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起同志简介:
丁玉起:曾用名,丁志起,回族,一九一 五年生,河北省沧县孟村镇人,一九三九年参 加革命,四O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回民支队 历任班长、排长,四五年任手枪队队长,特务 连连长,重机枪连连长,四六年六月任东北回 民支队三大队大队长等职,五二年由朝鲜复员 回原籍,一九七九年病故。 丁玉起同志在渤海军区回民支队生活战 斗十余年,他一贯生活简朴,战斗勇敢,对同 志团结和蔼可亲,一九四O年春季,在一次战 斗中他带领六名同志闯进日军据点,三个日本 鬼子正在院内围井洗刷,丁玉起同志举起手枪 对准井边日寇就打,不料手枪因子弹臭没有 响,因此后边的几个同志没有跟上去,三个。日 寇一拥而上与他撕打起来,他临危不惧只身与 几个日寇扭打在一起,这时房内又一敌人端 着上了刺刀的的“三八”式步枪向他刺来, 丁玉起同志急中生智,一把抓住敌人枪口, 瞬间争夺把枪夺了过来,四个敌人见势不妙 向房内逃走,他用刚夺过来的步枪,打倒两个 日本兵后,在故人的密集的火力中他单身又冲 出敌人的据点。 一九四一年初的一个晚上,丁玉起同志奉 命进入一股土匪住地,他只身冲进匪首住房, 击毙匪首后又冲进村子,回支称他为独胆英 雄。 一九四六年四月,我军攻打长春市守故 时,丁玉起同志任回支重机枪连连长,重机枪 射手多数是原东北“围兵”或国民党军队弃武 回乡人员,丁玉起同志能善于团结这些人,发 挥这些人的积极作用,在攻打长春的战斗中, 重机枪连为战斗的胜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部队艰苦困难时,他一贯吃苦在前,在 回支挺进东北时,长途行军,他经常帮助身体 不好的战士背枪、背被包,邗队住下后,在深 夜他常到各班查铺,给战士盖被子和查哨。 丁玉起同志在回支的这种作战勇敢、团结 同志,以身作则的精神,使我们至今难以忘 怀。
(张树金同志提供资料)。附:回忆东北回民支队(文/刘宝俊)
牛进1022 发表于2018-10-22 00:16:35
东北民主联军回民支队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整四十年了。我觉得东北回民支队的指战员,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还有社会主义建设中,确有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至今回想起来仍然使我难以忘怀。所以,根据回民支队的经历及我本人的所见所闻,写出东北回民支队的几个历史片断,希望了解回民支队情况的同志对我写的有错漏的地方请加以纠正和补充。
东北回民支队的成立
一九四六年上半年,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将东北民主联军七师(从山东挺进东北的原渤海回民支队)全体回族指战员从前方调往哈尔滨市,于四六年六月二十日在哈市南岗由七师长杨国夫同志宣布正式成立东北回民支队。任命刘震寰同志为支队长,刘喜三同志为副支队长,李子华为副政委,张文林任政治部主任。支队下属三全大队:一大队刘金声同志 ’任大队长、李庆林同志任副大队长,吴庆云同志任教导员,二大队由张景祥为大队长,马玉荣同志为副大队长,韩景正同志为教导员,刘志广同志为副教导员;三大队由丁玉起为大队长,韩道然为副大队长,回登庆同志为教导员,张树金同志为副教导员。各大队下设分队,班排干部大都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同志担任。同时,东北局为了加强回支的政治军事工作,将延安抗大到东北的回族干部王瑞刚、刘振刚、金志瑞、锁云龙等同志调到“回支”工作。
东北“回支”宣布成立后,在哈尔滨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便接受了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交给的两项新的任务:成立“执法队”。
哈尔滨市是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三日人民自卫军进驻哈尔滨市二十八日由苏联红军移交我军的,我们到哈尔滨时,社会秩序都很混乱,敌情复杂,日伪残余、国民党特务、土匪到处横行。四六年三月九日我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同志就是在哈尔滨市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大大小小的座山雕四处横行霸道,土匪在农村到处抢劫农舍、拦截火车抢走军用物资,严重威协我军及当地群众的安全,同时加之有我们前方下来的极个别伤病员,违犯群众纪律,看戏看电影不买票,随便拦车坐,拿着拐杖当免票。鉴于上述状况,东北军区司令部决定在哈尔滨成立执法队,抽调回民支队担任这项任务,并发给写有“东北军区司令部执法队,,字样的红布黑字袖标。当时由东北军区副司令吕正操同志给执法队作了具体的指示,他说,为了保证军事上的需要,我们首先要把铁路这条运输大动脉的秩序搞好。回支党委认真研究了这一新的任务,在部队里抽调了政治觉悟高的干部战士组成了若干个小分队,分别派到老站(现哈尔滨站),滨江站、三棵树(机车库)。三十六棚铁路工厂、松花江大桥等铁路沿站发动工人群众搞好治安工作,同时,小分队还担负着哈尔滨至满州里客车安全的押运工作。