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墨光抹在夕阳天边
——乔兴振书法专辑
作者:品味人生
在网络世界里,认识了乔兴振先生。在多个群里及微信平台上,都见到乔兴振的书法和他的文字作品。
初聊时,认为他人一般,暗猜他的工作经历也一般,属于人际分类大多数的那一类。但实际上通过交流,却发现异样不同,他喜欢多视角对事对物,对有些问题他的看法很独道,见解分明,想像空间及洞察力有重度且有远见,或者说他是一般的先河。
他,年逾70,他的书法总是在快车道上领先,让人追赶不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的书法高巅峰起,可出万野千山,他的努力必成书法沃土里最好的实验田。
前不久,看到他自写的【淡淡的墨光 淡淡的芳香】诗里写到:
真是乔家十里多墨香
更有墨河几湾帆水长
他直面当前书法,提出书法建设的方向问题。他问且说:怎样在新时代的文化诉求里找准书法创作的方向,对此他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就是要从传统书法里创新,就是要从老规矩的套路上脱盈。他还说:书法作品要立新,要创新,书法是文化工程建设,不能随便,随意,甚至江湖味。
在乔兴振老师的艺术书法世界里,不能只限于看书法,更应该从书法里看他的人格之光,还有他的处事之美与胆识和胆量,在诸多问题上他平实且平稳。他认为人老了,要像落日一样,坚持每天都平稳西沉,即使落地,也要有一片夕阳在那里发光。
乔兴振老师的书法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韧劲和力量。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书法作品,通过微信圈查找可知,已三年余圈子里每天他都发书法作品,多数也直发给微信朋友和群里,粗略地看一下,他已有1000余期书法作品在朋友圈跟大家见面。他的作品风格各异,泼墨流畅,挥洒自如,大气且有重力,作品带有苍桑感和生活味,雅与韵赋有诗意,也更著墨光。总之,他的书法不是形式,更不是虚伪,也不是走样子,更不是单极的谝好。他实度人生,轻简自我,扎实求进,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者。我开始在意并用心观察他每天发的书法作品,不想硬说别的,只为他的坚持落下重锤:等着他的好消息,期待他的书法更上一层楼,并与分享!
他是一位老年朋友中乐于翻耕沃土的人。
为了给大家一个真实的书法专辑,我克服了诸多网络壁垒,对乔兴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有书法基础的人。在语音交流中得知,他1967至1969年上小学初中就爱写字。为了多看一个字,就到老师办公桌前看信封上的字,开始学写:安徽蒙城及所在小学,区·公社字样。一次他还拿了志师的信,偷偷地暗学信封上的字。即便后来工作,他还是念念不忘字,字成了他生命中的挚爱与朋友。退休不久,2012年由当时庄子书画院副院长贾开邦引领入院学习。学习几月时,他在学习交流会上讲,自己说想写一个条幅,几次没写成,气急之下,将毛笔摔了三次。无奈拾起又写,为了把条幅的首行竖写及落软写好,他选用了豆粒,薯丁,小纸片摆在纸上,在各类小物品留空处写练毛笔字。这样他坚持了近三年,终于将竖写基本上把握好。同仁夸他入门上路了。至此,乔兴振开始了自练书法的坚韧之路,苦度书法的艰难岁月,跋涉生命中难行的路程。他的墨光与日行日落的太阳升也在一起,落也在一起
他在生活里甚至工作中许多时间是跟文字链接在一起的。他有千首(牵手)诗人的美称,他坚持写博客,发博文800余首,许多作品被多家媒体刊发收用 。2000年,他整理的纪实新闻入选由《人民日报》编发的聚焦2000’《中国国情报告》地方篇稿件,获提名书面表彰奖。中国文学巅峰杯(三项合一)获奖作者(第五名)。有近四百篇诗,散文,小说,故亊被《安徽日报》、《江淮晨报》、《江淮法治》、《阜阳周刊》《七月风》、《家教世界》、《教育时报》、《安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小小说月刊《中国楹联报》、《中国统计》《中国信息报》等报刊发。还有大型战疫情诗书【逆行的雪花】收录了他90余篇诗作和多类多样图片正在编审之中。
通过近多天的努力与挖掘,甚至对乔兴振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再学习。这个过程,我个人感觉,乔兴振是个开先河逆行的人,他的墨光正在天边燃烧。
他身上没有什么光环,退休后封闭自已,他退休比上班还紧,不管你从哪个角度上看,他所在的夕阳位置都是一个勤奋的地方,耀眼且美丽着。
一 赓续红色血脉, 传播书法正能量
二 乔兴振艺术书法 作品风釆展示
三 乔兴振仿书作品
四 其他书法
五 书法作品家园釆风 ( 作品中的人物系本家及朋友 )
六.近期作品
特别告知 : 乔兴振正在编审大型战疫诗书【逆行的雪花】,已收录90余篇诗作。欢迎新闻,企业,出版,微信平台等单位支持介入。
联系方式:
乔兴振
13805681926 ( 微信同号 ) 17710231564
作者品味人生,原名,邵红梅,女,汉族,山东潍坊。红梅诗歌文化传媒总裁。喜欢旅游爱好运动,工作之余喜欢写作,作品在各微信公众平台发表。
书法作者:乔兴振简介:安徽,蒙城人,现居北京。1990年起坚持文学创作,报刊杂志发表作品300余篇,博客微信平台等发表诗,散文,小说,杂谈等1000余篇。有牵手(千首)诗人之称。作者系蒙城县作协常务理事,亳州市作协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徐特立研究所特约研究员。2001年至2006年负责《蒙城教育》副刊编辑工作。2006年春,编辑大型民间资料《风雨西顶寺》。2006年7月,授命编辑《蒙城县教育志》,《蒙城县教育全书》。2010年春末,任《蒙城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报》编辑工作。2010年退休,坚持自研书法,2011年为中国庄子书画研究院院士,书法作品散见于民间与同事,朋友之间交流鉴赏。墨名:荒墨驿,土也。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