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凤明
在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有两棵古榆树,一棵在二十家子满族镇老街道东头,粮库门口,号称“东北榆树王”;另一棵古榆在二十家子水库南岸,全结小学旧址向东不远处的马路中间,这棵古榆即便是修路时,也没有遭到铲除。

2022年7月19日,我们来到二十家子满族镇探访这棵号称:千年古榆的“东北榆树王”。在这棵古榆下,新建起了一栋仿古的院落里,做为“看树人”的住所,房屋里住着“看树人”于和平老先生,于老先生从小就出生在这里,今年69岁,已经守护这棵古榆四十余年了。今天,我们见到了这位“看树人”于老先生。
本文作者和“看树人”于和平老先生(左)
这棵古榆特别的粗壮高大,枝繁叶茂,沧桑虬劲,生机勃发,每年春季结出的榆树钱丰实饱满。古榆树上系着不少红布条和祈福带,把这棵古榆装扮得沧桑中带着艳丽,树前摆有大香炉和供桌,香炉里插着燃烧的高香,供桌上摆着水果。

听“看树人”于老先生讲,这棵古榆大约是元末明初(1368年前后)时期自然生长的古榆,在民国时期的地图上曾有标记。相传,清乾隆帝东巡时,曾在此树下歇过脚,纳过凉。距离不远的龙山满族乡放马沟曾是努尔哈赤垦荒牧马屯军的地方。
清朝顺治初年(1644年),先后从浙江、山东一带迁入郭、张、王、范等二十户人家,在此古榆树附近落户定居,聚落建屯,开荒拓土,繁衍生息。

这棵古榆树高约35米,树干直径近3米,周长约8.5米,需六名成年男子手拉手才能环抱过来。古榆树冠最大直径约40米,从主干处分出三个主杈,每个主杈又分出两个分杈,共有六个分杈,分杈上的枝叶向四周伸展,形成巨大的树冠,树下可容纳上百人乘凉。
古榆树下的仿古房子
于老先生说,这棵古榆树上曾有不少老鸹窝,最多时有32个。
这棵古榆被誉为:东北榆树王,专家说:这样古老的榆树在东北实属罕见。
榆树钱
榆树在民间的寓意是:吉祥、富裕、富余,因为榆和余同音,延伸为富余、富贵。春季,榆树在没有长叶前,还会先长出“榆树钱”,类似古代人们用的铜钱,像摇钱树一样;“榆树钱”还能当食物吃,灾荒年月,人们还采摘“榆树钱”来充饥。“榆树钱”是榆树的种子,落地生根,生命力很强。
我国民间有食用“榆树钱”的习惯,据《本经》《医林纂要》记载:性味甘,平,寒。无毒,入胃,大、小肠,归手足太阳、手阳明经。功效:利水,通淋,消肿,治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因此,榆树在古代就非常受欢迎,寓意着日子过的幸福美满,有富余的钱。
古榆树上挂满了祈福带
按照习俗,满族先民通常喜欢在老榆树下祭拜祈福、求财、求子,命硬的小孩来认干妈。因此,当地居民把这棵象征吉祥的古榆树,尊奉为“榆树神”、“树圣”,这一点从树上挂满的祈福带上就能看出。
曾有诗人为二十家子古榆作诗一首:
九顶繁枝扶向天,扎根沃土古榆坚;
春扬绿暖生风韵,夏起浓荫送雅篇;
为树曾经看院宅,成材未使作梁椽;
今逢盛世寻疏影,见证沧桑数百年。
古老的榆树下,历经寒来暑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人们,古榆依然在,不见当年人!

如今,这棵古榆已经被围上铁网栅栏保护起来,并且树干上挂上了“古树(名木)保护牌,标注树龄是425年,保护级别:二级,编号:220381000001,吉林省绿化委员会,2021年12月。标牌上并有二维码,通过扫二维码显示:榆树,树龄约420余年,位于公主岭市二十家子镇二十家子村。
相传,明万历41年到万历46年期间,努尔哈赤征讨海西女真叶赫部的战役时负伤,落荒逃至于此,被善良老妈妈救起,并为其治好伤病,临别时努尔哈赤拜老太太为干妈。自从老罕王走后,老妈妈每天拄着拐杖在门前盼望义子归来,终未盼到其归来,而老人却倒下了,于是就在老太太的拐杖旁长出了一颗榆树,后来人们传说,这颗大树是老太太变的,再后来就有了人们“认大树为干妈”的说法。
吉林云飞医药公司院里的古榆
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清真寺院里,也有一棵500多年的古榆树;公主岭岭东工业区吉林云飞医药公司院里也有一棵400多年的古榆树,但是那两棵榆树和这棵古榆相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只有俯首称臣的份儿!
推算这棵古榆的树龄,按照元末明初(约公元1368元前后)来算,(2022-1368=654年)迄今为止,这棵树大约650岁左右。
如果按康熙二十年(1681年)修建吉林“柳条新边”时,郭星五先祖戍守边台时所植来算,(2022-1681=341年)这棵古榆仅341年树龄,按照树茂与伊通三道清真寺500多年的古榆和云飞医药公司400多岁的古榆来比较,显然不符。
如果按树龄425岁来算,(2021-425=1596)公元1596年应该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而万历41年是公元1613年,万历46年是公元1618年,按这个时间段算,这棵古榆树龄是403~408岁,出入是很大的。
按传说,古榆是元末明初时自然生长的,树龄在650岁左右是符合实际的。
固伦和敬公主雕像
公主岭市(原怀德县)是清光绪三年(1877年)建置,公主岭市龄刚刚145周年。
这样算来是:先有古榆树,后有二十家子;先有二十家子,后有公主岭。
另一棵古榆树在二十家子水库南岸,全结小学旧址向东不远处的马路中间,这棵古榆树即便是修路也没有遭到铲除。
全结小学东侧的古榆树
这棵古榆从树茂上看,要比上一棵古榆小多了,为了防止夜晚行车安全,树干周围缠了三道反光条。我用软卷尺量了一下树干周长正好是4米,看样子树龄也就二三百年吧,树高大约有五层楼那么高,树杆上也有少许红布条和红毛线,红毛线也没薅断,线团落在了地面,树根处有小香炉。
树干上缠了三道反光带
相传,在八十年前,在日本鬼子占领东北时期,修这条路时,打算把这棵古榆树用锯放倒移走,但是听说古榆有灵性,于是就花重金50块大洋(银元)雇佣当地一个叫郭三愣子的木匠,来锯此古榆,但是无论郭三愣子怎样锯,就是踞不动。于是,他打算第二天再来锯,但是还是无功而返,大洋也没赚到手,日本人最后也没敢放倒这棵古榆,于是就把这棵树留在了马路中间,直到今天!
希望我们能够保护好这两棵古榆,让人留住记忆、留下乡愁,让后来人看到历史,这样更能够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风貌与地方特色,留下先辈的智慧和汗水,让当地的文化更显大气、厚重和美丽!
作者:张凤明
国家风景摄影师
吉林省摄影家协会 会员
中国公益在线 公益记者
中国风景区摄影网 摄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