当时牡佳线(牡丹江一佳木斯)铁路秩序也比较混乱,东北土匪头子谢文东、李化堂带领土匪进行捣乱破环,造成这趟铁路线的火车进不去,也出不来,铁路运输中断。支队长刘震寰同志带领我们一大队部分同志(当时我也随同执行此任务)前往林口整顿那里的秩序,我们执法队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后,组织民兵和铁路工人纠察队,经过一段时间整顿后,使这条线的秩序很快得到好转。拉滨线当时的铁路秩序也很差,由于长滨线被国民党破环,旅客多部分都集中到这条线上来,火车超载,拉不了,故由一大队教导员吴庆云同志带领-<卜排的同志去五常维护秩序,使这条线路秩序得到收善。为了加强我军在北满铁路巡逻,确保铁路运输畅通无阻,东北军区司令部将苏联红军缴获的日本的两列装甲车,用来装备我们回民支队,成立了铁路装甲大队、大队长刘金声,火车司机都是我们支队自己配备的,这两列装甲车一列叫“自卫号”另一列叫“前进”号。车上装有山炮和高射机枪,机车头是日本当时最先进的称为“米卡一”。这两列装甲车维护东北铁路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后一直跟我们进关南下,直到我们五一年入朝时,才上交给铁道部。
组建回民工作队参加土改
一九四六年八月,东北回民支队根据东北局的指示,在部队抽调了一批政治素质较好的干部战士集中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党的民族政策、土地改革政策”,使干部战士对党的有关民族政策、土改政策在思想上、理论上有了一定认识。随后,前往北满回民居住较多的地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因当时国民党的特务在东北回民当中进行反动宣传,说共产党要“灭教“、“共产共妻”,加之(军阀)白崇禧打着宗教的旗号,在国统区成立了所谓“回教协会”,协会设有理事长、理事、这些都有宗教上层人物担任。他们在清真寺利用“主麻”日子进行反动宣讲。当时东北也有少数没有头脑的阿訇也随着他们胡说,由于国民党造谣惑众,使得回民上层宗教人士有许多向蒋菅区逃跑(如长春沈阳)。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回民工作队前往肇东、绥化、阿城、扶余、牡丹江等县市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配合当地政府给回民群众解决生活问题、安排就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随着东北解放区的扩大,形势的好转,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也逐渐提高,东北局根据党中央四六年“四五”指示,在解放区进行了“土改”,回支为了配合解放区的土改工作,回民工作队经上级决定改为工作团,工作团由东北回民工作委员会临时党组领导,王兴让同志任党组书记,成员有刘震寰、丁铁石、李子华、杨清修、韩幽裥同志,秘书曹振德、马德忠、。工作团团长由支队长刘震寰同志兼任,下设三个工作队,一队长由我担任、二队长曹振德、三队长王兰香。当时,彭真同志在北局主持工作,他给工作队讲了三个具体任务:一是工作队要到各地发动群众进行土改,要给回民群众分得与汉民同等的土地。二是在回民居住转移的县、市成立回民联合会,让回民翻身得解放。三动员回族青年积极参军参战扩大回民翻身得解放。三动员回族青年积极参军参战扩大回民支队。回支党委根据彭真同志的指示精神,对工作队的工作作了具体的研究和分工。支队长刘震褒同志带领一队去牡丹江省、合江省开展工作,副政委李子华带二队去松江省和哈尔滨市开展工作并负责筹备东北回民联合总会;三队去嫩江省和扶余县开展工作;政治部主任张文林和张树金同志带领十几名回族干部去阿城扩军试点工作。工作队到各省市都是东北局直接开给的介绍信,回民工作队所到之处,各地党委政府者都很重视,回民群众也很欢迎工作队,工作队在合江省时,张闻天同志对工作队的工作很关心,经常听取工作队工作汇报,亲自布置任务,并强调工作队要积极在当地回民当中发展党员。工作队到各地后,首要的任务是发动回民群众参加土改。四六年冬季工作队配合东北局在宁安县开展土改试点工作,当时蔡畅同志为工作团团长,我们习惯称蔡大姐,在她的教导下,我们工作队在宁安县东京城回民居住较多的村镇成立了第一个回民农会,韩世荣(回族)当选为农会主任,不久牡丹江、宁安的回民联合会相继成立,到四七年夏季,阿城、绥化、肇东、呼兰、海伦、佳木斯、依兰、勃利、克山、北安,扶余等地的回民联合会相继成立,回民联合会的成员大部分是“土改”的积极分子,基本由工人、农民、教师、职员等各界人士组成。同时工作队也注意吸收青年学生、参加工作队工作。如杨柏元、狄姚雨、刘玉书、张守业、白俊山、白奎、徐向国、刘振元、高风宝等同志就是在这个期间被吸收到工作队的。随着各地回民联合会相继成立,他们在土改、支援前线、参军,发展生产等运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为确保党的政策在这些地区顺利落实奠定了基础。
回族儿女涌跃参军参战
东北民主联军回民支队在哈尔滨宣布成立这一消息。当时,很快在松花江省、嫩江省、牡丹江省、合江省和吉林省的北部的回民群众中传开,回民支队受到了热情欢迎和支持,文艺界的回族同胞积极为回民支队的指战员慰问演出。阿訇、海里凡、乡老也到回民支队慰问。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做劳工的山东、河北回族老乡也到回支打昕关哩老家的情况,有的要求报名参加回支。
