人,为了减少烦恼,要忘记年龄,忘记恩怨,忘记得失,忘记荣辱……。是啊,忘记有忘记的好处,忘记是一种耳熟能详的声音,一个具有哲理的命题。有说,让过去过去,给时间时间。是不是把这些都忘记,就是让过去过去了呢?我在纳闷,在纠结。
人会有那么容易忘记吗,把过去的事情都忘记?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多么的糊涂。健忘的人是有的,不忘记的人也是有的。一个人的经历怎么能够说忘记就忘记呢?一个人的年龄怎么能够说忘记就忘记呢?除非到了非常糊涂的时候,才可能忘记,这是身不由己的失忆,与心理因素的忘记是有很大区别的。
世界上有两种糊涂,一种是真糊涂,一种是假糊涂。真糊涂才能真忘记,由于功能衰退等原因,这样的糊涂是存在的。郑板桥提倡“难得糊涂”,这是大智若愚的糊涂,表面糊涂心里不糊涂,表面忘记,心里不忘记。
有人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同理,对于治愈心理问题也应该是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而不要不顾现实而乱开药方。有些事,学会忘记,学会糊涂有好处。但是,也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难以忘怀的事,是很难让人忘记的。我不喜欢那些心灵鸡汤,在慰籍别人时,用上最动听的语言,生搬硬套的让人忘记……。
用什么方法来实现忘记呢?笼笼统统提出“忘记”的说法,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其实这也有掩耳盗铃之嫌。是难以用得上的伪命题,或者是做不到的空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的话,我们应该努力饯行。并不是我一概反对学会忘记,难得糊涂。而是提倡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有的经历和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判断、来决定。不勉强就是最大的智慧。
想忘记的忘记不了,不想忘记的时常忘记,这是老人的特点。也说,现在的事情记不清,过去的事情记得非常之清楚,也许,这是一种规律。许多事是刻骨铭心的,许多事过眼云烟,渐渐淡忘,这里包括了心理因素和身体状况原因。
牢记有牢记的理由,忘记有忘记的理由。是啊,人生最大的困难是选择。一些名人名言,一些段子,运用起来会有一定局限性。我们不能一概照搬照抄。说话一定要看语境,看接受对象。千万不要不了解对方的心情,不了解对方的需求,就轻易给人灌输心灵鸡汤。事物总是多纬度的,一些观点都有一定局限性,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
作者简介:莫善贤。现居广东省广州市。《世界文学》签约诗人(作家),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高级经济师。
出版《相约今天》、《七蒂莲花》等诗集七本。诗歌在国内外刊物均有发表,获得奖励。
纸 刊 投 稿 敬 请 点 击 征 文 链 接https://m.booea.com/news/s_2525298.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