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六汪文联于6月26日组织部分优秀会员走进六汪镇党史馆和乡村振兴主题馆,召开座谈会,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赓续红色基因,现场感受六汪镇党委政府领导全镇人民凝心聚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光辉业绩。
中共六汪镇党委纪委书记丁学敏参加了座谈会,并详细介绍了六汪镇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讲解员樊倪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声情并茂的作了讲解,全体会员受到了极大教育。
初心如磐,信念如山。今年,我们党将隆重召开二十大,我们在参观学习中接受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
“七.一”,也是六汪文联成立三周年纪念日。文联将以登记注册为契机,继续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作协第十次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行动指南,积极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核心价值观,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立足于六汪本土厚重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写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作品,讲好六汪故事,为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再创辉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张存民)


座谈会会议主持人:李 昂 贺海燕
六汪镇党委纪委书记丁学敏 六汪文联主席张存民

七一献歌
张存民
走进七月流火的季节
漫步在现代化都市的街道
看着林立的高楼
穿梭的车辆
衣着光鲜的行人
享受着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
目睹着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
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便有一股自豪在我的心中回荡
便有一股激情在我的心中奔放 七月 伴着时代的脉搏
在我们的心中跳动
中国史册上最嘹亮的战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祖国大地上经久回响
七一不仅仅是党的生日
他是一个盛典
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节日
共产党员
我为你骄傲
我为你自豪
在满怀毫情迎来你101岁生日之际
我们会时刻铭记
南湖上航行的那条小船
井冈山上的苍松翠柏
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大典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荣辱与沧桑
长征路上进军的号角
抗日战场上的硝烟弥漫
那在枪林弹火中应声倒下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他们化作了山脉
不朽的躯体固守着万里海疆
穿越岁月的时空
镰刀和斧头把七月尽情渲染
在血泪铸就的鲜红的党旗上
写下了辉煌璀璨的篇章
我们不会忘记
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
14亿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
我们是党的孩子
我们的根已扎进了七月的深处
栉风沐雨 筚路蓝缕
象参天大树 成长为共和国的栋梁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
我们信心百倍豪情万丈
点燃七月的圣火
我们高歌《红旗飘飘》
浑身充满无穷的力量
走进七月明媚的霞光
在世界的东方
有一条巨龙正迎着一轮朝阳
阔步前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乡村振兴百业兴旺
秀水田园,锦绣六汪
一个小镇
演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梦想
今天,我们重温党史
感受到革命前辈的无限荣光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新起点上
我们任重道远
浑身充满了力星
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华美篇章
我们将奋进新时代
创造新的辉煌。






庆七.一
张存民
百岁红船再起航,神州大地慨而慷。
推翻旧制迎盛世,缔造强国谱华章。
改善民生同富裕,帮扶贫困保安康。
共圆千载飞天梦,入海蛟龙震四方。




七一抒怀
薛申太
今朝看我九州昌,党引红船再远航。
奔月嫦娥巡浩宇,探空天眼立东方。
勤劳致富人心乐,锐意创新国力强。
一曲高歌惊四海,雄鹰展翅任飞翔。







贺六汪文联庆七一座谈会
陈希强
(一)
风光旖旎水云间,境美驰誉国奖颁。
梓里文联庆七一,华英采撷六汪还。
(二)
大美六汪行致远,南山北水写华章。
文联助力和声起,再创辉煌斗志昂。







庆七一“跟党走”座谈会
文/宋连富
其一
锦绣六汪民赞颂,先锋引领润无声。
功成名就添风彩,不改初心向远程。
其二
事业有成勤奋斗,初心向党受尊崇。
立身之本德风好,共享殊荣点赞同。

座谈会结束会员激情演唱




六汪精神
文/李昂
人活着
要有一种精神
不在于内涵多么丰富
亦不在于
凌驾多少——海拔高度
它要足以支撑
你时常脆弱的心灵
也能长期引领
你摇摆不定的眼睛
它或许
是十里八乡的约定俗成
又或许
是世代传承的人性赋秉
还可能
是善良正义的践诺
是家国情怀的浓缩
是民族气节的烈火
一个人拥有它
可以激浊扬清
一群人拥有它
能够气壮山河
一个政党拥有它
可以凝心聚力、无坚不摧
一个社会拥有它
自然风清气正、争流百舸
今天
是特殊的日子
我们来到了六汪镇
了解了六汪人
领略了六汪的时代变迁
真切地感受到了
六汪的精神
这土地
有人爱得深沉
这条路
有人走得——认真

岀席会员留影









七月,站在党旗面前
——庆七一,走进六汪党史馆
文/贾永明
一群走近你的人,眼睛里的光芒
泛着信仰。楼前的胶河源水,穿越历史的六汪
当1929年,六汪人民第一次完成与抗日的对话
镰刀和斧头,在它千锤百炼的火光里,意气风发
在1944年这样的夏天,一场雨与另一场雨之间
风做着鼓舞的事情。怀着对党的忠诚
领一滴雨水走进自己的身体,六汪走入
曾经叫做闹革命的时光
以种子的形式,修行
感受新中国解放前后的六汪先辈的奋斗史,一如听种子每一次萌芽的声音
像火炬。攃亮旧时光,又接着
照进新时代
胶河岸,一条路在响动。让我们
脚步慢下来,挺了挺腰身
接住,哗啦啦的红旗飘
这时,我们的心头
流水,带走的只是光阴。在它的注视下
我听到,铁橛山的体内一种火苗
高声的歌唱
音符,紧扣生活的主题


参观六汪党史馆
文/毕文金
翻找好多次365页日历
只挑出这一天
浣洗灵魂
七一,走进六汪党史馆
听心脏碰撞胸口
韵调都是六汪家乡的土渣味
剪刀在脑后说了句新词
一个朝代落地
辫子的后遗症还在
这方黄土依然满脸病容
家谱里祖先捶胸顿足
冥冥中找一把火
涅槃家山
115师一路背着井冈山
从莒南把映山红开到花沟
陈病一丝丝被抽掉
更有
墨得水的陈仪亭,圈里保卫战的杨焕林
吸脓拔疖
历史认准了,家乡选择了
故土挺直了腰身
墙上的文图,玻璃柜里的遗物
把我的目光越攥越紧
(2022.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