四六年七月,回支在哈尔滨市二中学,部队进行整训时,一天上午。我一大队在广场出操时,有一位妇女领着一男孩,大约有十五六岁,在旁边等了许久,待我们操毕休息时,她问我们“同志,你们是不是回民支队?”我们回答就是,并问她有啥事,她说"我是呼兰县人,我想送我的这个儿子报名参加你们回民支队”。她儿子名叫王金,才十六岁,大家听后,都很高兴,并将她儿子收下了。事过几天,这位王大嫂又将她的外甥马德福送来参军。这在当时的东北新解放区,主动送子参军是很少见的。
在东北,回族参军的人员中,大部分以四七年土改中翻身得解放的:农民为主,纷纷自愿报名参军。例如:宁安县东京城只有七十多户回族群众,这个镇土改后,就有二十一名回族青年自愿参加了回民支队,其中还有两名女学生,韩世荣、韩世斌兄弟俩,高荣波、高树森父子一起报名参加了回民支队。仅一个阿城县就有一百八十多名回族青年参加了回民支队。在那时,参军真光荣、威风、骑马披红戴花、到处出现了父母送子参军,妻子送丈夫参军的感人场面。佳木斯市回族毛纺织厂的女工马氏,她丈夫杨兴常参军时,亲手把自己做的大红花戴上,牵马送行。不久,她又动员她的未婚妹夫哈增胜参加了回民支队。依兰县东三家子回民村,翻身农民赵连声、韩同才等十几名青年听说回民支队招兵入伍的消息后,他们自带干粮,买上船票到佳木斯找至回民工作队报名参军。回族青年报名参军的另一特点是;高中、初中毕业、肄业学生积极报名参军。因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对人民解放军有较深的认识。一说报名参加回民支队,他们的父母、亲属都很支持,因为对他们来讲,参加回支,回族的生活习惯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如尚志县一面坡的回族青年学生李默然(现辽宁省艺术剧院院长)就是此时参加回民支队。还有一些关里到东北去的回族青年报名参军,他们说“打回老家去,我们也光荣”。报名参加回民支队的几平天天都有,有的是满族、朝鲜族,也有汉族。有乘火车、汽车、轮船,从四面八方来到啥尔滨市参军入伍。有的是经各地回民联合会介绍去参军或工作队带到回支参军的。到四八年二月,北满回族参军的多达七百余人,人数超过了东北回民支队成立时的两倍多,这样一来,东北回民支队迅速壮大起来。这支回族武装发展这么快,主要是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抢修吉长铁路桥梁
吉林是四八年三月九日解放的,在解放吉林的前二三天国民党反动军政官员也预感到他们在吉林统治的未日将灭亡,但是,他们还要作最后的垂死挣扎,在他们狼狈逃往长春 的时候,将吉林松花江铁路大桥、饮马桥以及九台土门岭山洞随着炸环,同时也把铁路工人诱骗到长春,使铁路运输线中断,以达到企图阻止东北解放军前进道路之罪恶目的。为了支援人民解放军早日解放长春和沈阳,东北军区及时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抢修被国民党破环的吉长(吉林——长春)铁路。当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铁路局局长的吕正操同志指示:将牡丹江护路军的四个连队编入东北回民支队。四八年四月八日回支的全体指战员一千六百多人由哈尔滨开赴吉林抢修松花江铁路大桥、饮马河桥和九台土门岭隧洞。当时,回支指战员对铁路技术很陌生,几乎是一窍不通,但是回支指战员们没在困难面前后退,而是在哈尔滨铁路局工人同志的热情帮助和苏联工程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下,边抢修边学习,干中学、学中干,在抢修过程中,白天国民党的飞机不断进行扫射和轰炸,夜间国民党残余不断对抢修现场进行骚挠和破环。鉴于这种情况,我施工部队专门组织了对空射击的小分队和巡逻队以保证抢修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抢修吉长铁路的过程中,回支指战员们克服了材料不足、技术不熟练、敌人不断破坏等困难,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使两座铁路大桥和一个隧洞修复通车。使火车一直通至离长春三四华里处,每天由吉林开往长春的火车运载的是各条军用物资,返回时拉运的是从长春逃出的难民。该线通车后,对早日解放长春起了很大的作用。
回支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的一支技术兵种
由于形势的发展、战争需要部队应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东北回民支队指战员们在抢修吉——长铁路中,学到了很多抢修铁路技术,从中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并作出了~定成绩。故此,于四八年七月东北野战军总部决定将东北回民支队编入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顺列为二支队对外还叫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兼党委书记,副政委丁光德、副支队长肖春先、参谋长张风鸣(红军)、政治部主任李子华。支队下辖三个团;四个支队直属连。原回支的一大队编为线路二团,团长罗坯星(红军),政委张文林,吉林军区独立六团编为桥梁二团、团长周景祥,副政委肖朋,参谋长汪森林(红军),吉林独立三团编为线路四团, “二营的指战员都是朝鲜族》,因吉林军区缺少干部,这个团的一、三营的排以上干部到清河门后都调回吉林军区,空缺的干部由线路二团补充,代团长刘金声韩景正代理政委,何正军为参谋长,每个团有三个营,有的营有四个连。各连队根据自己所执行的任务没有铁工班、水工班、钉道班、起重班、架子班、混凝土排,支队直属连有运输连,给水连、通讯连,警卫连。干部、战士根据自己的特长重新调整了工作,这就与步兵显然不同。经过改编后的回民支队指战员共计约有五千八百余人。在啥尔滨参军的回族青年大部分被提升为班、排、连干部,成为回民支队的骨干。
