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风采之声★强音朗诵团】审稿||海梦||中国七台河
审核‖于歌‖中国沈阳
作者||苏红||中国勃利
音频‖点点‖中国长春
诵读‖点点‖中国长春
制作‖于歌‖中国沈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间有味是清欢【散文】
文/苏 红
尤为喜爱“清欢”一词,初见还是若干年前在网易博客好友文章中,入目瞬间,顿觉有种别致和淡雅。而“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则是近几年愈加耳熟能详,乃至时常不期而遇,每每品之,都倍感口齿生香,意蕴悠长。
且不拜读台湾作家林清玄对此的写意,追根溯源得知,它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清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廖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正是结尾几字,不知令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共鸣其间,为之陶醉。
诚然,苏轼笔下的清欢,不仅是泡杯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廖茸蒿笋的素菜一般的恬淡,也隐喻着他历经磨砺后隐退的思想与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时隔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所沉浸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也充盈了更多内涵。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历经尘世繁华后的取舍。凝神思索会发现,我们的周围不乏太多热闹与纷杂,有生发于名誉的追求,有源自于利益的渴望,有根系于权势的攀登,有执迷于地位的角逐,它们以有形或无形充斥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当穿越日月经年,走到某个人生节点我们会领悟,这些光鲜不过是附加于生命的点缀。喧嚣过后,我们终会摒弃许多曾经看重的,更愿感受内心清宁,与灵魂对话,与精神共舞,甚至爱上对坐一盏香茗,任思绪向远,觅得时光深处的云淡风轻。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走过阴晴冷暖后的选择。细细想来,人生所经历的事物,如同春夏秋冬一样有着不同的色彩与温度,它们或明艳或素雅,或炙热或寒凉。而太过浓烈和趋于灰淡都不是最美,唯有拭去外表的浮华,方能明心见性,找到本我。你看,智者从不张扬,总是青睐在且行且思中不断修为,于岁月流转处悄然驶入天高海阔。如此,也邂逅了人生的非凡意境。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跋涉山高水远后的相逢。悉心感悟,每个人都依循各自的轨迹不断向前。山一程,水一程,当穿越若干路途,走向曲径通幽处的不经意间,我们会看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明朗;会遇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会抵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透视芸芸众生后的淡泊。随着阅历增多,我们会洞悉到大千世界人与事的本性及本质,也愈加看轻和放下许多。从而,更喜欢在一次旅行、一种交谈、一首音乐、一篇文章和一幅字画中走进心灵世界的美妙与宁静。不受外界干扰,物我两忘,做自己真正喜欢的,让生命得以最美姿态绽放。
人间有味是清欢,又何尝不是岁月挥笔的佳句,光阴写就的诗篇,四季勾勒的风景,经年描绘的长卷。如此,在日历扉页上演绎着另一番别有洞天。
人间有味是清欢,有着删繁就简的底色,有着参禅悟道的内涵,有着莲荷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有着梅兰竹菊超凡脱俗的品格。它是内在与外物的对接,是心境与性情的映射。这样的味,自简单生活中来,向智慧人生而去;这般的清欢,呈现着丝丝恬静,流露着淡淡愉悦。

红尘纷扰,世事喧嚣,人间有味是清欢,何尝不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写于2021年1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