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高国斌,云南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人,笔名:陌上行、陌川,云南昆明市公安作家、诗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安部文联论坛会员,世界汉语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燕京文学艺术协会会员签约作家、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签约作家、诗人,1000余诗文作品在各中英文诗文集等文集、诗集、书刊网络上发表,并永久收录收藏,诗歌作品在全国各大诗歌比赛中曾多次获奖。

《海晏村》
文/高国斌
古老的渔村,迷人的景观,昆明海晏村坐落于滇池东南岸,一坐就是数百年。他是滇池流域渔业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原生村落,古老的遗风依然迷人。时代变迁改变了渔村的容貌,老宅民居和劳作场所述说着沧桑历程,故而,海晏村许多历史人文气息依然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历史不可改变,明初江南的鲁氏兄弟,随军队来到云南滇池流域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戍边保平安,并在海晏村落户立脚,改鲁姓为“李"姓,祖祖辈辈安居乐业,传宗接代,数百年来,海晏村的李氏后人人丁兴旺,过着农耕与渔业的幸福生活。
“石河子村”是“海晏村”的乳名,滇池是村东头一条清澈小河的归宿,河水平湍明澈,清澈见底,可见卵石圆润光洁,故名“石河子村”。
在历史长河中,总是隐藏着神秘美好的传说,我们用历史记载的眼光拨开扉页,见证古渔村的由来。
相传,一位道台士在石龙寺设宴邀友观海,瞭望滇池,碧波荡漾,浩渺远阔,山水相连,景色迷人,于是触景生情,兴情大发,把“石河子村”更名为“海晏”,寓意“日日安康,衣食无忧”,一个文雅吉祥的名字因此而得名。

如今,海晏村成为网红打卡地,看古村遗迹,感知历史变迁与沧桑;品饕餮小吃美食,满足舌尖上的嗅觉;矗立岸边码头,观耀眼落日余晖,这一切,都是吸引着人们前往的动力。
晨羲中,从昆明驱车一路向南,一条宽敞的环湖东路一直连接着海晏村,环湖山水景色宜人,大自然的魅力来自天人本源,一支烟的工夫,渔村已在眼前。沿着村中小道前行,现代民居与古建筑混杂其间,彰显着新旧交错与融合。数百年的石板路,以光滑圆润的形式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土基宅院被岁月摧残,破旧损坏,只能从一砖一瓦、一墙一门、一庭一屋、一字一雕中找寻曾经的印迹,眼前的一切,让人耳目一新,别有一番深意。

淳朴的村民在自家门前摆摊叫卖蔬菜水果,上了年纪的老人推着八九十年代的永久牌自行车叫卖着儿时吃过的叮叮糖;另一处一位大爷重拾旧手艺,一群孩童正围着选择自己想要的糖艺图案;眼前的这一切让我回想起童年的许多旧事和乐趣。一路上村民们都忙着手里的活,熙熙攘攘的游客和孩童叽叽喳喳地玩闹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展现出勃勃生机。
来到村子码头,走在坚硬的码头大堤上,曾经的热闹、喧哗与繁忙早已消失在变迁的波浪中,“海风”扑面而来,在朝阳的照耀下,感到一阵阵暖意,湖水粼光波动,耀眼夺目。
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的思想发生极大变化,不再以打鱼为生。建大棚种蔬菜,开发渔村旅游,美食小店,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海晏村坐东朝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隔着碧波荡漾的茫茫滇池,对面就是滇池湖畔的名胜景区西山,一个形似睡着的美丽的睡美人,当太阳西沉,快要落山时,霞光满天,水天相接,金光粼粼,落日余晖耀眼夺目,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落日图,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观看日落的绝妙景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景色吸引四方游客,海晏村的晚霞让你深切感受到码头仙境般的日落美景所带来的享受和惬意,让你更加感受到古村落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变迁所带来的清新风貌。
展开历史记载,眼观地貌特点,海晏村坐落于滇池东南岸,较完整地保留了云南昆明古老民居的特色风貌及滇池渔业文化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人文、山水景观价值。
历史上的海晏村,得益于滇池水脉的便利,一度成为滇东岸池畔最为热闹繁忙的渔业码头之一。
海晏村的主干道约1700多米,据传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石板路,明清时期贸易繁忙最盛,长年累月人踩、马踏、车碾,粗糙的石板历经岁月打磨成光滑圆润的石板路,走在石板路上,踏着前人的足迹,有一种回到历史长河的感觉,仿佛看到当年的繁忙与热闹景象,和历史来一次时空穿越的对话。
来到海晏村,你不得不看的古老民居住宅,海晏村的许多老房老舍建筑都很古朴,至今依然保留着清代以来云南民居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颗印”式建筑,他的结构里外方正,从上往下看,形如一颗方正的“印”而得名。黄色泥巴垒成的墙壁,历经沧桑,松散脱落,或有人居住,或已闲置,废弃无法居住的古屋,木质雕花的门窗走廊色衰腐朽,是真正意义上代表着古老渔村老式建筑遗留的古迹。

