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中月,原名葛团娇。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人。自幼酷爱文学。尤喜唐诗宋词。以诗词为友,怡情山水。自娱自乐。


【君羊老师点评】
夏日野外池上,有荷香,还有浓浓的诗意,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墨,谱写出一篇篇动人的诗篇。本诗情文并茂,动人心弦。遣词精确,意境高远。尤喜后两句“纵使仙姿无客赏,犹擎素笔赋香魂”,表现野外池荷与世无争,令人瞠目,将整首诗的美,推向了高峰,将野外池荷之美,推向了绚丽辉煌的顶点。




【飞跃老师的点评】
云中月老师的这首小诗,表面上描写的是在夏夜,品茶、读书、赏月的生活画面。实则表达的是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及对岁月的感叹之情。
具体剖析,首句"香风淡淡有还无"不仅暗暗点题,而且道出了盛夏之季,应时花卉争相绽放,香气随风飘散的特点。
承句给读者勾勒了一幅舒适幽静的生活画面。"倚枕"一词可见之。
转句"一盏清茶独自品",给人以孤独寂寞之感,把读者瞬间带入另一种情境之中。可见转的妙转的奇,为以下抒情做了很好的辅垫。
结尾"窥窗明月似当初"之句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为月的圆缺反映的是时间的推移岁月的累积,但它永远"似当初"的样子。而站在窗前的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工作的转换,心境也不比当初了。无言中,一种对人生的感叹之情不禁由然而生。另外,此句也起到再次回题的效应。
总观全篇,起承转合分明,用词也很讲究。看似很普通的几个词,但用得恰到好处,活灵活现,画面感极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尤其转合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限的遐思。美赏,大赞!



【萍水相逢老师的点评】
诗人云中月这首七绝《赏荷》情感丰富含蓄,望景生情,将内心深处自然的想象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诗人开篇起承两句描白浅谈,自己的真情实感溢于言表。“欲赏荷花花不开,蜻蜓池上久徘徊”。借物抒发情感,表达了内心深处犹豫不定和对大自然美景依依不舍的心里状态。
转合两句:“怅然伫立回眸处,菡菡萏几枝出水来”。此刻诗人依然情志迷茫,可置身处地望着荷塘莲叶青绿,碧波荡漾,确又心生感慨!突然发现荷塘里含苞待放的荷花浮出水面,凌波微步满池飘香。万分惊喜。看似平淡无奇,确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内涵。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热爱。
整首诗层次清晰,文笔流畅,行云如流水。由浅入深,将赏花经历描绘出一幅美丽画卷,令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陶醉其间。








【月朗莲馨点评】
咏左江,并未重点写它的景色,而是借江咏史,咏江岸大地的发展变化:江流蜿蜒驰骋不知多少春秋。现在两岸禾香小楼,水里江边鲈莼客船、芦荻盟鸥,一派富庶兴旺、物人和谐的景象。不过,这里并非历来一直如此,它曾留兴衰迹、惯见今古愁,历史上总有一些因素阻碍这块土地的发展繁荣。但是,就像纵使重山阻隔,这江水依旧向东不回头一样,历史的发展也是阻挡不住的!一首咏江七律,言浅意蕴悠深。历史长河滚滚,破阻向前流奔。尾联特佳。为这首有历史分量的佳作点赞!
【汀上白沙影点评】
此诗算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左江蜿蜒流淌了好多年,两岸有庄稼和人居住的小楼。第二联写了江里边的特产,鲈莼、芦荻。它们吸引着游客、定居的鸥鸟。其中,鲈莼、盟鸥作为典故,有其特定含义,这里应不是典故之意。第三联发左江历史的幽思,“曾留青史兴衰迹,惯见红尘今古愁”,见证了历史的兴衰、人间古今的愁苦,写出历史的沧桑,韵味好。尾联“纵使群山重阻隔,向东依旧不回头”,写出了左江坚韧的性格,任群山阻隔也东流不回。
整首诗让人感受到左江的景色、物产、历史与特性,流畅典雅,生动有物,诗意明晰。可改进之处,一是首句“几春秋”看不出时间的长度。再就是第三联,对仗上“兴衰”与“今古”词性不对应,前者动词,后者名词。

