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七一"到来之际,淮安市癌友康复协会组织党员前往淮安区苏嘴镇大胡庄八十二抗日烈士纪念馆及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纪念地参观。所到之处,感触颇深。英雄的形象,永远闪耀在苏北大地上。英雄的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英雄的业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一、瞻仰大胡庄
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有感
朗诵:茉莉芬芳
闻名遐迩大胡庄,
抗战史上美名扬。
英雄热血洒故土,
岂容日寇逞凶狂。
七十年前风雨狂,
绝地之战守吾疆。
悲壮一页载史册,
八二英名永留芳。
二. 横沟寺农民
武装暴动纪念地感赋
朗诵:同一首歌
全民抗战慨而慷,
风起云涌卷八方。
农民武装齐暴动,
同仇敌忾灭豺狼。
作者简介:丁以洲,笔名轻舟。1952年生,淮安市人。现己退休。1968年毕业后到农村插队,1973年入伍,1976年退伍到淮安市二院。历任医师、主治医师、秘书、院办主任、宣传科长、纪委副书记。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诗词协会理事,高级政工师。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和诗歌共有300余篇,分别在《健康报》、《江苏工人报》、《淮海晚报》、《淮安新周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

致敬,这样的一群人
——写在中共建党日之际
作者:赵文正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郁达夫
一百多年前
有这样的一群人
他们是被鲁迅“引为同志”,“以为光荣”的一群人
他们是被列宁预言为“革命的领导者”的一群人
他们从这古老而厚重的黄土地上走来
他们从这苦难而多舛的民众中走来
他们从五四运动的滚滚洪流中走来
他们从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中走来
他们为清王朝的腐朽无能而痛心
他们为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而顿足
他们为巴黎和会屈辱的国耻而愤懑
他们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国运而忧心
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们背井离乡
他们深入底层
他们远走异国
他们上下求索
为了共同的信仰和追求
他们终于汇聚在一起
汇聚在上海望志路的石库门
汇聚在嘉兴南湖中的木船上
从此,这艘红船从这里扬帆起航
从此,一轮旭日从这里冉冉升起
他们是开天辟地的拓荒者
他们是封建旧时代的掘墓人
自此,中国革命有了明灯的指引
劳苦大众有了自己的主心骨
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
工人运动,他们冲锋陷阵
北伐战争,他们屡建奇功
反帝反封建,他们旗帜鲜明
奔走呼号,他们唤醒民众
面对国民党的背叛革命
面对反动派的血雨腥风
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
吹响了武装斗争的号角
开辟了武装割据的农村根据地
面对围剿,他们机动游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
面对某些人对反围剿的瞎指挥
目睹被红军鲜血染红的湘江水
他们心痛,他们震怒,他们奋起
遵义会议,他们拨正航向
重重围剿,他们四渡赤水
金沙水急,他们妙计巧渡
大渡索寒,他们奋勇抢夺
六盘高峰,他们红旗漫卷
皑皑雪山,他们绝顶飞越
茫茫草地,他们前仆后继
长征万里,他们乐观豪迈
正是这样的一群人
北上抗日,义无反顾
插入敌后,英勇御寇
奔赴西安,伸张大义
深入虎穴,斗智斗勇
平型关口,日寇名花陨落
百团大战,敌军闻风丧胆
反共高潮时,他们寸步不让
内战打响后,他们转战迂回
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敲响反动派覆灭的丧钟
雄师渡大江,奏响革命胜利的号角
正是这样的一群人
天安门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中华大地响彻伟人的声音: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人民万岁!人民万岁!
他们无私无畏,无欲无求
他们为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
他们谋人民福祉,图民族复兴
他们领导着中国人民
走强国富民的道路
行脱贫致富的实践
展中华崛起的愿景
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呵
他们是——
顶天立地的俊杰
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是——
永垂青史的人民英雄
东方古国的民族之魂
致敬,这样的一群人
致敬,艰苦卓绝的共产党人
2022.6.25
作者简介:赵文正 ,网名道法自然,1957年生。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淮安大运河诗社理事,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理事。热爱诗词书画,数十首诗词在省市区及全国报刊杂志和大赛中入展或获奖。多幅书画在各类大赛入展或获奖。现代诗和格律诗词多发表于《江海诗词》、《诗词月刊》、《清江浦报》及潜溪文学网和人民艺术家网。代表作品主要有《濛濛雨》、《那明眸》、《里运河之夜》等,《游花果山》等诗词楹联作品入编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 z1589643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