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祥琪先生《老街上的秦佳媚》有感
长篇小说《老街上的秦佳媚》是刘琪祥先生的近作,书中主人公秦佳媚在历经国运危难,社会的大变革中,虽备受磨难和困苦,但矢志不渝,坚信爱情。小说写的虽是一女子的坎坷多舛人生,反映的却是那个历史时期的国家命运。读后无不感慨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
书中的女主人公——秦佳媚,在战火纷飞中等来未婚夫的阵亡书,也许是爱情和她开了个玩笑,未婚夫死里逃生又回到她身边。但命运没有把幸运再一次给她,丈夫蒙冤入狱,从此杳无音讯。她苦盼,祈等,从此她的生活就与等紧紧缠绕在一起。
在读完女主人公漫长岁月的等待,为等待受尽欺辱后,不禁要为那为爱坚守的羸弱而坚强的女主人公唱赞歌。因为我懂得了秦佳媚在内心极其渴望与爱人重逢却得不到的失落,还有在等待中光阴蕴化成碎片时,当年的卑微似乎转化为高尚的荣光,偶或那一丝丝忧伤掠过,却有另一种唯我独有的微波泛起。那等待给予的长长的失望,多年后唤起的不再是那不可接受的无望,而是我曾有过的幸福。有过等待,有过为祈盼的等待,有过为拥有的努力,为此而后,多年的以后,方可回味。回味那为爱飞蛾扑火的少壮,回味那也曾有的追求,回味已不再是等待的等待。只是回味,其他的都不是不可逾越的沟壑,回味跨越沟壑的胜利,是死亡的胜利?是无畏的胜利,是迎面而上,勇于失败的人性胜利。
等是信念,是态度,也是一种结果。如果不等,失去信念,结果会是另一种。很多事情的完成周期有时比我们的个体生命要漫长,我们只是历史长河一粒尘埃。
由此不觉联想到当代作家、画家木心先生在自己身陷囹圄时,曾不畏困顿处境,“拉”先贤和他一起下地狱。先生以另一种方式分享他的不幸,也以另一种方式共享了他崇敬的人的人生。白天,先生是被改造的不合时宜的对象;夜晚,先生在自己的世界里是王子。先生可以和记忆里的哈姆雷特、贝多芬等共处,与不堪的命运抗争,在讨要来的写交待材料的纸上写下三十余万字的作品。这也是一种等待,一种对必胜的希望的等待。
而书中秦佳媚老人,没有木心先生那样幸运,没有能在有生之年等来丈夫,但欣慰的是老人等来了好时代。在越来越好的日子里老人带着她长长等待、祈盼去了天国。惟愿老人能在那里与自难忘的苦等不得的人常相伴,常相守!

作者简介:
杨凤英,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