参加辽沈会战
回支在吉林经过改编后,成为东北野战军的一个技术兵种,受东北野战军的直接指挥。四八年九月十日接东北野战于树林司令部命令,除留线路四团在长春附近守卫外,其它两个团和支队部的直属连,乘火车去新立屯去执行新的任务。线路二团乘座第一列车到通辽南的甘旗卡火车站就遇到国民党的飞机把这个车站的几个火车头炸坏,将铁路阻塞,还有许多车皮也被炸坏。使得我军不能前进。这时,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在沈阳的一个军出来到彰武进行搔扰,我们二支队奉命准备迎战敌人。十月六日那天国民党飞机对铁路又进行扫射,线路二团一营一连的机枪班长宝如林(回族)和营长丁玉起说: “国民党的飞机到这来查户口(低空飞行),我们为什么不能打?”丁营长说:敌机再飞来你们可以组织火力打。不一会三架飞机从北往南飞来,进行低空扫射,机枪射手赵渤海开枪向敌机射击,一架飞机中弹起火,飞机在章古台火车站东侧坠毁,国民党飞行员被六纵17师俘虏。老百姓和铁路工人见到飞机冒烟坠毁,无不拍手叫好。
国民党撤出彰武时把铁路大桥炸坏,我们部队步行到彰武抢修铁路大桥,上级给我们二十五天的时间,线路二团和桥梁团的二个营的指战员不顾条件艰苦,昼夜抢修,支队首长也亲守现场,当时是十一月,部队还没有发冬装,战士们冒着严寒仅用了二十二天就修成了一座四百五十米长的便桥。
我们抢修彰武大桥通车后,也就是辽沈战役接近尾声时,部队转移到义县、新立屯,在长春守卫的线路四团也来到清河门进行休整。部队在休整中战士干部暴露出对抢修铁路不感兴趣,认为修铁路不如打仗痛快,天天和铁锹、扬镐、道钉、枕木、石头子打交道。针对上述思想情况,支队党委向干部、战士作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政治部印发了政治教材,说明铁路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列火车可拉一个团的兵员,火车走一天而步行则要走十五天,一个五十吨的火车皮装的物资等于两吨半的汽车二十辆所拉运的。火车的载重量大速度快而且不受气候的限制。司令部技术处也印发了铁路技术等级标准教材,凡是在铁路上能单独作业达到一级技术标准的每个月给二斤肉的技术津贴,达到三级的给五斤肉的技术津贴。这样,干部战士学习铁路技术的兴趣就更浓厚了。沈阳解放后,部队也装备了~些半机械化的设备。如:发电机、打桩机、起重机、电锯、电钻、汽车等,这样提高了干部、战士修筑铁路的干劲,也加速了工程进度。四八年十二月五日,支队长刘震寰同志和桥梁二团的团长周景祥带桥梁二团一营和支队直属技术连进关到奏皇岛配合铁路工人抢修滦河大桥。通过休整,在抱修滦河大桥的过程中,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工人群众的赞扬。都说:“解放军既能打仗,又能修桥辅路”。
入关南下
辽沈、平津二大战役胜利后,回民支队的指战员经过休整,提高了政治、技术水平。尤其是学习了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写的: 《将革命进行到底》四九年新年献词,使得干部战士为解放全中国更加信心百倍。一九四九年二月六日回支的全体指战员由义县、新立屯、清河门进关抢修津浦铁路,部队到天津南的唐官屯的时候,火车就不通了。部队徒步去德州、平原和禹城抢修德洲至济南的线路,部队路过沧州时原渤海回支的同志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去,有的同志说:“禹王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我们共产党员难道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吗?在东北参军的张才福、王清森、刘玉兴、马玉田、张玉科等二十多名同志(系沧州人),在老同志们的影响下,他们也没有回家。只有部分军属来部队探望一下自己的亲人。沧县、盐山、黄骅县的政府领导同志都来慰问子弟兵,沧州地委召开了有工人、农民、学生上万人的欢迎大会,给干部、战士极大的鼓舞。
部队到德州后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欢迎。原渤海回支的第一任政治委员王连芳同志,也去德州慰问同志们,他说:“渤海回支从创建时的几十人到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时发展到一千八百人,现在已发展到五千八百多人,又是技术兵种,这也是渤海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在抢修德州至济南铁路时,由于缺少铁路器材,而部队运输又十分困难,为此,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布告,号召铁路沿线的人民积极献给铁路材料,德州地区的各级干部也作了大量的动员工作。有些群众用牛车把钢轨拉到铁路线上,而很多群众推着小车送一些枕木、道钉、夹板等铁路材料,这段铁路的材料有三分之一是群众献出来的,有些东北参军的同志说:老区的群众觉悟真高啊!
