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号文物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号文物是中国共产党两位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英勇就义的绞刑架。
1926年初,张作霖赶走了声名狼藉的段祺瑞,进入北京,控制了民国政府,随即对革命人士大开杀戒。
李大钊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北方负责人、苏俄共产国际的代理人,自然就成为张作霖抓捕的重要对象。除此之外,李大钊支持冯玉祥,并使其逐渐赤化,策应孙中山北伐;同时还劝诱阎锡山,使其转变立场起兵反奉,由此形成了北方反奉统一战线,张作霖恨之入骨。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沈阳)故称奉系。]
为躲避抓捕,李大钊带领全家躲到了东郊民巷的苏联大使馆兵营院内。
李大钊避入俄国兵营后,他曾经的学生李渤海作为他和外界的联系人。1927年3月,李渤海因别的事情被抓捕,“经(审讯人员)多方劝导,颇能合作,将李大钊藏匿在东交民巷苏联使馆之情报及其他共产人员名单供出”。
1927年4月6日10时,京师警察厅大批军警进入苏联使馆西侧区进行搜索,并在苏联使馆旧兵营逮捕共产党北方区执委会书记李大钊等二八十余人,并检获枪支、弹药、旗帜、印章以及大批重要文件。
强闯苏联使馆造成政治事件。苏联驻华代办齐爱尔尼克于4月7日清晨照会北洋政府外交部,对于武装军警“强行侵入”、“肆行剽掠”提出强烈抗议;其后苏联政府提出撤军警、放职员、归文件、还物品四项交涉要求。北洋政府回复“目前碍难照办”,至于撤回驻华使馆愿“听其自便”。4月19日,苏联驻华代表及全体馆员返国,中苏关系断裂。
李大钊被捕后,京津各报相继发表评论,舆论呼吁“党狱万不可兴,处罚不宜过重”。张作霖也曾犹豫不定,《顺天时报》载,“自李大钊被捕后,张作霖曾电张宗昌、韩麟春、孙传芳、吴俊升、张作相、阎锡山、吴佩孚七人,征询意见。‘五电严办,一电法办,阎无复电’。其中张宗昌电‘赤党祸根’、‘巨魁不除,北京终究危险’”。
1927年4月28日,经“军法会审”后,李大钊被处以绞刑。时年38岁。


上图是李大钊在绞刑架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从容不迫、毫无畏惧。
李大钊就义后,家里无力安葬,他的尸体一直放在宣武门外妙光阁浙寺内。
李大钊就义6年后的1933年4月,李大钊夫人赵纫兰找到北大校长蒋梦麟,恳求他帮忙设法安葬李大钊。蒋梦麟筹款六、七百元,并于4月23日组织公祭和安葬活动,地下党外围组织河北互济会亦参与安葬仪式,北平地下党亦利用此机会举行公祭李大钊活动。
当天,灵柩从长椿街附近的浙寺出发,进宣武门,走西单,出西直门往香山万安公墓。一路上出殡队伍人越聚越多,口号也越喊越响,最终发展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当时,鲁迅、刘半农、钱玄同等社会知名人士也在公祭人群中。已得到消息的国民党宪警在西单十字路口架起机关枪,打散了出殡的队伍,制造了流血事件。
安葬完李大钊之后,赵纫兰也病倒,一个月后去世了。
[编辑房纯,谢谢关注]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最早参与者之一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大钊(1889-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在求学期间,李大钊热心于反对军阀袁世凯的活动。在1916年留学结束归国后,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开始提倡新文化运动,担任《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积极地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后,李大钊推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1926年,李大钊策反军阀冯玉祥,使其加入到推翻军阀的北伐事业。
1926年,大沽口事件爆发后,李大钊在北京率领各界群众请愿,遭到了残酷镇压,随即被通缉。李大钊只能躲藏于俄国使馆内避难。1927年,李大钊于俄国使馆内被军阀张作霖部下强行逮捕,遭受酷刑拷问后惨烈牺牲,年仅38岁。
基本信息
别名:李守常
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9日
出生地 :乐亭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