【絮雪飞花点评】
该诗用赋的手法,描写左江的。首联,蜿蜒驰骋经历多少春秋,两岸飘来禾香总是伴小楼,开头给人一个映象,有禾稻的香说明她的作用,用她的水孕育江两岸的人民,孕育这里经济文化等,这是暗示。因只有两句十四个字无法说出来,就禾稻的香来说江的作用,用小楼代表发展,这样历史和发展,千百年来哺育两岸人。
所以中二联就是承接和说明,因为她的哺育,物产丰富和历史久远!
尾联显然转合一体,转到江奔向大海的意志。纵使群山重重阻隔,向东依旧不回头,形容历史在向前发展。
总之,这首诗从立意和构思,从文笔到意境来看,都是不错的难得佳作。赞!
【白云无尽点评】
诗咏左江,首联写其蜿蜒曲折,流过稻乡。颔联继续摹景,水中鲈鱼莼草行船,岸边芦苇荻花飞鸥。颈联议论,历经世事兴衰,惯看今古红尘。中二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高雅。尾联转结自然,既写实也寓意深远。个见:首联出句几春秋,几字似可酌。
【湘音粤韵点评】
左江属于珠江水系,是西江上游支流郁江的最大支流,应是作者家乡的母亲河,由此通江达海。这首诗,怀着亲切的乡情,把江河蜿蜒驰骋的空间延展,与青史兴衰、红尘今古的时间概念完美地揉合到一起,写得大气磅礴,完全不像一个年轻女孩子的作品。最喜尾联以景达意,令人回味无穷。
【阿荣行者点评】
这首诗写法是借景生情,紧扣《咏左江》:首联虚拉中景、实靠近景,颔联写实“水里鲈莼迎客棹,江边芦荻聚盟鸥”,两联组合成左江的立体景色,此时此刻应该是夏天时节;颈联转折,以“青史兴衰迹”,引出“惯见红尘今古愁”之叹;尾联“纵使群山重阻隔,向东依旧不回头”,表达了坚定的革命信念,赞扬左江先烈的勇往直前、永不后退革命精神。全诗行文流水、一气呵成,起承转合恰如其分;中二联对仗工整,尾联突出主题。难得的赞颂型佳律。
【如日赏读】
左江,是西江水系上游支流郁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越南与广西交界的枯隆山。
诗的开篇点明左江的形貌与古老的存在,以及江两岸的乡村风景。接着镜头由江岸移至江中及江边,江中不只有鲈莼(在这应该不是引典)还有客船。江边芦荻旁成双的鸥鸟聚一起嘻玩。颈联描述左江因为古老而见证诸多历史兴衰与哀愁。尾联总结左江的气势。全诗易读易懂,朗朗上口。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百川归海的决心。起承均好,转合有点隔。首联点而不破。“几”可酌,左江当不只几个春秋。对句承接到“禾香”,一种自给自足的美好生活。颔联再承接,鲈莼迎客,芦荻聚鸥,一派安祥的生活。颈联转到议论抒情,转到了兴衰,转到了愁,似乎和前两联的“兴”关系不多了。尾联更是和前三联都没什么关系了,一心只想着东海了。诗意必须一以贯之,虽有起承转合,但诗意不能断。
【曾经沧海点评:】
此诗立意吟咏家乡的左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先写左江不知从何时起,蜿蜒曲折向前奔流,灌溉田地,养育着两岸人们。接着写所见,用典自然贴切,颈联发表议论,左江留下了历史兴衰的痕迹,还有从古到今人间的悲欢离合。尾联抒情,赞美左江不怕千难万险,还是一往无前的不屈不挠精神,表达了对左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全诗主题突出,起承转合到位,对仗工整,层层推进,夹叙夹议,感情真挚,好诗当赞!
【陶然赏读】
左江里,啥都有。本诗章法自然,堪称教科书。首联景起,景中带论;颔联场景也是常景,颈联感叹,过度极其自然,尾联既是江水之形象,也是江水之精神,昭示意义极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