津浦路通车后,五月二十四日我们部队由德州开往河南省漯河、信阳抢修被国民党破坏的漯河、长台关大桥,淮河大桥通车后、部队总结入关以来的抢修津浦路及铁路大桥的经验,感到兵力不足,技术、文化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连队只有一百来人,虽然是技术兵种,但连队里没有~个技术员,有些连队没有文化教员。干部、战士大部分是工农出身,文化程度低,对铁路器材的型号都不认识,单独作业困难大。根据这一情况,回支党委决定招收一批有文化的初、高中毕业学生。在沧州、唐山、杭州等地招收了18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沧州招收的50多名均是回族)。这几批学生经师教导队军训后,分别分配到各连队担任技术人员和文化教员。
在抢修这两座大桥当中,政治部宣传队长马文忠同志编写了一首歌曲,歌名叫《快快地修》其内容是:同志们修,L,快地修,我们要修过长江去,政治部宣传科长简群同志加了一句话“也要修到两广去……”,这首歌在各连队很快就唱了起来。四九年七月部队的同志们高唱着这首歌曲过了长江到湖南省汩罗江,抢修被国民党炸坏的大桥,这座大桥是通往长沙、衡阳、广东、广西的主要桥梁。这座大桥被敌人破 、坏残重,要修复这座大桥在短期内是很困难的,因当时无这样的桥梁和大量水泥。为此、铁道兵团司令部指示,在这座 ,大桥的西侧另修一座便桥,限期一个月完成,当时正是七、八月问,雨水较多,加之东北去的战士水土不服,有很多干部、战士患疟疾、拉痢疾。例如,桥梁二团四连一百多人只有六名同志没有患病。这个连有一天只烧了五斤米的稀粥还没有吃完,其他连队病情也相似。然而指战员们仍然坚持出工,指战员们克服了多雨、多病、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昼夜奋战;终于提前五天完成了这座大桥的抢修任务。通车那天,第一列车就是由四野首长乘坐的列车顺利通过汩罗江便桥,四野参谋长肖克同志在桥头下火车,同我们师团、首长及苏联桥梁专家们握手祝贺,肖克等首长上车后,站在车门口向抢修桥梁的指战员们挥手示意。接着第二列车是华东、华北南下工作团。其他军用列车相续通过。不久四野首长为二师提前完成抢修任务,给二师发来了通令嘉奖——电报,给予二师全体措战员很大鼓励。
我们在抢修汩罗江大桥期间,中央军委通知:将铁道纵队改为铁道兵团,司令员腾代远、副司令员吕正操同志,我们二支队改为铁道兵团的二师、 (对外叫:回民支队),师 长是刘震寰同志、政委马凤武(回族)是由华北军政大学调来的,部队的建制没变动。 )
修到 两广去抢修湖南省汩罗江大桥竣工后,铁道兵团二师的指战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兵分三省去广东、广西、湖南衡阳修复铁路及桥梁。一九四九年的九月五日,二师到达衡阳,司令部住衡阳铁路局,与铁路局联合办公,配该局修复此局所管辖的铁路及桥梁。桥梁团在衡阳配合铁路工人修复湘江铁路大桥。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铁路二团(原渤海回支),去广州修复京广线坪石至韶关铁路桥梁,线路四团及师直属营去修复湘桂线来宾至黎塘段铁路桥梁。
四九年十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将山东老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的十四团升级到铁道兵团,兵团党委决定将十四团编入铁道兵团二师, (因这个团有一部分回族干部、战士)。十月二十五日二师政治部主任李子华带领司、政、后几名干部(当时,我在二师政治部作组织工作)去济南迎接新编入我师的十四团,铁道兵副司令员吕正操同志在济南与山东军区的首长(具体人名及时期记不清了)会见,吕副司令员向十四团团长崔镇同志交待了全团指战员的具体去向和任务,当日下午我们在崔镇团长陪同下,去泰安南面的南驿火车站,同全团同志会面,次日上午召开了全团军人动员大会,崔团长作了军事动员,他讲:“我们将要南下,过长江吃大米、修铁路、学技术”。战士们昕后很高兴,各连队早巳做好行军前的准备工作,每连都做好的几百斤的金黄色的山东大煎饼、下午全团乘火车开往广西柳州。这样以来,使二师的兵力又得到充实。
为了更好地配合铁路职工修建中南铁路,四九年十一月间,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任命铁道兵团二师师长刘震寰为衡阳铁路局副局长,同时在铁道部公报公布这一消息。同年十二月铁道兵团党委决定,因刘震寰同志指挥二师抢修两广,湖南铁路成绩显著,给他记一等功一次。五O年六月中央通知铁道兵团在二师抽调一部分回族干部到甘肃、青海两省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七月六日二师政委马风武同志带领刘金声、王端刚、锁云龙、张景祥、韩道然、金刚等三十二名团营连级以上的干部前往西北地方工作。在这期间,我们师副政委丁先德同志(三六年中央警卫团二连连长),也调到北京警卫师工作。不久,中央军委派袁光同志任二师政委。袁光同志是红军,江西泰和县人。
