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直在路上的铿锵玫瑰
——读郭书宣的
《高考-----瞧这一家人》
文/王天均
(原创 灵秀之家 灵秀师苑风)
2022-07-25

读了郭书宣的这篇文章,感觉别说是在一个县里,就是全国也算奇迹。一家人近些年出了11个名牌大学生,几乎全是985,211,还有硕士、博士。这里强调在一个县里:指是在百万生源大省里名校极度匮乏的宜阳县杀出重围,而非生源少分数线低的省份、直辖市。他有四女一男,四个女孩齐考上理想学校校,正应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近些年高考状元女孩居多,当代少儿教育专家家孙云晓提出《拯救男孩》,郭书宣第五个小男孩超越四个姐姐,颠覆了这一理念。近几年孙辈更为家庭争光,今年又添两名名校新生。
严格说这不是郭氏家族,是实实在在的包含他的儿女和孙辈他的家庭。儿孙一个也不能少,统统是优秀大学生。
圈里都在追踪其原因,认为家风家教家训的有之;认为宜阳学风好的有之;认为领军者作者郭书宣组建高效高考团队强大作用者有之;这些统称为外因,还有认为孩子悬梁刺股精神者有之,称为内因。这里抛去外因,解剖麻雀,分析其中小女儿的拒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请看郭书宣原文:
“经历高考苦辣酸甜最多的还是老四闺女郭海虹。她18岁洛阳一师毕业,在宜阳化肥厂有一份好端端的幼师工作。然而,命运多舛,上班刚三年,化肥厂破产了。厂幼儿园被推向社会。天塌了,幼儿园的教师成了没娘的孩子。”
点评:那年头,据说先录取中师生,再录取高中生,中师含金量不低于985,只不过家长急于让孩子端上铁饭碗,减轻家庭负担而错误地剥夺了孩子上大学的权利。
当时还有一个误区:企业最让人羡慕,其实当今最不稳定的是企业,2022年上半年就倒闭46万家,包袱沉重的国企更无法幸免,企业白领争考公务员便是佐证。
按照惯性思维,郭海虹会坐以待毙,做失业大军的一名小卒。他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决定背水一战,杀出一条血路。
“这时,海虹一兜劲儿考入河南教育学院全日制英语本科专业。”
点评:这里作者没有交待复习了没有,复习中的困难,做了哪些努力?这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因为中师和河南教育学院跨度太大了,中间隔着高中和大专,他已经脱离学校多年了,何况是最难考得英语专业,难度不言而喻。肯定咬紧牙关在泪水、汗水甚至血水中度过。
“她毕业时,高中最缺的就是英语教师,但因“编制”被关在一中大门外。
眼看暑假过半,小闺女到一中的工作还没有半点儿着落,性急中想到了在市里一个要害部门工作的表舅。她母亲领着海虹敲开了表舅家的屋门。他家大厅里浓浓的酒味,表舅正在与客人划拳喝酒。未等母亲说完,表舅就打发母亲去找表妗子。
厨房里烟雾弥漫,香飘四溢。大表姐、二表姐正在厨房里帮妗子忙碌着。听说让妗子给县里的主管领导打个电话,正在切牛肉的表妗子头也没抬,从喉咙挤出来几个字:“忘记电话了!”当她们被遭到拒绝时,弄得母女俩不知所措,呆在那里。屋里的人,嬉笑着、吃着、喝着,无视母女俩的存在。她们不知在屋里呆了多久,当缓过神来,那尴尬、屈辱、愤怒一起袭来,逃也似的离开了表舅家。
那段时间,小闺女找工作接连碰壁。诚惶诚恐,她心理承受的压力到了极限。
她是个不服输的人,看似风轻云淡的背后,看准一件事儿,必须成功!
这件事儿,让海虹明白了一个道理:“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点评:河南教育学院是专门培养高中教师的,偏偏命运再次给她亮了红灯:没有编制!亲友不打电话也没错啊!那是大义灭亲,反腐倡廉。而这正好刺激了郭海虹的自尊心,按照惯例他应该坐等编制,这是遥遥无期的,目前多少学校教师在重要岗位拼命工作在等编制,有点像多少年前的民办教师。还是倔强的海虹说出掷地有声的话:“靠谁也不如靠自己。”这就引出她再次逼上梁山,走上置之死地而后生之路。
“就这样,她在寻找着“考研”的这条路。老天爷还真睁眼了,最后,堂堂正正地接到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竟是别人最羡慕的公费生呢!那一刻,小闺女摸着头上掉着一大撮一大撮的秀发,她伤心的放声哭起来。因为,她还没过26岁生日呀!”
点评:她再次面对挑战,实现第二次飞跃。别说她一个待业的本科生,就是在读本科考研也要脱一层皮。
考本科,考研,全靠自学,没有毅力哪来成功?
有点“别人家的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味道。
毕业工作三年,勇于挑战,两次几年复习,考上一个本科,一个研究生。一直流泪流汗奋战在路上。有点像女排为国争光伤痕累累。虽然作者书宣只是白描如实娓娓道来,但也使我几度掉泪,如果是我的女儿,我会说:咱不考了,找个临时代课或者等待编制,因为孩子太可怜了。
可她偏不。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十多个名校,虽然离不开书宣同学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不可忽略孩子们奋斗的过程,不经风雨哪来彩虹?一旦她回望这些过程,一定信心百倍。
脚下的路还有更多的累,
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
无怨无悔从容面对,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