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接到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的通知,邀请我参加吉林省文联开展的“百乡(镇)百歌”——精品原唱歌曲采风创作活动,安排我为前郭县查干花镇量身创作歌词。
7月12日,查干花镇党委宣传委员石木寒带着我,匆忙赶往距离市区100公里之外的查干花镇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风,非物质文化遗产英雄史诗的省级传承人、查干花镇草原文化馆副馆长朝鲁蒙热情接待了我,他把我带到历次举办那达慕大会的草原深处,向我介绍查干花镇的基本情况、蒙古族文化和查干花的风土人情。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副美丽的水墨丹青,呼吸草原清爽的空气,我一下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谈到查干花,朝鲁蒙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查干花是前郭县蒙古族牧民聚集的地方,资源丰富,盛产玉米、花生、杂豆。畜牧业方面以养殖牛、羊闻名省内外,曾被授予“吉林省养羊第一大镇”、“吉林省牧业十佳乡镇”荣誉。查干花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石油天然气,储备量丰厚。
接着,朝鲁蒙把我领到他的工作室,一楼是民族舞蹈教室,二楼是乐器工作室,只见墙上挂满了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马头琴、四弦琴、潮尔等各类乐器,有的乐器是他自己精心制作的。同时,室内也摆满了朝鲁蒙参加各类活动取得的获奖证书。他看我对乐器兴趣盎然,于是,抄起一把潮尔现场为我演奏了《嘎达梅林》等经典曲目。
中午,我采访了国家级非遗“马头琴音乐”省级传承人、查干花镇草原文化馆馆长包嘎日迪先生。谈起查干花的民族文化,包嘎日迪先生格外兴奋,他说,查干花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是全省唯一一个拥有省级文化馆的乡镇,全省唯一从事蒙古族文化的乡镇级文化馆——查干花草原文化馆坐落于镇内。2005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族歌舞之乡”。在全县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查干花镇传承的郭尔罗斯民歌、博舞、四胡、马头琴、乌力格尔等5项位列其中,而在4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查干花镇的传承项目多达30项,为郭尔罗斯自治县的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干花的民族文化传承风生水起,有的放矢,硕果累累,享誉全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这里的一方人,这里走出了蜚声国内外的著名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先生。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又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说到兴奋处,他把自己倾心创作的草原歌曲放给我听,从悠扬的马头琴旋律中,我感受到了包嘎日迪先生对家乡——查干花的一往情深,感受到了蒙古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采访结束了,我却陷入了沉思,我该如何用歌词反映查干花呢?当晚都在构思,满脑子都是采风的细节和内容,睡到半夜,起来反复酝酿,字斟句酌,尽管水平有限,纸长笔短,难以力透纸背,但还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这次歌词创作,于是才有了《查干花,我的家园》这首歌词的诞生。(撰稿/摄影 谷国宏)
【原创歌词】
查干花,我的家园
作词:谷国宏
魂牵梦绕心中的大草原,
圣洁的长生天,蓝色的浪漫。
芳香四溢的马奶酒滋润了心田,
草原天堂,流连忘返。
四通八达的马路延伸了思念,
商业区里人潮汹涌烟火气依然。
特色旅游,炽热的情怀,
草原风情让人美名流传。
万众瞩目的草原那达慕,
草原汉子牧民自由的营盘。
这可是我的查干花,
我梦中牵挂的美丽家园。
啊哈嗬咿……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我愿为她梳妆,永远把她铭记在心间。
唱一段深情悠扬的蒙古长调,
草原儿女,世代相传。
拉一曲节奏欢快的《赛马》,
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绿海般的浪漫醉红了希望,
黑土地的深沉养育多少秀女豪男。
绿色农业,科学环保,
奔小康的格局越走越宽。
名扬远播的草原文化馆,
把弘扬民族文化的伟业承担。
这可是我的查干花,
我永生难忘的可爱家园。
啊哈嗬咿……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我愿为她神往,永远把她深情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