五零年八月间,我们铁道兵二师在修建湖南、广东两省的铁路干线结束后,全师兵力集中到湘桂线新建、来宾至镇南关(睦南关)这段铁路,当时有二个目的:一是火车要通到广西省会——南宁;二是抗法援越。根据胡志明主席的请求,铁路修到中越边界镇南关。修建这段铁路很困难,要边勘测边施工,路基、桥函、车站、给水、电话线路都得新建,广西省政府也动员了大量民工,筑路基,在土方较大的地段,都是由师团级政工、技术干部带工。在新建铁路时钢轨很短缺铁道部决定将柳州至贵州省麻尾段铁路拆除,把钢轨运往黎塘至南宁段。我师派出线路二团的二个营参加拆除任务。在修这段铁路中,部队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例如,线路二团战士马自亮(回族),他一个肩扛三根枕木,大家称之为“铁牛”,九连连长李振海同志一人肩扛五根枕木,在他们的带动下,大部分战士肩扛二根枕木,修建开始时,进度为一天铺设距离为二公里,通过这次劳动竞赛铺设进度为一日六公里,通讯连,只有一百三十多人,此连担负着架设这段铁路的电话线路,竖杆、架线、运料都由这一连承担,开始架设速度每天四公里,后来在技术副连长韩世彬同志指挥下,又明确的分工,最高架设进度达8~10公里,他们的口号是: “小雨不改工,有雨也出工,天好晚收工”。电杆、电线,瓷瓶都是战士们从公路人拉肩扛运到铁路旁,同时注意架设质量,远看一条线,近看平行重直。他们比铺设铁道的进度要快,提前十多天修到南宁。铁路铺轨也很快,于一九五一年三月五日铺轨到南宁,当日上午在南宁举行了通车典礼,铁道部长兼铁道兵团司令员腾代远到会剪彩并讲话,他讲:“二师的同志们在抢修铁路桥梁中,克服了各种严寒,夏日酷署完成了铁路抢修任务,是有成绩的。现在又修通了黎塘至南宁铁路,我向二师指战员和铁路员工祝贺I”腾代远部长的讲话给了二师指战员们很大鼓舞。一九五五年,二师又到广西修建黎谌线,广西省就可通过这条铁道线经广州出海,这样使广西、广东两省的经济繁荣起了重大作用。
抗美援朝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在五O年六月二十五日发动了侵朝战争,美国侵略军越朝鲜“三八线”以北,美国总统杜鲁门派空军曾多侵入我国东北一领空,进行狂轰滥炸,直接威胁着我国人民安全,为此中国人民根据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派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并肩作战,打退了美帝国主义侵略军以疯狂进攻。但是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侵朝司令麦克阿瑟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孤注一掷又派出大量飞机对朝鲜各主要城镇、铁路桥梁进行滥轰滥炸。我们二师回汉族指战员志愿报名去朝鲜参战,于五一年四月五日得到上级批准。在四月八日由广西出发入朝,部队由广西柳州出发时,当地政府和铁路职工热烈欢送,我们师机关乘坐的列车路经衡阳车站时,衡阳铁路局局长郭维城同志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在火车站隆重欢迎,并带来大量慰问品,有毛巾、瓷钢、钢笔,干部战士每人一份,并赠给营级以上干部每人一只进口(瑞士)手表,我们这次行动(赴朝)编组成九列列车路经珠州、南昌、杭州、上海、南京、徐州、济南、天津、每列军车到达前站时,都由司令部作战科长回登庆同志用铁路电话提前与前站联系,告知人数及到站时间,部队每到一站,均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热情欢迎,有的送洗脸水、开水、可口肉香热饭菜,同时,也跳起了秧歌舞、腰鼓等,喇叭里不断播放着欢送最可爱的人的歌曲。所有这些给了全体干部战士以极大鼓舞,更加强了战士们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信心。我们师直列车到达山海关车站时、接东北军区司令部电令,命令我们师到沈阳皇姑屯待命。四月十二日上午我们师到达皇姑屯车站,师首长去东北军区请示任务,东北军区司令部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意见。在安东(现丹东)鸭绿江修一座铁路便桥。师长刘震寰、总工程师陈兆舟、参谋长张峰铭同志根据东北军区的指示。向师党委作了简要的汇报。师党委在我们师工务车上召开了有各团领导同志参加的临时扩大会,布署修建鸭绿江大桥的任务。会后立即派材料处处长韩志鸿同志带领材料处的同志们调运桩木、钢轨、枕木等铁路材料。技术处到鸭绿江勘测绘图,通讯连架电灯、电话线路。四月十六日我们全师开赴鸭绿江、昼夜奋战用了二十一天完成了修建鸭绿江便桥的任务。当地群众和铁路职工们说志愿军了不起,没用一个月的时间便修成了一座大桥,而日本鬼子修那座铁桥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修成。
跨过鸭绿江奋战清川江
二师抢修鸭绿江铁路便桥完工后,五一年五月十八月我们在安东镇江山公园召开了全师军人大会,参加大会的五千八百多人,由师长刘震寰同志带领全师入朝宣誓。宣誓词大意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进朝后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爱护朝鲜人民的生命财产,搞好军民团结,遵守朝鲜党和人民政府的法令,打不跨美帝,决不回国、铁道兵副政委崔田民、政治部副主任陈力同志到会讲了话。会后部队指战员积极做入朝的准备工作,为了和朝鲜人民搞好军民关系,东北军区从延边调来了一部分朝鲜族到每个连队当翻译。我们部队于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五点随着夜幕降临,分两批唱着嘹亮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平安南道清川江。
