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两个天使,在守护着天上的三毛。一个在三毛的心碎地,是西班牙拉帕尔小岛上的管理者;一个在三毛出生的地方,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老街145号。
黄桷垭老街这个天使的名字,叫谢璐。
一
谢璐,南岸区上新街人。小时候爸爸带着她每周末都爬黄葛古道,到山上老师家学画画。爸爸牵着她的小手,穿过黄桷垭老街,时而会停下来,指着一条窄窄的小径对她说:“有个作家叫三毛,长得漂亮,会写文章。这条路走进去,有个老屋,就是她出生的地方。”屡次的熏陶,“三毛”开始在幼小的心灵中撒下种子......
年轻时的谢璐,当过美术老师,辞职出来开过咖啡馆、面包店,青春奋进的道路上,她有些迷茫、纠结,始终欠缺一股让全身所有细胞都燃烧舞动起来的激情。
她心有不甘,静静地蛰伏着,等待一个能让她实现人生崇高价值和追逐理想的机会。
这个机会不久后就来临了。
二
2016年,因为黄桷垭原老街基础设施落后,房屋年久失修,古迹古建筑未得到充分的保护,老旧破败开始显现出来。因此,南岸区委区政府决定筹资对老街进行全面修缮,在充分尊重原住民的意见基础上,按原貌修复居民住所,对历史老建筑进行还原复建,实现街区更新、新老融合。
三毛故居在修复前,是一间茶社。当地有居民简单打理了一下,垒了一道墙,围成一个院子,里面摆上了几张竹椅子,花上几元钱就可以在院坝里坐着喝茶。院坝里有个秋千,屋子里有三毛的几幅画像和寥寥数语的生平介绍。茶社显得极其简陋,没有丝毫亮点,并没有引起来来往往的游客们过多的关注。
从南岸区发展地区文化角度来说,这种情形是必须改变的。
所以,三毛故居列在了老街修复的重点项目之中。按照原地原貌原样的方式修复完工后采取招投标方式,对外公开征集三毛故居管理者,对此处的文化氛围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谢璐关注到了这条消息。
某日的黄昏,她独自一人来到三毛故居,故居前有株高大的黄葛树,遮住了夕阳的光芒,三毛画像的边角已起卷发黑;院落的荒草丛生,越发显得旧居颓败晦暗。一种夹杂着痛惜、悲怜的情绪涌上心头。谢璐注视着三毛的画像,想起了父亲小时候给她讲述过的三毛的点点滴滴。
蓦然,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出来——参加竞标!
三
谢璐开始为竞标做准备。
竞标前,谢璐把三毛所著的书籍全部买来,通宵达旦地读了一遍。读完后,她有种冲动,想去一趟西班牙,到三毛和荷西度过最美好时光的大加那利岛去,亲眼去看看这座他们曾经生活过的拉帕尔小岛,亲身去感受让三毛心碎的地方。她认为,只有这样身临其境感受,才能真正读懂三毛。
谢璐这个眉目如画,婉约恬静的女子,淡淡一笑如山茶花甜美,性格却比男子更为坚毅。
2019年.谢璐开始了为期15天的西班牙之旅。
西班牙政府专程请了翻译陪伴她们。一行人坐着螺旋桨飞机去到小岛,人迹罕至,就像一颗遗落在大西洋上的明珠,美得不像话。她在拉帕尔玛小岛上只呆了三天,但这三天,却让她心灵上获得了极大的冲击与满足。她听到了许许多多关于三毛和荷西在小岛上留下的动人爱情故事,还有当地的居民在荷西离开后对三毛的默默呵护与关怀,陪伴三毛度过了那段最痛苦不堪的时间。
当地政府在荷西意外身亡的海滩,修建了荷西的墓地和纪念广场。墓前面对大西洋,面对荷西消失的海面,墓前摆放着铜制的板凳、潜水面罩,旁边有弯曲的三根毛,代表三毛,同时用中文、西班牙语和英文标注三毛的原名陈懋平,出生在重庆。墓地设计精巧独特,有一片叶子状的水滴,代表台湾的形状,上面盖着玻璃,到了中午十二点,太阳穿过玻璃,倒映在海水中,表示荷西与三毛永不分离。
墓地前堆满了白色的鹅卵石,每一块石头上都写满了字,写满了对荷西、三毛的怀念。
当地政府的公众号,也有关于小岛上关于三毛旅游的线路介绍。
这么多年过去了,远在彼岸的美丽小岛,仍有许多人在怀念荷西和三毛。谢璐带着满满的感动走遍整个小岛,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三毛的故居修复好,打造出有历史情怀、人文魅力、地域特色的“三毛文化”,让重庆南岸黄桷垭不仅因三毛故居而闻名,更要成为所有热爱、怀念三毛的人聚集和向往之地。
从懵懂记忆到懂得三毛,从走进三毛的内心世界到传播三毛文化,谢璐终于找到了自己要坚持走下去的那条路。
她要做守护三毛的天使。
四
年轻的谢璐浑身上下鼓足了劲,开始了人生新的冲刺。修复过程中,她事事亲为,对每一个细节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在极力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还原旧居旧貌,同时注入现代的经营理念赋予故居新的人文特色。
