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诗词学会《秦中吟诗文选》首发座谈会集体合影 钱守桐 摄

纪念秦中吟老师
白林中
秦中吟老师,本名秦克温,秦中吟是他的笔名。他是我当年初中毕业进入农林学校就读时的老师,后来他调到了宁夏日报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他任宁夏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期间,介绍我加入了宁夏诗词学会。1995年《宁夏日报》副刊连续发表了我的《听雨》《咏芦》《咏雪》三首七律,此后,从《宁夏日报》副刊到学会自办《夏风》诗报,再到转为《夏风》诗刋的整个过程里,在我不断发表累计几百首的诗词作品中,与秦老师的逐字逐句认真审校严格把关密不可分。
这主要表现在秦老师对平仄和前后鼻音的认真对待上。我们习惯用的是平水韵等旧韵,便捷的依据就是秦老师的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这本书把平声(阴平阳平)仄声(上声去声入声)两大类字及组词逐一分列的清清楚楚,特别是对入声字与普通话读音全都做了比对和标注,由于查阅频繁,秦老师的这本书都翻烂了,又托人到上海找买,后来我也买到了,那时由于不熟汉语拼音,我俩都是宁夏人,前后鼻音常分不清,性格又都耿直,于是对诗稿中的个别字往往发生争执,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后只能由秦老师找出这本书来,一锤定音,这常让秦老师的爱人李雪松老师和工作人员张小平在一旁力劝而笑个不停。
那时学会工作和《夏风》编揖部的日常工作实际上都是秦老师在主持,地点在宁夏日报社办公大楼的一间屋子里,屋子是秦老师向报社争取后留下来的,每天投稿人不断,秦老师作为主编总要认真审核,那时的稿件都是手写的纸质稿件,有的字要仔细辩认,屋子里时常弥漫着秦老师逐字逐句严格把关(后来逐渐由崔正陵等老师把稿件拿回去分头把关)的一丝不苟氛围,让我终生受益,且受益非浅,由此养成了同样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秦老师坚持主旋律,才思敏捷,写作出手快,旧诗新诗,论文小说,无不涉猎,且格高意远,笔耕不辍,是宁夏至少在诗词界公认的领军人物。
1995年9月,经秦老师争取,全国第八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银川举行,自治区领导黄璜、白立枕参加,各地诗人100多位光临,名家荟萃,其佳作由唐麓君先生负责制成诗碑,座落于银川植物园,取名“沙海诗林”,并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研讨会文集《重振边塞诗风》。会议期间,秦老师让我向各地诗人介绍宁夏风土人情,一道组织主要景点游览,增强友谊互信,完善交流机制。秦老师身体力行,率先将“小省也能办大事”的精神落到实处,受到了各地诗人们的热情赞扬。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2002年秦老师被正式选为会长。2008年9月在同样思路下,秦老师相继又组织了宁夏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诗词界各地新朋旧友来银欢聚一堂,为宁夏诗词事业的发展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在学会知名度提升后,2009年8月,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银川召开,会长逄先知和毛主席生前机要秘书张玉凤等一行到会,成为了宁夏和中国诗词界的一件大事。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会议的成功举办,以及不断组织的区内各种采风、研讨会、赛事、讲座等活动,使秦老师的超前努力没有白费,使宁夏诗词学会的影响日益扩大,会员的热情和积极性普遍高涨,而且,秦老师在诗词界的声望也随之不断增高。
对于每一位会员较为成熟的诗词作品,秦老师都不愿埋没,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我被选为副会长后,他常对我说总想着让家乡的诗词汇入更多的纸质典籍中,传世久远,于是,借与时俱进的东风,由秦老师主编的《当代诗人咏宁夏》《中华当代边塞诗词精选》《中国西部开发诗词大典》《中华诗词文库.宁夏诗词卷》等相继问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广大诗人们的一致赞扬,也了却了秦老师的心愿。
与此同时,生活中的秦老师却是十分的低调和随意。他多次对我说自己本是农家子弟,不愿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他衣着朴素,乡音满口,喜怒随心,嫉恶如仇。他说自己很怀念农林学校,专门写了诗词,回忆那时贺兰山下纯真的校园氛围和师生情谊,让我看又让我去了解他所记得名字的一些同学的下落。农林学校50周年时,应昔日一些师生要求,在2013年第4期的《夏风》上,秦老师专门安排辟栏“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刊发了秦老师和我及一些师生的忆念诗文。另外,他对我说自己虽然写作还行,但讲话不行,口头表达能力差,让我们要注意全面发展。
那几年,秦老师年事渐高,腿关节手术后虽然坐了轮椅拄了拐杖,但仍坚持到学会处理事务。在2012年12月末学会迎新年联谊暨表彰大会结束近20名主要人员合影时,他拄杖硬拉着我让我站在前排他和吴淮生老师中间。这张照片,弥足珍贵,我把它排到了《白林中诗词》第二卷的前面,每当翻看,仍思潮涌动,情难自禁。

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在时过一年三个月的2014年3月23日,秦老师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8岁。
噩耗传来,思绪万千,我含泪写了一首七律:
悼秦中吟老师
往日音容万绪追,严师永诀痛心扉。
惯将韵味融家国,总把诗魂寄翠微。
沥血春秋蒙教诲,呕心艺苑伴霞晖。
杏坛不忍先生别,今有难时可问谁?
后来,在秦老师辞世五周年之际,我恰巧翻看到过去曾一同陪宾客参观览山露天剧场的照片,不由的又驱车专门去了趟现场,想起秦老师留下的业绩及当时情景,心犹不忍,一首五律油然而生:
览山忆起秦老师
文笔难停歇,抽闲共览山。
双峰听脚步,一路洒诗言。
罗马多思绪,乾陵少悟禅。
严师分别后,不忍此间攀。

我的这两首诗,随后都发表在了当时的《夏风》诗刊上。现在,秦老师已离开我们八年了,我们纪念他,是为了学习他,研究他,传承他。最近我看到秦老师的诗文已由我们一路走来的著名诗人现任宁夏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张嵩先生编选结集,取名《秦中吟诗文选》,入编《塞上文艺名家书系》,并亲撰后记,至此我感到十分欣慰。
秦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22.7.30.

这是本文作者在《秦中吟诗文选》首发座谈会上发言的照片
(感谢各位老师提供文、图素材。头条编辑原野在这里向你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