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我的农民父亲
谢素俭
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比起别的农民来说,我的父亲经历过更多的坎坷,但也有过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却擦肩而过。
◇聪颖能干的靑年
我的祖父家境清贫,我父亲是他的唯一男孩。早年祖父也曾尽力送父亲读了几年私塾。后因祖母早逝,家里更加贫寒,只好让父亲辍学回家。父亲聪明肯干,小小年纪很快就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和全套的榨油技能。父亲年幼时读过的《三字经》、《学而》以及《论语》的其他篇章,一直记在心里。后来他常引用一些词句教育我们子女们。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等等。记得说到“苟不教,性乃迁"时,我们兄弟姐妹中较为调皮的哥哥故意反问“狗怎么教呢?"遭到父亲的严厉批评。父亲的字也写得不错。给家里书写的春联美观大方,家里往来的账目字跡工整清秀。我的学习成绩受到全村人的称赞,也得到父亲的认可,但对于我写的字,父亲一直不甚满意。
父亲知道很多历史故事,我们小时候常津津有味地听父亲绘声绘色地讲述汉唐宋元朝代的历史故事。
父亲年轻时很帅气,论颜值我们兄弟三个自认都不如他。他还有一副好嗓子,能唱能演。有一次一地方戏班在岩山傅氏宗祠戏台上演出,父亲直接上台参与表演,角色扮演得活灵活现。当年父亲身强体壮,动作敏捷。在春节的秋千坪里,在秋收的晒谷场上,父亲在摔跤,格斗的比武中身手不凡,被人们称为把式。傅家有女初养成。正是在这些场合,我的母亲和父亲相识了。(编者注:作者家乡在今湖南省洞口县。当地“岩山傅氏宗祠”素有盛名。)
我的外祖父家境殷实。他虽然不是地方士绅,却是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四个儿子中,一人在武冈州里读书后当老师,一个经商作老板,两个在家务农的也比较宽裕。后来我爷爷派人去傅家说媒,母亲力排众议,坚持在几个求婚者中选择了较为贫穷的父亲,两人喜结良缘。

◇人生长河中的几片浪花
1925年,毛主席赞誉的湖南农民运动也在我们家乡风起云涌。一些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大众奋起向地主豪绅、向风雨如晦的旧社会宣战。但很快遭到残酷镇压。少年父亲也曾背着红缨枪,跟在农民队伍的后面。
父亲的姑妈端庄聪慧,嫁入一个富裕人庭。她的两个寄子都曾参加辛亥革命。老大傅汝铭时任武冈县长。老二傅汝霖是国民党立委,段琪瑞的女婿。父亲的姑妈很喜欢父亲,想安排自已的侄儿跟着老二去广州做事。回乡省亲的傅汝霖也很喜欢父亲。父亲也动心了,想去外面锻炼锻炼。但尚健在的父亲的爷爷不愿意了。他坚决反对身为长门长孙的父亲外出吃粮。这个傅汝霖后与蒋介石意见不合,但也没有倒向共产党。后来参加西山会议,和张君迈搞到了一起。似乎并无多少作为。这是后话。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队伍路过家乡。他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军队筹粮征集大户人家的粮油食品时,还把多余的稻米和猪肉分给贫困的老百姓。热心助人的父亲在短短的两天里和红军战士交上了朋友。也有红军战士住进家里和父亲亲宻无间。父亲印象特别深的,还有一个骑着马,上唇长满胡子的红军长官,声音洪亮,待人特别和气。红军队伍开拔时,父亲叫上邻村一个自己的伙伴,跟着队伍走了十多华里,准备参加红军。后来村里有人告诉了爷爷。爷爷追了二十多里路,总算把父亲拉了回来。但父亲叫来的那个老实巴交的伙伴却跟着队伍走了。解放后,父亲看着张贴出来的国家领导人画像,突然指着贺龙的画像说,就是他,我和他说过话,给他牵过马。此事真伪存疑。后来我看到县里的历史资料,长征时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的确几次经过家乡。保存的红军广告上,署名是司令员贺龙,政治部主任夏曦。还有解放初期我在岩山小学上学时,亲眼看到红军经过时在岩山祠堂的前墙上留下的标语。滑稽可笑的,标语成了“拥护国民党的苛捐杂税!"显然是后来国民党把“取消”两字改成了“拥护”,欲盖弥彰。
大概是1974年前后,父亲的那位伙伴,作为老红军,荣归故里。多半是由于沒有多少文化,人又本分老实,并没有提升很高的职位。和父亲在洞口县城相见甚欢,互称小名。但相隔太多的时空,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两人也不知从何说起。
后来我曾经问过父亲,当年没有参加红军有不有一点后悔。父亲说,这都是命,都过去了。参加红军可能为革命做点贡献,也可能自己有另一种人生。但枪林弹雨,随时都可能牺牲。现在这样也是挺好的。
◇阴差阳错 命运多舛