我们部队入朝感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非常热情,部队行军宿营时,朝鲜阿妈呢(老大娘)给我们腾屋让房,尽管言语不通,但对志愿军关怀心情从行动上体现出来,我们行军路经新义州、定州、安州、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将这些城市轰炸成一片废虚,使朝鲜妇老无家可归。这就加激起广大指战员对美帝侵略者无比仇恨。我们部队到达清川江后,看到清川江大桥全部被炸毁,近一个多月不通车了。美帝侵略者不断派飞机轰炸桥梁、车站、隧道,而且还有重点地轰炸铁路险要地段。例如:317铁路线(新义州——平壤中间段)抛掷了大量的炸弹,扶路钢轨被炸的象牛角一样翘向天空。有的炸弹坑深达5公尺、宽7公尺,这段破坏极其严重的线路,我师用了二个团的兵力,进行抢修、敌机白天轰炸,我们夜晚抢修。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这段铁路修通了,使大量的军用急需物资,运往前线。敌人得知317段和清川江大桥通车后,又在七八月雨季中,先后派出大量重型轰炸机(B~29型)进行疯狂轰炸,有时投放上百个炸弹,但我广大指战员们没有被敌人的狂轰滥炸所吓倒,敌机白天炸,我们晚间修、师、团首长亲临现场指挥,五一年七月铁道兵副司令李寿轩同志亲自坐阵二师指挥,研究抢修方案。桥梁二团包干抢修清川江铁路大桥、并在主桥双侧修建二座功能不同桥梁,在主桥东侧修了一条桥(俗称滚水桥),此桥钢轨稍露出江面,隐桥,战士们并把二端铁路用黄泥涂在钢轨和枕木上,使敌人难以发现。在主桥的西侧也修了一座便桥。这样迷惑了敌机轰炸目标。清川江南北段由二个线路团承担抢修任务,团又将任务分别划给营、连抢修,不管铁路被破坏程度如何,但一定要确保夜间12点以后通车。美帝国主义施展出各种鬼花招,敌人白天将空袭目标摄影下,然后进行扫射轰炸,五二年一月十三日敌机出动173架次在317公里上空进行轰炸, (激战无名川就发生在317公里)并投放各种各样的炸弹,如:重磅炸弹、定时炸弹、子母弹(杀伤弹)凝固汽油弹、细菌弹等。但敌人的各种伎俩都被我英勇的铁道兵一个接一个的识破,在当时情况下,我们初到朝鲜,由于运输困难,生活方面比较艰苦,干部战士都吃的是是高梁米和咸菜,由于营养不良,战士们有的都患夜盲症,夜间看不见物。上级得知,很快从祖国东北运来了大豆,山东的花生米、青海、甘肃的牛肉干,天津的鸡蛋粉及压缩饼干。这些高级营养食物,很快使战士们夜盲症得到康复,增强了战斗力。敌机在317铁路地段多次投放大量定时炸弹,定时时间不一,有的是四小时,有的是六小时。这样对该段铁路的运输畅通及抢修,带来了很大威胁,线路团三营连长李振海同志带领战士们,冒着随时牺牲的可能,奋不顾身地抢险排弹,用铁锹挖绳子抬将定时炸弹提出,卸下引簧帽,及时排除隐患。有一次在铁路附近排除了四枚定时炸弹。敌人轰炸后形成的炸弹坑,破坏了路基,这样,填平炸弹坑是面临的一个既费力又困难问题,三个连的兵力填一个大炸弹坑需要四个小时之久方能填平。进度较慢,原来战士都用担子担、筐抬,效率很低。三营教导员韩洪兰在下连参加抢修时,发现贵州来的新战士将草袋子做成背斗,这样既省工具又提高了运输效率,近一倍。后将此法在全营推广,很快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填坑速度,使得铁路能提前接轨通车。一九五二年祖国人民捐献的喷气式飞机,在战地上空与敌机空战,地面上级派来了高射炮、探照灯、防空部队与敌机作战,这样,给我们铁道兵一个巨大鼓舞和支持。敌机再也不象原来那个疯狂了,敌机一来,被我空军打得狼狈逃窜。过去朝鲜阿爸吉给我们铁道兵编了一首顺口流:
中国沙来米(意中国人),
来到朝鲜地。
吃的高梁米,
受的敌机气,
睡的是雪地。
其意思指:形容当时志愿军生活之艰苦,表达了对志愿军的同情,我们铁道兵在空军和高射炮部队紧密配合下火车在夜间、畅通无阻、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成为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由于中朝两国人民军队在“三八”线给于敌人沉重打击,终于,在1953年7月美帝国主义被迫与朝中部队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
我们回民支队的回汉族广大指战员在朝鲜的清川江和" 317公里”同美帝侵略军,进行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激烈战斗,终于战胜了美帝侵略军所谓的“空中大王”。为中国人民争了光,并受到了朝鲜人民的热情支持和爱戴。
回族人民的功臣
东北回民支队自成立以后,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召开了两次庆功大会。第一次是在四九年七月,在河南漯河市召开。全支队出席庆功会的人民功臣二百二十人,其中回族四十五人。那次庆功大会是总结四六年以来回民支队在东北,保卫铁路安全、抢修吉长铁路、章武大桥、栾河大桥、滓浦铁路(德州到济南段)、信阳、漯河两座大桥,踊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事迹,开展立功运动。
第二次庆功大会是五一年九月在朝鲜平安南道长上里山沟召开的。这次大会表扬、树立在抢修湖南、广西、广东和鸭绿江、朝鲜青川江等铁路桥梁,踊现出来的先进人物,选择出席铁道兵英模大会的代表和全国铁路战线和劳动模范,出席这次庆功大会的人民功臣有三百二十人,其中回族八十一人,在这些人当中选出出席兵团劳模大会的同志四十一名,回族功臣十一名,出席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大会的六人,回族三人,其中还有一名女同志。他们当中有的回族英模、爱兵模范,舍身排险的李振海同志。他们参加过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立过三次大功,两次二等功,被评为爱兵模范光荣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红旗勋章,出席了五一年全国铁路英模大会,参加五四年铁道兵第三届庆功大会,朱德总司令与他亲切握手。