2016年,海晏村被列为昆明市第一个历史村镇,他也是昆明老式建筑保存最完整的村子。
海晏村的关圣宫、吕祖阁、西寨门、老客事房、488号民居、615号民居。有抬梁式木构架、传统祭祀性建筑、门楼类建筑,均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
来到海晏村,不得不说的美食,而以“宴”得名的海晏村,更是将“宴”诠释得淋漓尽致,无水不喜,无宴不欢。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肥沃土地的馈赠,滇池恩赐的鱼虾,在海晏人巧手的烹饪下,形成一道道绝妙了独特的地方饮食。作为曾经繁荣的码头,自清朝以来,达官贵客就偏爱在海晏村观海设宴。作为海晏村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传承至今的海晏名菜,抑或是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滇菜经典,都将成为海晏村独特的美食标志。

云南民俗民史中记载,锅贴乌鱼,这一道菜曾经是昆明一家叫冬月楼餐厅的招牌菜,很多名人都吃过这道菜,并且留下了记录,比方说文学大师汪曾祺,国学大师汤用彤。这道海晏村名菜就是用滇池里面盛产的乌鱼切成薄片,配上云腿片、面包片(或馒头片)在油锅里小火慢煎而成。还有火镰肉、高丽肉、杏梨蛋、茄子鲊、扁豆鲊、海菜鲊、豌豆粉、饵块、老酱煮鱼等等都是令人垂涎的美食。
海晏村不但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美食,更有不少名人志士。
在抗战时期,昆明成了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大后方,而当昆明遭到日军袭击时,呈贡地区又成为昆明的大后方。
1938年日本飞机开始轰炸昆明,各学校都寻找疏散的地点,昆华女中校长杨家凤亲自带领罗振华等人组成抗日宣传队,沿滇池环湖呈贡“海晏村”等的宣传并考察疏散地址,免遭日军轰炸。

“萧大中(1908-1986年),字庆华,出生于海晏村富庶的盐商家庭,黄埔求学,是从海晏村走出来的抗日名将。民族危亡之时,抗击敌寇,保家卫国。1949年,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卢汉领导的云南起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12年8月30日,在伦敦残奥会上,郑涛拿下男子S6级100米仰泳比赛的冠军,以1分13秒56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和残奥会纪录,帮助中国“泳军”夺得2012年残奥会游泳项目首枚金牌。2016年9月9日,里约残奥会上,郑涛在男子S6级100米仰泳比赛中发挥出色,以1分10秒84的成绩再得金牌,而且又一次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两届奥运会,郑涛一共拿下四金三银一铜八块奖牌,这是海晏人的骄傲,也是云南昆明人的骄傲,更是国家的骄傲”。
纵观“海晏村”古今,有着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以及具有艺术价值的民居古建筑,也有着美轮美奂的绝美夕阳,更有着渔村的美味佳肴,这个正在被开发的古渔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四方游客前来参观古迹、品美食、看落日,感受海晏村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印记,领略这里无以伦比的古迹之美、景观之美、淳朴之美。
(注:相关文史资料、文字记载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