l945年,日寇节节失败,即将投降,但也在作垂死挣扎,实施最后的疯狂。
离我们村不远的西冲村,多名妇女惨遭日本鬼子凌辱,许多大人和小孩被枪杀。岩山乡西头的长山塘,日本鬼子奸杀掳掠之后,又一把火烧了村子,两百多人的村庄一片废墟。大家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
和村里其他人一样,父亲带着我们一家人躲进了一座大山林避难。
因为强弩之末的日本人也不敢轻易进山。
有一次,父亲下山的时候,看到一个带着鸟枪腿部受伤的人,被两个日本人追赶着。父亲连忙把这个人扶进了山里。
看到两个日本人已经离开,父亲又走下山去。突然,几个日本人叽里呱啦地围了过来,把父亲夹在中间。父亲被他们抓了。
父亲和另外五、六个人一起被关在附近一家农民的屋子里。看守的伪军对他们说,这次不会杀你们,是让你们当伕役的,明天就开拔。
第二天上午,看守的伪军锁上门,吃饭去了。父亲对屋里的乡亲们说,我们马上逃走吧。于是他踢开了门,大家迅速离开,最后都安全出逃。只是父亲中弹了,出了很多血。好在没伤着内脏,子弹在肚皮上穿擦而过。父亲就在山里采了一些草药,敷在伤口上。
很快,日本人走了。父亲在家里养伤一个多月。一段时间里,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亲伤癒以后,又种田,又榨油,家里生活才逐渐有所改善。
l949年,家乡解放了。1950年,剿匪反霸的解放軍来到了村里。父亲和这些解放军同志十分友好,慷慨大方地向他们提供食油和花生。解放军同志坚持公平交易,硬是付给了解放区的人民币。这些人民币当时还没有在全国流通使用。家里一直把这些人民币好好收藏着。
紧接着,村里开展減租反霸运动。村里几户地主低价出卖田地。父亲总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家里省吃俭用,硬是买下了好几亩田土。
很快,村里搞土地改革。父亲曾经被当作土改根子,依靠对象,还被考虑进工作组。但这时有几个对父亲不满的人,其中还有曾被父亲帮助脱险逃生的一个人,互相串联。他们说父亲现有好几亩田地,不算贫下中农。还说父亲当过伪甲长(其实在1942年时村里人为减少赋税而推举父亲担任甲长。不到一年,父亲就推掉不干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几个人抄了我们的家,拿走了全部过年物资,还挑走了几担稻谷。然后开批斗会,硬让父亲和几个地主一起站台。一时给家里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
好在工作组的解放军同志认为解放前我家并没有多少土地,而且父亲的甲长也是在国共合作时期当的。最终我家还是划为贫农成份,依靠对象。
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一直跟着党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党的历次运动,如搞合作化,搞大跃进,修水利,建人民公社,也包括后来文革中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父亲都积极参与。当过先进,评过模范。
父亲总是积极劳动,勤俭持家。一九六0年过苦日子时,父亲榨油,有些利润,自留地里的萝卜红薯吃不完。因此也接济过一些人,也给过饥饿的过路人红薯萝卜什么的。
1961年以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也由于父亲的勤劳,我们家生活也不断改善。但世事难料,在反击资本主义黑风运动中,父亲又一次遭到冲击。也真是造化弄人,这次带队来我家要钱要物的竟是过苦日子时父亲接济过的一个大队干部。

◇老骥伏枥
改革开放以后,父亲衷心称赞现在党的政策好。他总想重新创业,有所成就,只是年届古稀,力不从心。他想搞些粮油加工,可因农田改造,河道改直,原有的水埧拆了,以前村里那个榨油坊也没了。他想再建水埧,搞个粮油加工的作坊,但谈何容易。而且很快邻近的集镇都有了加工粮油的机器。他也想承包大片的土地,搞农业开发,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买耕作机械,平整士地。他精耕细作现有包干的土地,获得丰收。但缺乏销售渠道,萝卜白菜烂在地里。
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无私贡献。但农民命运的改变还要靠国家制度,靠政府的爱民、惠农好政策。否则,农民总显得无助。
父亲常和我们说,他这一生一事无成。我们对他说,你一直很努力,能做的事你都做了,你是我们心中的楷模。(2022.6.22)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谢素俭作品
作者简介:谢素俭,湖南省邵阳市二中退休英语高级教师。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