谢璐成功了。三毛故居承载着昔日光阴的旧址,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故居一楼一底均为木质结构,大约170个平方。七个房间,布局也独具匠心地分为“我是谁“,“我去了哪里”、“我心中的三毛”三个板块的展陈。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三毛所有出版的书,她的画像、信件、摆台、视听资料等等;楼上有一个小房间作为情绪纪念室,一面墙上挂着一整副三毛的照片,游客可以在这里和三毛的画像合影,也可以在这里留下自己对三毛想说的话,对三毛故居的建议,相当于一个“互动平台”。
经过精心规划和打造后的故居布局得当,小巧精致,既充分展现了对老街历史老建筑的保护修复,又将“三毛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故居房前栽满了各色植物,葱茏芬芳,夕阳正从远处的山峰中缓缓下沉,残阳如金,而三毛故居进门处那座纯白的三毛塑像,沐浴着这神圣的光辉,似在对每个人微笑。
从此,万水千山奔赴而来的热爱三毛的人,在这里都找到了归宿,找到了灵魂栖息的归宿。
五
三毛故居打造成功后,谢璐并没有就此满足停下脚步,推广“三毛文化”,成为她毕生之宏愿。
谢璐通过与黄桷垭老街和大南山管委会的协商,在离黄桷垭老街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三毛广场,然后开了个小小的咖啡馆——“三毛印记咖啡馆。”
广场上,也有一座三毛的塑像,坐在咖啡馆门口,旁边有一面木质的答案墙,写着三毛流传于世的经典语句。
进入咖啡馆,仿佛就回到了三毛在书中描述的沙漠之家,厚厚的波斯地毯、沙漠的仙人掌、大朵大朵的罂粟花,黄色的泥巴墙,图案华丽的咖啡杯,淳朴又自然,舒适又温暖。脱了鞋,斜靠在软软的靠垫上,拿起一本三毛的书,咖啡的香气伴着读者进入到三毛的世界。
咖啡馆的点餐单很有特色,价格上都带了个三毛的尾巴,19.3,22.3,35.3,无需解释,让人会心一笑。手冲的咖啡图案也许是一棵橄榄树,也许是三毛美丽的头像,送上桌的糕点可爱的仙人掌造型,让人眼前一亮。
知道三毛印记咖啡馆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慕名而来,有三毛忠实的读者,有热爱三毛的旅客。他们参观了三毛故居后,来到三毛印记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坐在明亮的落地窗前,或回忆或沉思,或微笑或了然,仿佛有了三毛的陪伴,他们并不孤单,在这里,因三毛而彼此认识、彼此熟悉,汲取力量后再次带着勇敢的心踏上寻找自由与爱的路。
“三毛印记咖啡馆”是继三毛故居之后的又一处缅怀三毛的温暖之地,也是“三毛文化”精神的延续与拓展。
六
2022年3月26日,是三毛的生辰,在三毛广场,有关方面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三毛文化节。
谢璐邀请到了台湾歌星孟庭苇、画家何平,重庆醇色艺术团团长麦恬,出席了文化节。在台上,谢璐提出了2022年的目标计划——修建印记图书馆,以三毛故居的名义“一对一”助捐大足宝山县铁山坪贫困儿童,直到学业完成。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一千个喜爱三毛的人,就有一千个自己心中的三毛。
谢璐说:“三毛并不完美,但她活得真实、率直,潇洒得可爱,悲伤得让人心疼,她的生命如同流星,短暂而绚烂,她笔下的文字就是她自身性格的真实写照,她的内心世界,她的不堪与忧郁,她对爱的追求与对家人的眷念,无丝毫隐藏。所以每篇文字都打动人心。”
缺乏勇气的,她会鼓励我们在前进中克服恐惧;向往自由的,她会微笑着伴我们同行;期待爱情的,在三毛和荷西的感情中得到最好的答案……
因为一个人,也许会爱上一座城。三毛的根在重庆,三毛的魂在南岸。三毛文化是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标签,这是重庆独特的文化符号。三毛故居与三毛印记咖啡馆的意义不只是一座房子,一处摆设,而是代表了三毛崇尚自由的个性,“万水千山走遍,红尘中归来处”, 黄桷垭老街已成为一个新的地标文化。
这一切表明,谢璐走的路非常成功。
七
谢璐的英文名叫“angel”,很巧的是,在西班牙拉帕尔马小岛上,她遇见了一个名为“angel”的男子,他正好是小岛上三毛路线的负责人。他俩相谈甚欢,因为都有共同喜欢的人。谢璐说:“三毛心碎地,有一个天使在守护她,而在三毛出生地,我这个天使也在守护着她,一定是三毛在天上选好的,英文名字都一样。”
“也许待疫情结束后,不久的将来,重庆和西班牙拉帕尔群岛两个城市成为友好城市,建立一条诗和远方的三毛路线。而这条路线的报名点,就在三毛故居。”
谢璐馆长的眼睛里闪耀着希翼的光芒,明亮而又热烈。我知道,这个愿望一定会成真。
因为,她是守护三毛的天使。

作者简介:
李秀玲 微信昵称:欢颜·夕颜,重庆市南岸区作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