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政策解读》(四)
[时事快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月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众议长佩洛西计划8月份将访问台湾一事提问。
赵立坚: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美国国会是美国政府的组成部分,理应严格遵守美国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如果佩洛西众议长访台,将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冲击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方要求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不得安排佩洛西众议长访台,停止美台官方往来,停止制造台海局势紧张因素,以实际行动履行美方不支持“台独”的承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必须完全由美方负责。
[本期正文]
‖政策原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略
(二)工作原则。略
(三)主要目标。略
二,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四)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城市形态、密度、功能布局和建设方式对碳减排具有基础性重要影响。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推动组团式发展。每个组团面积不超过50平方公里,组团内平均人口密度原则上不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个别地段最高不超过1.5万人/平方公里。加强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滨水空间和城市绿道统筹布局,留足城市河湖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组团间的生态廊道应贯通连续,净宽度不少于100米。推动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新城新区合理控制职住比例,促进就业岗位和居住空间均衡融合布局。合理布局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设施,主城区道路网密度应大于8公里/平方公里。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坚持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推动城市更新,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盘活存量房屋,减少各类空置房。
‖政策解读‖
四,无论是控制城市建设组团规模,还是建设通风廊道,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出现“热岛效应”。那么什么是“热岛效应”?
目前正值盛夏季节,我国南方城市到处热浪滚滚,一想到出门就心生怯意,是不是我们的城市真的变热了?其实这是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八大环境问题之一。

其主要危害是,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一个低压旋涡,造成人们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而形成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热岛中心区域聚集,危害健康。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区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等。高温天气下的热岛效应,还会增加人们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的机会,进而消耗大量的电力,增加用电负荷,同时产生更多的废热进一步增强热岛效应。
五,为什么要“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和“盘活存量房屋,减少各类空置房”?
长期以来,城市更新存在一种错误倾向,一些人将城市改造简单地理解为“旧貌换新颜”,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树木等,割断了城市的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破坏了原有的邻里关系和城市文脉。更有甚者,不少地方形成土地财政依赖,变相抬高了房价。
彻底告别“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和过度房地产化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正是“走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的重要体现。
大量拆除既有建筑,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处理建筑垃圾。同时新建建筑需要消耗大量水泥、钢筋等高耗能建筑材料。无形之中加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同样,国家通过激励政策或税收政策,完全可以实现“盘活存量房屋,减少各类空置房”,实现既有各类房屋利用的最大化,也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编辑房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