模范火车司机李福全,共产党员,回族,是黑龙江省林口县人,他爱护机车,钻研技术,从未发生过事故,避免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如四九年他开“自卫号机车,在津浦路执行任务,当机车行驶到济南黄河大桥时,发现大桥起火,他立即停车进行救火,避免了大桥烧毁,为此支队党委给他记特等功一次,出席了五一年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参加国庆观礼。
模范护士相铭同志(女,回族),四七年参加回民支队,同年入党,在回民支队医院任护士,她热爱本职工作,多次被评为模范护士,四九年部队到湖南,她一人护理二十多名重病号,其中有一名病号Hq王志民去上厕所时,由于病重高烧不慎掉入粪池,相铭同志奋不顾身跳入粪池将病号救起,并给该病号冲洗)换衣服。她经常给病号洗衣服。她连续八昼夜没有睡觉,白天护理晚上站哨,病号都称她为大姐,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出席了铁道兵首届庆功大会和全国铁路劳动横范代表大会,参加国庆观礼。
回族青年,模范保卫干事——白奎,他国高毕业后报名参加了东北回民工作队,参加土改得到锻炼。后调回支政治部保卫科做保卫工作,由于他钻研业务,下连队帮助工作三次破案。部队到湖南时,他有病住院,他帮助医院做政治思想工作,被评为模范修养员。
五O年修建梨塘 南宁铁路时,他带领民工填平路基、每天进度三公里,由于他善于做民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把每天进度提高了五公里,被评为师政治部的模范干事、出席了五一年铁道兵团首届英模代表大会。出席兵团首届英模代表大会的回族人民功臣还有马殿发、杨文奇、张玉柯、陈文友、马炳臣等同志。这些同志在回支抢修铁路桥梁中,起到了模范作用和桥梁作用,是开路的先锋,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胜利归国参加大西北的社会主义建设》
抗美援朝胜利后,五四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时,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同志向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格平同志提议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的回族干部(原渤海回民支队和东北回民支队)调往地方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后经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全部回族干部,由铁道兵干校校长刘震寰同志带领分二批赴青海、甘肃,现在的宁夏分配到地方工作,其中大部分同志分配到宁夏,少数也有分到新疆、云南、中央民族学院工作。这批归国的回族干部中有政工干部、军事干部、技术干部、财务干部以及医务人员,这些同志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火考验。既有战斗经验,又有工作经验。分配到宁夏固原地区的一百零四名师、团、营、连级干部中有党员九十二名,团员六名,立过战功的五十七人,立过大功的十四人。他们到固原时年龄平均29岁,正是年青有为的黄金时代。这些同志到地方工作后,都能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能够和当地的回汉族群众打成一片。如原回 -民支队的支队长刘震寰同志,他任固原地委书记时,他很重视民族政策。五七年回民过“古尔邦”节那天,他带了机关的几个回族干部,到固原南郊少仁沟青真寺和当地的回族群众一起参加节日活动。回族群众说:解放以来,共产党的回族领导同志来这个清真寺参加节日活动,这还是第一次。到五八年宁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时,由于工作的需要,将原回支李子华、回登庆、李庆林(从南京军事学院调来的)刘金声、王瑞刚、韩景正、张树金、张彦玲、韩志鸿、韩世宾、杨洁如、李宝金、刘松仁等七十多名同志从兄弟省调来宁夏从事机关部门的工作。这批回族干部在全区除盐池、陶乐两县外,各市、县、部队和铁路系统都有。这批回族干部大部分是河北、山东,黑龙江等省的人,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从松花江到湛江,从湛江到鸭绿江、从鸭绿江到朝鲜的清川江,从清川江到祖国西北的黄河两岸,这些回族干部到青海、甘肃,宁夏工作已经三十余年了。他们在这些地区已经落地生根安家落户,他们为大西北的民族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功绩将会记入光荣的历中史史册。
最后,应特别提出的是;我在写上述几个历史片断中,曾经得到原回支的老同志,张树金、回登庆、刘金声同志的热情支持,多次交谈,提供了许多资料和线索。同时韩世宾、刘松仁、李林祥同志也提供了有关历史数据。以及北京的杨洁如、云南的曹振德、广西的王兰乡等同志通过信件提供了宝贵资料。正因为这些同志的帮助,才能使这回忆片断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刘宝俊一九八六年十月于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